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氤氲,不只是看到窗外布满的雾霾,心里对拿录取通知书的排斥。俗话说三岁看到老,孩子小学六年的历程。也能看到学校的性格。初中会比小学的氛围更好吗?有什么样的小学,她的初中的衍生物又能如何呢?
小学六年,对于班主任那高情商是刻骨铭心的。目光如炬,对孩子的家庭情况有天然的敏感而有不同的交流态度。特别她怀孕分娩后,性情突变,内心的天平偏移了。某些家长的碎银子敲坏了天平秤。班级变成了少数人的班级,不平等的奖状,不平等的班委组成,不同态度的家委,家长们。
物质的重量改变了人心,改变了本真的教书育人。非等价交换的商品在发生。
面对要拿本部初中的录取通知书,变得心有余悸。总校长的令不能禁止,冠冕堂皇的话中看不中用。如:禁止办谢师宴,禁止送教师节礼物等等。而禁止谢师宴就像提醒你办一样,大家办的如火如荼。禁止送礼变成高情商家长的催货通知。
我想起臧克家说的,有些人说了也不一定做,有些人做了也不一定说。这样的校园校风,令人堪忧。
我不知道天下的乌鸦是不是一般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