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辨丑妍(一)
老子认为,美丑是和人的情感密切相关的,中国美学中的一个主流思想是绝去爱憎。陶渊明诗云:纵浪大化中,不惜也不惧。倪瓒说,不爱也不嗔。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道德经。
老子的“处不为之事,行不言之教”在《庄子》里论述得更见详细。对待自然的、无为的、合乎本性的美,不能按照一般的分析去分析它。为腹不为目,老子反对感官的接触和知识的分析。眼耳鼻舌身意,六根反映出的世界不是真实的世界。为目的世界是个分析的世界,是个知识的世界。为腹是指兼怀万物,把自己的生命融入到世界中。西方文艺复兴后十九世界美学的研究自下而上,内容很丰富。但中国认为美是不能分析。
老子认为,我们应该超越美丑的规则,如果为感官所限,得到的结论可能是不可靠的。大音希声,大巧若拙,大白若黑……
执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太。乐与饵,过客止。道之出口,淡乎其无味,视之不足见,听之不足闻,用之不足既。——道德经
“乐与饵,过客止”也即“五色令人目盲……”,而道是无色无味的,庄子认为淡然无极而众美从之,素朴而天下莫能与之并美。
超越美丑,超越丑妍、浓淡的区分,大智不隔。中国早期哲学的特点是直指人心,人内在独立的个性。儒学像太阳,老庄像月亮,庄子是个月下徘徊者。
对“天地有大美而不言”的理解:不是人和自然区分对立,也不是赞赏自然美,也不是否认人的创造性,不是人的精神所投射的美。
啮缺问道乎被衣,被衣曰:“若正汝形,一汝视,天和将至;摄汝知,一汝度,神将来舍。德将为汝美,道将为汝居。汝瞳焉如新生之犊而无求其故。”——庄子.知北游
判天地之美,析万物之理,察古人之全,寡能备于天地之美——杂篇
天地之美不能判也不能析。知为孽,知者,凶器也。
是其所美者为神奇,其所恶者为臭腐。臭腐复化为神奇,神奇复化为臭腐。故曰:‘通天下一气耳。’圣人故贵一。——知北游
所以,美是一个过程,处在一定变化之中。
谁能辨丑妍(二)
世界上的一切都在变,说明一切都是不真实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周易讲变,道禅讲不变,儒家讲变化过程中的人与时俱进。庄子追求的是关乎生命的东西,而不是图一时之乐的东西。
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为乐当及时,何能待来兹?愚者爱惜费,但为后世嗤。仙人王子乔,难可与等期?——古诗十九首。
德将为汝美——是庄子的美学观。圆融的生命是庄子追求的目标。
夫得是,至美至乐也。得至关而游乎至乐,谓之至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