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氏孤儿之《左传》版

作者: 枯藤老树123 | 来源:发表于2020-04-01 21:17 被阅读0次

晋灵公无道,欲杀忠臣赵盾不果,反被赵盾堂弟赵穿所杀。可赵盾却从此无端背负了一个“弑君”恶名。赵盾未参与弑君为何背负恶名,已在《娱乐至死的晋灵公》一文中叙述。好在继任的晋成公乃赵盾所立,故赵盾弑君之罪不但未被追究,国君反将朝政全部委任给了赵盾。

除赵穿外,赵氏家族在朝中担任重要官职的尚有赵盾的三个异母兄弟:赵同、赵括、赵婴齐,以及赵盾之子赵朔。晋成公还将自己的女儿赵庄姬嫁给了赵朔(因赵朔谥庄,女儿姬姓,故称赵庄姬)。从此赵家势力一时无两,晋国成了赵家人的天下。

不过十指尚有长短,何况不是一个娘肚皮里出来的人。赵家四兄弟,除赵盾人品与官声兼优,赵同、赵括和赵婴齐三兄弟却个个骄横跋扈,颐指气使,把朝中大臣几乎全给得罪了,只不过畏于赵盾官威,大臣们个个敢怒而不敢言。

可人无百年,终有一死,赵盾不久去世。执政职位传了数人后,轮到了栾书。赵同赵括与栾书素有嫌隙,这就预示着赵家兄弟的日子将会很不好过。另外,朝中众臣眼看赵氏已不再掌权,他们与赵家的新仇旧恨也开始慢慢公开化,而这种体制内部的分化导致的力量将是很可怕的。最终赵家的灭顶之灾终于来了。

关于这个灭顶之灾,左氏与太史公的记载却是不一致的,其中广为人知的是太史公版本,也就是富有戏剧性的“赵氏孤儿”故事。电影《赵氏孤儿》就是根据太史公的《史记》版本改编的。只可惜太史公犯了一个根本性的错误,导致他写的这个剧本变得不太可信。这个错误是,《春秋》记载赵同赵括被杀在公元前583年,而他的版本却在公元前597年,足足提前了14年。众所周知《春秋》是由圣人孔子编订的,是信史,也就是值得相信的历史记载。但既然《赵氏孤儿》的版本如此深入人心,我们还是把两个版本的《赵氏孤儿》(姑且都这么称呼吧)讲一讲。今天我们先说可信度比较高的左氏版本。

赵氏孤儿《左传》版

最坚硬的堡垒最终必从内部攻破,这大概是世间规律。赵盾之子赵朔早死,其妻赵庄姬不守妇道,竟与赵婴齐勾搭成奸,二人形同夫妻。须知对赵婴齐而言,赵庄姬乃是他的侄媳妇,这等于是公开的乱伦。

绯闻一出,不光朝野议论纷纷,就连婴齐的兄弟赵同和赵括也脸上挂不住了,二人一合计,就把赵婴齐从赵氏宗族中除名,还把他赶到了齐国。

不过赵婴齐在被赶走以前留下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

“我在,故栾氏不作,我亡,吾二昆其忧哉!”

意思是:我在的话,以栾书为首的反对派还不会对我们怎么样,我要一走,你们二位以后可要吃苦头了!

赵婴齐一语成谶。

赵婴齐被赶走三年后,也就是公元前583年。

一天,赵庄姬独坐空房,百感交集,想起以前赵婴齐与自己在一起双宿双飞的快乐日子,脸上不由自主地绽开了灿烂笑容。然而她的脸色很快由晴转阴,想到她与赵婴齐的美好生活被赵同赵括活活夺走,忍不住脱口而出:“赵同赵括,都是你们两个!害得老娘如今生不如死。你们给老娘等着,迟早要给你们好看!”

赵庄姬决定做一件大事。心中盘算多时后,对儿子道:“走,武儿,跟娘去舅舅家住几天!”

武儿是赵朔的儿子,还未成年。庄姬所说的舅舅家就是晋君之宫。此时晋君是庄姬的弟弟晋景公。

于是母子两个到了晋景公的宫里。

景公笑道:“姐姐怎么有空到这里来了?”

庄姬神秘地道:“今天为姐到这里,是想跟您说一件事。”

景公不解:“有什么事?”

庄姬示意景公屏退左右,在景公耳边悄悄地道:“您住在宫里有所不知,那赵同和赵括这几天在家里鬼鬼祟祟地商量着什么事,今天我偷偷听了下,这二人竟然认为赵婴齐的流放是您的责任,他们很不服气,要造反呢!”

晋景公吓了一大跳,疑惑地问:“有这等事?”

庄姬道:“我是个妇道人家,不懂什么政治,您如果不信,可以问问其它大臣啊!”

晋景公一想,对赵庄姬道:“兹事体大,寡人不得不小心从事。这样吧,姐姐您暂时就住在宫里,不要再回去了。”

此言正中赵庄姬下怀,于是她和儿子赵武就住在了公宫里。

晋景公很快召来栾书,问他最近赵家可有什么异常举动?

栾书顿时眼睛一亮,心想:主公这是对赵家起疑心了啊!妙哉!去掉了赵家,我就少了一个强劲政敌,从此我的执政地位可就稳固了。好啊!太好了!我就顺水推一把吧。

于是栾书道:“要说有没有什么异常举动,为臣不清楚。不过自从赵婴齐被流放,为臣感觉赵同赵括二人似乎对主公心怀不满,总感觉像要有什么大事发生似的!”

景公紧张地问:“什么大事?”

栾书道:“为臣也只是想想而已,可不敢说,既然主公见问,就斗胆说说,不过当不得真啊。为臣觉得……他们二人要造反!”

晋景公浑身一激灵,手脚不由自主地抖动了起来,良久说不出话。

这么说来,姐姐说的话是真的!虽然晋景公对赵同赵括兄弟们的表现也是很厌恶,但姐姐刚才的话并不能让他相信一向对晋国忠心耿耿的赵家竟然会造反,现在听了栾书的话,景公的信心开始动摇了。

打发走了栾书,晋景公又找来其他几位大臣询问。晋景公没想到,大家的说法竟然都是如此的大同小异!

这下由不得晋景公不信了,此等大事不是你死就是我亡,理当速决。他立即叫来栾书命令道:“立刻发兵讨伐赵家,一个不留!”

很快,一场腥风血雨的惨剧在赵家上演,赵氏宗族从上到下,无论贵贱转眼间被杀了个干干净净!

可怜自赵盾之父赵衰跟从晋文公重耳流亡以来,赵氏一家为晋国鞠躬尽瘁,如今却真的做到了“死而后已”!

赵氏惨遭灭族。

不过因为赵武跟着母亲躲在了公宫,最终幸免于难。后来在从小深受赵家大恩的韩厥劝谏下,晋景公想到了赵家以前的种种好处,也觉得此事有点做过了头,于是拨乱反正,恢复了赵武的赵氏宗主身份,还把之前剥夺的赵氏田邑全部发还给了赵武。

好在赵武这人人品高尚,性情温和,颇得君臣们喜爱,后来一路官至晋国执政。赵氏很快从灭族的阴影中走了出来,逐渐恢复了原有的地位。而赵武的后代一个比一个厉害,最后成了“三家分晋”的主力,此是后话了。

这就是真实版的《赵氏孤儿》。

相关文章

  • 赵氏孤儿之《左传》版

    晋灵公无道,欲杀忠臣赵盾不果,反被赵盾堂弟赵穿所杀。可赵盾却从此无端背负了一个“弑君”恶名。赵盾未参与弑君为何背负...

  • 携一身忠肝义胆,怀一腔国仇家恨

    ——《赵氏孤儿》读后感 从《左传》到《史记》,再到纪君祥的元杂剧《赵氏孤儿大报仇》,“赵氏孤儿”这个文学故事已经流...

  • 《赵氏孤儿》:君子报仇,十年不晚

    《赵氏孤儿》是元朝纪君祥创作的历史剧,全名《赵氏孤儿大报仇》,根据《左传》和《史记》中记载的历史事件改编而成。 善...

  • 《赵氏孤儿》及其他(三)

    唐代以来,历代学者对“下宫之难”(《左传》版“赵氏孤儿”)的原因和目的有多样猜测,焦点主要集中在几个问题上: 1、...

  • 一部与《窦娥冤》齐名的戏剧,只告诉我们一个道理。

    相对于电视剧版《赵氏孤儿》,人们对元杂剧《赵氏孤儿》是陌生的。作为一部好看的历史剧,赵氏孤儿的相关历史最早见于《左...

  • 赵氏孤儿之《史记》版

    预警:本文约4700字,请谨慎阅读。 1 大凡无道之君身边总有那么几个小人,帮助君主完成他的无道之举。此等小人虽品...

  • 第149篇 赵鞅

    【读史日历】(第149篇 赵鞅) 赵简子,春秋时期晋国赵氏的领袖,原名赵鞅,亦称赵孟。《赵氏孤儿》中的孤儿赵武之孙...

  • 读《左传》1:赵氏孤儿的真相

    赵氏孤儿的故事可谓流传千古,程婴的忠,屠岸贾的奸,赵氏的不幸,总是叫人又感动又切齿。然而,读罢《左传》,才发现...

  • 历代学者对赵氏孤儿本事的考疑

    关于赵氏孤儿,前些天写过《春秋左传》记载的真实事件和司马迁在《史记》中虚构的故事。《春秋左传》里记载的相对简洁,叙...

  • 赵简子求贤故事

    赵简子是中国春秋时期晋国赵氏的领袖,原名赵鞅,又名志父,亦称赵孟,《赵氏孤儿》中的孤儿赵武之孙。 赵简子封地每一亩...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赵氏孤儿之《左传》版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rdzu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