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重声明:此文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想起十年前的自己和现在比较起来,真的是有蛮大变化的,那时候自我中心太严重,什么都从“我”的角度出发,没想到渐渐就这样成长了,我觉得这样很好。
十年前有段时间我兼职财务和办公室的工作,后来单位调入一位新同事(代号1)接替我在办公室的岗位,之前我也是从另一个同事(代号2)接下这个职位,她跟我交接哪些事是我的职责范围所在,所以当新同事来到之后,我也交待她,并且还多嘴地告诉她需要注意的地方和防备的人。
那时初入职的我并不明确工作职责范围,比如单位有些年龄大的同事不会在网上做继续教育考试,还有领导的也一起让办公室给顺带做了,单位之前沿袭下来这样,我也以为应该这样交待给后来的人,但其实继续教育考试是本人职责所在,并不能压在办公室哪个人身上。我觉得一下全交给1号不合适,怕她忙不过来,就自己还是揽下来一些做,后来却发现1号根本没给他人做,我觉得自己有种被蒙的感觉,实际上还是我们之间沟通不够,那时的我有太多看不清的事物,她入职场时间比我长,她知道她的工作岗位上应该做什么,哪些她可以不做,我当时以过来人的身份去指点是很不合适的,所以那时的我太过以自我为中心,无法看到外一层。
我叫1号防备,是之前同事3号教我的,但我与那个3号认为心眼不好的同事4号接触久些后,发现4号对家庭、对工作都挺负责,他会妨害到别人,是如果他想要达到的目标与对方有冲突,他为保护自己利益,会出一些损招,3号深受其害,所以才提醒我,但我跟4号没有利益冲突,反而是我的工作于他有利,所以就不存在他会害我之说。反而是3号对后辈的提醒有着一些意图,当然因为我懒得往这方面去发展,不想从别人那儿得到好处,走捷径,所以他的“好意”也就起不到想要达到的效果。而我的好意提醒1号,也就显得浅薄无知,1号有求于4号,受制于他,自然要与他处好才行。
我们总是偏向于用光彩的一面展示给别人,和你有过深刻交集的人才看到阴暗的一面,有些人在外看着很好,也许对家人造成的伤害却不可估量,有些人虽然使用坏手段,但他对家人却是柔软充满爱的,不过即使这样说,也是将人性向两端发展,每个人都很丰富,都有他的光环和阴暗面,而文学需要展示的就是从阴暗里看到光明。
我给自己取代码5号,我现在可以做到尽力去和他人进行有效沟通,这样的话才能看到更完整的彼此,而不是带着偏见去判定某个人。当我不再斜视,我发现1号2号3号4号各自的特点,而5号也能很自然地融入单位这些代码符号身份当中,做好自己职责范围内的事,没有情绪波澜,做到理应如此,不受干扰。
前阵子去建设局档案室找资料,如果换作以前的我,一定会是刻板的样子,可是这次我却进行了有效沟通,能和陌生人描述清楚,承诺完好无缺还回来,最后也做到了所保证的,然后就发现其实人与人之间如果能以平等的心态去看待,从对方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沟通就会变得容易,也才发现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是不大的,只是我们境遇的不同导致不一样的选择,然而过来过去其实还是普通人的人生,都是为着柴米油盐,为着生活奔波,为着本质上一样的烦心琐事。
代码5号很庆幸能走出“自我”,能看到更多的事物,也能更理解别人的难处。早晨从楼道里走出来,我感叹“一片光明啊!”小宝回答说:“谁是光明?”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