人是生而自由,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自以为是其他一切的主人的人,反而比其他一切更是奴隶。 ——卢梭
心有所想,目有所见。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我们所渴望的,所欣赏的,所嫌恶的,都可以与我们内心深处的某种东西一一对应。我最喜欢的电影之一《美丽心灵》讲述的是患有精神分裂症的数学家约翰·纳什潜心研究专业领域,最终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故事。电影里面有很多让我感动的情节,但我最感兴趣的是他幻想出来的三个人物:室友,小女孩和军方特工。
约翰·纳什幻想出的三个人物就表现了他三种不同的渴望:室友代表了社交与友谊,小女孩代表了依赖与成长,军方特工代表了自我实现与影响力。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在现实中这些是他最缺少的。在工作后,他解决了五角大楼的难题后,就开始看到了特工老大,对于成功的追求和渴望,让他觉得自己越来越重要。他不接受平凡的自己和平凡的生活,自认为参加了很多为国效力的任务。
纳什是一个被自己成功的欲望所奴役的一个人,单维度的追求事业上的成功导致了对自己其他方面的苛刻:骄傲的他会认为上课使大脑变迟钝,拒绝与他人交往,没有想出满意的论文时会把自己撞的头破血流,与竞争对手汉森下棋却不能接受输的事实,直至精神分裂。
在他妻子和汉森的帮助下,重回到图书馆,才开始接纳了平凡的自己,从而登上诺贝尔奖的舞台说出了那句电影中最感人的台词:只有在这种神秘的爱情方程中,才能找到逻辑或原由来。今晚我能站在这儿全是你的功劳,你是我成功的因素,也是唯一的因素。
被爱情救赎的纳什重新认识和接纳了自我的不完美,他用理性瓦解幻想,让心保持宁静而不是冲突,这导致他重新开始拥有真挚友谊,独立成长和影响力。这三种渴望曾如同镣铐一样紧紧的拷在他的身上,当他选择了放手,不再在乎它们对自己的影响,接受着自己不完美的事实的时候,他也拥有了自己想要的一切。从此他学会了戴着镣铐去跳舞,他的优美舞姿成就了妻子对他不离不弃的美好心灵,也成就了自己曲折坎坷的美好心灵。
事实上,我们的欲望就如同镣铐一样如影如形的存在于我们的认识层面,也存在于我们的心理层面,更存在于我们的成长层面:
1、从认识层面来说,我们总是希望自己是完美的。所以总是用自己和他人比较:我没有别人有才华,我没有别人有钱,我没有别人幽默风趣,对自己的不满意会让我们痛苦自卑。
正确的学会带着镣铐跳舞要认识自己和接纳自己身上的不完美,不在意他人的看法和眼光,学会做一个平凡而不平庸的人。掌握了正确认知自我的规则,就会从戴着镣铐不能跳舞的认知上解绑,从而去开始学习舞蹈,去舞出自己优美的步伐。
2、从心理层面来说,我们总是希望自己是最重要的。当上级领导重视别人而不重视自己时,自己就会感到失望,甚至会否定自己目前取得的成绩和进步。
正确的学会带着镣铐跳舞是要把重心放在自己的成长而非功利上,不要让得失心作祟妨碍了自己的积极主动性。相信功不唐捐,玉汝于成,那么我们就不会因为否定心理的镣铐而束缚自己的手脚,而是能心态自若的去刻意练习,那么迟早我们会有站在舞台中央表演的机会。
3、从成长层面来说,我们总是希望自己是心智成熟的人。随着我们年龄的增大,阅历和经验的积累,我们总会用已有的认知和经验来指导工作和生活。进而固化了我们的思维,导致我们不再有好奇之心来追求新奇事物,或者勇气来博取生活的精彩。
正确的的学会带着镣铐跳舞要认知经验的局限性,理智的局限性,认识成长的无限性,重燃心灵的斗志,挣脱旧我,找回初心,跳出属于自己不同年龄段的新篇章。
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在生活中最糟糕的不是贫困,而是精神和心境的疲惫。学会戴着镣铐去跳舞,就要保持和遵守自己认识、心理、成长三个层面的正确原则:认识和接纳自己的不完美,去除得失心和否定心理,保持持续成长的精神乐趣。
由此我们就能够以开放的心态调侃自己,享受别人成功的喜悦,创造自己生活的乐趣。也许就在此地、此时、此刻,我们所能真实感受的、体验的、满足的就是我们当前戴着镣铐跳舞最优美的时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