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书是我在看了黄启团的《只因目中无人》之后,对NLP产生了好奇,在NLP的书海中,选择本书阅读。这是由NLP创始人理查德.班德勒所著。NLP指的是身心语言程序学。没有真实的世界,只有认知的世界。人与人的差别在于认知升级,成年人的学习不是知识的叠加,而是思维模型和心智模式的改变。创始人从观察和破解大量成功人士的语言及思维模式,将这些思维模式进行解码,发现了思维、情绪和行为背后的规律,并将其归结为一套可以复制及模仿的程式。在这基础上,将其发展为一套效果显著的实用心理学,人们可以通过学习NLP来实现自我突破,提升自我成就。本书从超越之道、穿越之道和彰显之道3个步骤,提供了47项练习向读者呈现了怎样去面对恐惧、焦虑和悲伤等情绪,同时怎样去获取快乐、追求幸福和实现卓越。读完本书,深受震撼,主要有以下几点感受:
一是更加坚定了解大脑运作规律的重要性。如果把大脑的运作比作CPU,NLP就是优化大脑CPU的操作说明书。学习NLP可以让我们更加了解自己的大脑,更加了解大脑运作衍生的情绪、语言和行为。在了解的基础上,我们能够更好的发挥大脑的作用。大脑的运作是以控制和运算记忆信息来处理事情,具备实时性。所有的情况都是当下的情况,所有的问题都是当下的问题,也就只能当下去解决。在这样的洞见下,作者发展了一套有别于传统心理治疗的治疗方式,将NLP当做是一个超级显微镜和超级播放控制器,通过它来放大大脑里运作的任何一个记忆的微小细节,既能够以超慢速定格记忆,又能够以超快速来抹除记忆。NLP治疗师不会去针对事件的过程做处理,不去了解案主的隐私经历。只是让案主当下呈现出图像、声音和体内的感受。治疗师会指导对当下的图像、声音和体内的感受进行艺术化处理,这样案主的状况就能够在短短的半小时甚至几分钟就得到天翻地覆的变化。所以经过处理的案主往往能够很直观的感受到NLP是如此的快速有效。其实和《金刚经》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雾亦如电”有异曲同工之妙。
二是在实践中体验了NLP的神奇效果。我选择了面对恐惧。十多年前,我在深圳欢乐谷坐过一次过山车,那仅有一次的经历让我留下了刻骨铭心的恐惧。后来我有机会再次经历过山车,站在排队的人群等待的十几分钟很漫长,我再现了10多年前的那段经历,身边人发出的尖叫声,因快速下降导致眼前闪现扭曲的景色,失重的强烈不适感。过山车停下后,有人迫不及待的呕吐的画面。那一瞬间,眩晕的感觉,心悸的感受,肌肉的紧张,竟然如此的真实。事实上我仅仅在排队。这让我看到了人类共同的悲哀,就是如果没有洞见这个世界没有绝对的真实的话,就会终其一生一遍遍的重演从童年留下的感受,不被关注,不被看见,不被理解,不被宠爱、不被接纳、没有安全感和无法信任等等。排队的时候,我决定要转换这种恐惧的感受。在这本书中,作者发明了几种方法,一是用大笑来战胜恐惧,回想某次自己笑掉大牙的经历,在笑的过程中,开始回想让自己恐惧的事件,然后用笑的感受来改变恐惧的感受;二是通过抽离的方式,通过想象“我2”在放映室观察一部电影,这部电影播放着“我1”经历恐惧的过程。“我3”在观看“我2”,“我2”一直观看电影,看到这部电影的结局是“我1”成功的从恐惧经验中走了出来。这个时候“我3”就回到“我2”,再回到“我1”,三个融为一体。回到“我1”之后,再想想这部电影倒着播放,让每件东西都倒过来,倒着说话,退步走,同时听一些很滑稽的音乐,一直回放到这个影片的开头,这个时候就切入到这个经验的地方,再想想自己的恐惧,就可以有不同的感受。不断的练习,一直到再也感受不到恐惧。这是极具操作性的方法。然后,我没有采用。我知道恐惧是有能量的,我只是决定将这个负性的能量转化为正向的能量。在坐上过山车后,我知道图像和声音是恐惧的关键。于是闭上眼睛,以避开那些扭曲的景色,将身边尖叫的恐惧的声音想象为灵魂的呐喊,压抑的释放。在快速的失重状态中,想象自己是在经历超越、经历重生、经历元神回归身体的震撼,甚至在那一瞬间理解了《西藏生死书》中关于中阴身的描述。那一刻,已经全然没有恐惧,只有欣喜,只有对生命的赞叹和折服。我感受到这股强大的负性能量转换为正性能量的震撼。当从过山车下来之后,还是有一丝丝恐惧,但比起那艰难的十分钟,已经从10分的恐惧降到了2分了。而且还产生了一种再坐一次的强烈愿望,后来碍于时间,没有成行。但我相信,下次有合适的机会,会带着期待,带着欣喜去体验的。
三是对一句话有深刻的震撼和难以忘怀。作者说40年前萨提亚问过他一个问题:人最大的本能是什么?作者回答:生存。萨提亚说:不是,人最大的本能是寻求熟悉感。这句话对我的震撼绝不亚于作者40年前的感受。每个人都有一种想把事情熟悉化的需求。有很多人宁可自杀都不愿意尝试新鲜事物。体现在生活中,最典型的案例就是面对尸化婚姻,既无力离开,也无法亲密,在相杀中消耗彼此一生的能量,从而失去了感受生活美好的机会和丢失了创造力。很多人明明知道婚姻走到了尽头,但一想到分开,就有一种强烈的恐惧和无力感,让一个人更倾向于自杀都不敢去面对那个未知。只要有熟悉的人在就可以了,至于是否幸福不是最重要的。这种情况确实需要在心理上打破循环。不管是好的感受,还是不好的感受,本来就是在大脑中反复运转了很多次之后,才会对它熟悉。童年时光经历的很多感受熟悉化了,长大之后就容易去寻找这种熟悉感。当你有不安全的熟悉,长大之后很容易万象呈现不安全。所以要修正熟悉感,需要将当年的声音、画面带到此时此刻,进行当下的处理。关于这个,作者也提供了很多具体的操作方法。但恰恰是人都是最求熟悉感,真正能够去操作并持之以恒的实践的,其实也是极少数人才会走的路。包括此时此刻的我,确实暂时无法做到。
在阅读本书的过程中,深感全书无一废话,本书的意义更多是一块敲门砖,它可以帮助我们敲开NLP的大门,然后进入这个神奇的世界,在这个世界能够探索多少,深入多少,收获多少,更多是取决于你的信念,改变的动力,你的专注,愿意全然投入,你的践行,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在这个花团锦簇的缤纷世界,你可以采撷玫瑰,可以收获百合,但最重要的是,你要找到你最需要的那朵花,全然的欣赏它,感受它,陪伴它,在这份美好好定格声音、画面和感受,带着它走向无限的虚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