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涅阳三水
这节课一开始,于老师就让学生们看“庐山”两个字,并且齐读,用这样的方式走进了《庐山的云雾》这节课。
接下来,于老师又让学生背了古诗中的庐山,那首李白的诗歌《望庐山瀑布》。
孩子们有了这样的印象之后,老师就介绍了庐山,毛泽东写的诗句——“一山飞峙大江边,跃上葱茏四百旋。”使得孩子们对庐山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这时候又加上了板书“的云雾”,是彻底走进了这节课。
题目完整了,那么接下来就是来猜测课文的重点,写什么?
望题质疑的能力,就是这样培养出来的,简单、直接而最有效。
2
孩子们首先自学课文,默读,给不认识的字加拼音,不懂的词语做记号。
学生默读的过程当中,于老师巡视其间在黑板上写下了一系列的词语:
幽谷 变化无常 腾云驾雾 飘飘欲仙,千姿百态 弥漫 瞬息万变 一泻千里。
词语设定好了,要理解词语,就是要开始大声的朗读课文。
于老师告诉学生,把课文读得正确流畅,能读出来感情最好,一边读一边思考这些词语的意思。
学生在朗读课文的过程当中,于老师行走在中间,表扬,点拨,纠正,让每个孩子都感受到老师的关注。
3
接下来,就是检查朗读了。
朗读的过程当中,于老师注意句子当中,词语的作用,以及相关近义词的替换。
特别是,尤其,这个词语,不仅指导了怎么样读,更是解释了词义,又揭示了句子内在之间的联系,特别精彩。
我们在课堂上,也能关注到,这样的一个句子中间的连结点,那该多好。
读完了,于老师请三位做动作的同学到黑板前来:“到庐山来高兴不开高兴?高兴的话,请笑一笑。”
很长时间,一直没明白,这一动作的设计,在课堂上起什么作用。
如今,再次重读的时候,终于明白了。
于老师这是让孩子们放松情绪,并且说:“听课的老师都在山下,我们是在山上,既然是游览,那就要放松,随便走走,不要紧张。”
用这样的方式,来让安抚学生课堂上的情绪,实在让人大开眼界。
4
朗读,一直是于老师课堂上的重点所在,这节课也不例外。
在关注学生朗读的时候,于老师还会进行板画,也是于老师的一项绝活,在课中,他让学生也参与了绘画,在画中理解了词义,可以说是一画解千意了。
第一课时,到这里就结束了,完全就是读。
回想自己的课堂,第一课时也总是读,但为什么总是读的效果不佳呢?
想来想去,还是自身的能力欠佳,尤其在处理文章内容,和句子衔接的过程当中,那些敏感点不容易发现。
课堂教学,真的是一个相当大的学问,读大师的课堂实录越多,自己的教学能力越是充满了怀疑,越是不敢站在学生面前口若悬河,滔滔不绝了。
教学要谨慎,做好充分备课,衡量好学生的基础,否则的话,别开口。
5
第二课时一开始,还是师生一起的朗读。
尤其是老师和学生一起,比赛朗读,这样的模式,在我们平时的教室里,也是不常见的。
于老师在课堂上,对学生露出怯意,这样一种示弱的表现,肯定是加强了学生的自信心。
找学生帮自己读,这样的方式,也是比较理想的。
平时学生回答不出来问题的时候,总是请学生来帮忙,于老师这里,却是自己害怕读不好,让学生来帮自己。
一个“帮”,却是两种不同的做法,让我们看到了作为大师的课堂风采,是我们无论如何努力,都无法达到的。
在整个朗读的过程当中,感觉着于老师是一位绝佳的导演,让学生们这样读,那样读,把积极性都“哄”了出来,适应高超的驾驭课堂的能力,真是让人叫好。
6
从头到尾,把课文读了一遍,不仅明白了庐山的云雾如何迷人,也明白了黑板上呈现的词语如何理解。
最后再来质疑,还有哪个词不明白呢?
孩子们提到了幽谷这个词,于老师就指着黑板画上,两个山峰之间的低凹处,这就叫山谷。
“幽”字又如何解释呢?
于老师这样问的:山峰之间,光线暗不暗?山谷深不深?大山之中静不静?你有些害怕吗?
孩子们回答之后,老师就肯定了:这就是幽的意思,真正理解这个词的意思,还要多读书,多行走,见识增多后,才会真正理解。
这样的处理方式,你能不赞叹吗?
7
课文读完了,接下来就进行延伸。
今天来了许多外地的老师,明天要在市内游览一下,你希望他们到哪个地方游览呢?
进行课堂小练笔呢!
于老师要求用上,尤其,千姿百态,流连往返,还有美食家,这样几个词语。
正开始写之前还提醒了书写的姿势,头正,身直,臂开,足安。时时刻刻不忘行为习惯的养成,又一次让人震撼了一把。
学生开始展示了,把徐州市好玩的,好看的,好吃的,都罗列殆尽。
我想这就是学以致用吧,学课文,就是为了能够把课文中相关的东西运用出来,既练习了词语的运用,又发展了书面表达能力以及口语表达能力,这就是最好的读写结合。
8
美美地读过之后,就是美美地写。
这是我在这节课学习之后的收获,无论是课堂上的读,还是读后的写,都是一种引领,一种促进,一种启示,一种激励。
我不敢说,在以后的课堂上,自己会有多大改变,但我知道,对读和写的关注,应该是语文课堂最闪亮的风采。
于老师在学生读的积极性的调动方面,做得实在太令人激动,令人兴奋,实在愿意,走进于老师的课堂上,去做一次学生,去近距离感受,于老师的课堂风采。
读书的过程当中,讨论声,笑声,层出不穷的响声,那种轻松与活泼,那种玩乐的性质,感觉这不是课堂,而是一个游乐场。
词语的理解,有章有法,在读中领悟,在画中求解,在动作中体现,带着目的性读书,一层一层深入文本,有张有弛,生动活泼。
让所有任务在读中完成,无疑就是最理想的课堂。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