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天有一些焦虑,却不知为何。不是为工作,也不是因为生活,只是自己在不停的矛盾和选择中渡过。看了很多书,也读了很多文章,可还是不能改变。
因为加了一些群,看到一个朋友讲她表嫂的故事。才明白,自己是想得多,做得少,中间的落差就会给自己滋生烦恼。自己总在选择,也不停的考虑这个可不可以做,那个可不可以学,一直处于想的状态,并没有去实际操作。
民间有一句话说的很好“光说不练,假把式”。很多时候,我们有了想法就要立刻行动,过了那个冲动劲,你就会失去激情。晚上是想法来源最多的时候,可当第二天太阳升起,我们又懒惰了,或者给自己找借口。
我的身边有几个朋友,就属于有想法也立刻行动的人。当然他们也学得多,做的多,收获的自然也多。有说想开店的,几个月后人就开始销售了。有想画画的,现在就开始给别人画头像了。有想练字的,现在也会在春节亲自写上几幅对联的。
之前看见一个故事,很有启示。
印度有一位哲学家,饱读经书,富有才情,很多女人迷恋他。一天,一个女子敲他的门,说:“让我做你的妻子吧!错过我,你将再也找不到比我更爱你的女人了!”哲学家虽然很喜欢她,却回答说:“让我考虑考虑!”
哲学家用一贯研究学问的精神,将结婚和不结婚的好坏所在,分别罗列下来,却发现两种选择好坏均等,真不知该怎么办。于是,他陷入长期的苦恼之中,无论又找出了什么新的理由,都只是徒增选择的困难。
最后,他得出一个结论——人若在面临抉择而无法取舍的时候,应该选择自己尚未经历过的那一个。不结婚的处境我是清楚的,但结婚会是个怎样的情况,我还不知道,对!我该答应那个女人的央求。
哲学家来到女人的家中,问女人的父亲:“你的女儿呢?请你告诉她,我考虑清楚了,我决定娶她为妻!”女人的父亲冷漠地回答:“你来晚了10年,我女儿现在己经是3个孩子的妈了!”
哲学家听了,几乎崩溃。他万万没有想到,向来引以为傲的哲学头脑,最后换来的竟然是一场悔恨。
而后两年,哲学家抑郁成疾。临终,他将自己所有的著作丢入火堆,只留下一篇对人生的批注——如果将人生一分为二,那么我们前半段人生哲学应该是“不犹豫”,而后半段的人生哲学应该是“不后悔”。
这故事告诉我们,做任何事都要少一些犹豫,多一些果断。很多事情,只有做了才知道结果,过早的去猜想,并不能解决问题。我们常常在做一件事以前,去假设这个事情的发展,去操心事件结果的好坏。
很多时候,我们定目标要切实可行,尽量从小目标开始,这样自己会更积极,也会更肯能的完成。
当自己不停的完成一些小目标以后,就会计划大的方向,制定人生目标,你会一直处在忙碌中。一个人忙碌起来,并做着自己愿意的事,就少去很多烦恼,多些乐趣。
一开始的思考和准备,也不是一件坏事,只是过度的思考,就会成为行动的绊脚石。常说未来是一片未知,行动了,就算走错,也会有满满的收获,也不要让自己停留的一个设想的空间里。
这世上太多的事,是以当前的视野看不见的,也预估不了的,只有先行动,才能看见预期的结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