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想法简友广场散文
从“赵盾弑君”到“董狐之笔”

从“赵盾弑君”到“董狐之笔”

作者: 芥子书屋 | 来源:发表于2022-01-14 09:19 被阅读0次

    晋灵公,名叫“姬夷皋”。四岁时即位,由赵盾辅政。

    晋灵公贪图享乐,荒淫无道,赵盾屡次劝谏。晋灵公不但不听,反而怀恨在心,安排人刺杀赵盾。一次,他找了一个叫鉏麑(chú ní)的刺客,这个人是晋国有名的大力士,武艺高强。

    一天凌晨,鉏麑潜入了越盾家,摸到了他的房门口。鉏麑发现门是开着的,越盾穿着朝服,坐在那里。因为上朝时间还早,越盾穿戴整齐后,便端坐在那里打瞌睡。

    鉏麑退了出来,心中十分慨叹,他为赵盾的勤勉和正直所折服,实在不忍心下手去刺杀他,晋灵公的命令他又不能不听,进退两难之下,“遂触树而死”。

    这件事,《左传》的记载如下:

    犹不改。宣子骤谏。公患之,使鉏麑贼之。晨往,寝门辟矣。盛服将朝,尚早,坐而假寐。麑退,叹而言曰:“不忘恭敬,民之主也。贼民之主,不忠;弃君之命,不信。有一于此,不如死也。”触槐而死。——《左传·宣公二年》

    在《史记》中也有记载:

    灵公患之,使鉏麑刺赵盾。盾闺门开,居处节,鉏麑退,叹曰:“杀忠臣,弃君命,罪一也。”遂触树而死。——《史记·晋世家》

    这里其实有一个问题,鉏麑作为一个刺客,行刺当无旁人。既然已经“触槐而死”,左丘明和司马迁是如何知道他的所思所叹的呢。有的时候,历史的面目是模糊的。我们要像鲁迅在《狂人日记》里说的,“从字缝里看出字来”。

    故事还没完,晋灵公一次没杀成,再来一次。

    同年九月,晋灵公请赵盾喝酒。他在席间埋伏甲士,准备将赵盾一举击杀。赵盾有一名车右,名叫提弥明。他见势不妙,快步登上殿堂,说:“臣子和君王喝酒,如果超过三杯,则为失礼。”将赵盾拉了出去。晋灵公指挥大獒扑上去,提弥明上前搏斗,将狗杀死。赵盾和提弥明边杀边走,提弥明被伏兵杀死。

    秋,九月,晋侯饮赵盾酒,伏甲将攻之,其右提弥明知之,趋登曰,臣侍君宴,过三爵,非礼也,遂扶以下,公嗾夫獒焉,明搏而杀之,盾曰,弃人用犬,虽猛何为,斗且出,提弥明死之。——《左传·宣公二年》

    晋灵公有一个武士,叫做灵辄。当年住在翳桑时,赵盾对他曾有一饭之恩。在搏斗中,他倒转武器,替赵盾抵挡其他武士的进攻。赵盾问他名字和住处,灵辄不答自行退走,赵盾也随即逃走。

    九月二十六日,赵盾的堂弟(一说侄子)赵穿在桃园杀死了晋灵公。当时赵盾还没有逃出国境。听到灵公被杀,马上赶了回来。晋国大史董狐记载道: “赵盾弑其君。”并在朝堂上宣扬。赵盾辩解说不是自己杀的。董狐道:“你是晋国正卿,逃跑不越过国境,回来不捉拿凶手,不是你是谁?”

    乙丑,赵穿攻灵公于桃园。宣子未出山而复。大史书曰: “赵盾弑其君。”以示于朝。宣子曰:“不然。”对曰:“子为正卿, 亡不越竟,反不讨贼,非子而谁?”宣子曰:“乌呼!‘我之怀矣,自诒伊戚’,其我之谓矣!”——《左传·宣公二年》

    孔子称董狐为“书法不隐”的“古之良史”。后人将那些公正执笔,秉笔直言的人称为“董狐之笔”。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从“赵盾弑君”到“董狐之笔”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ncac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