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0907《纸言.片羽》

0907《纸言.片羽》

作者: 任艾军 | 来源:发表于2019-01-13 23:39 被阅读0次
0907《纸言.片羽》

受邀为某中学授课,听众是中学生。儒家学说是入世之学,经历之学,阅历之学,走过的路多了,经过的事多了,于儒家道理便能心领神会,否则只是纸上谈兵,言者混混,听者昏昏。

思来想去,还是从儒家的素质教育谈起。

孔子去世后,弟子们发扬光大他的学说,各自开坛讲学,但传授的内容各有侧重,后继者各有各所谓理解与解释、修正或变通,于是各执一词,众说纷纭,儒家学说陷入纷争。到底谁是正统衣钵?如何形成对孔子思想的统一认知?在《论语》中就有记载。

子游曰:子夏之门人小子,当洒扫应对进退,则可矣,抑末也。本之则无,如之何?子夏闻之,曰:噫,言游过矣!君子之道,孰先传焉?孰后倦焉?譬诸草木,区以别矣。君子之道,焉可诬也?有始有卒者,其惟圣人乎?(语出《论语.子张》)

子张、子夏、子游各自开办私学,传授儒家思想。针对子夏的教学,子游批评道,“子夏教出来的学生,做做清洁、应对长辈来客、搞搞接待还可以。但这些都是孔子学说的枝末细节,没有学到根本和重点,这怎么能行呢?”

子夏听了这话老大不愿意,反驳到:“兄弟你说错了,君子之道,哪些先教?哪些后教?就像草木一样应有所区别。君子之道,怎么可以用来忽悠呢?至于有始有终,本末都学通了的,那恐怕只有圣人吧?”

这个故事很有名,历来解释纷纭。依今日教育理论来看,是实践教育和理论教育的分别。子夏重实践教育,先教学生实践,然后行有余力,再教理论知识,而子游重理论轻实践,上来就是忠孝仁义的大道理,认为“洒扫应对进退”是末节,我今天就重点谈谈这个所谓的“枝末细节”。

孔子的学生都很年轻,大约是十几岁的样子,就是如今的初中生,孔子教授他们什么知识内容?

洒扫,指的是洒水扫地之类的生活常识,好比今天养尊处优的孩子,会不会自己穿衣戴帽,会不会系扣子,系鞋带,会不会自己整理房间内务,洗衣叠被?洒扫,狭义地说是洒水扫地,广义地说就是一个人的生活自理能力。如今应试教育体制下,父母教育孩子,往往是将生活事务大包大揽,只要求孩子功课成绩好,其他一切事务全由父母代劳。结果如何呢?教育出来的孩子考试成绩很好,却是四体不勤,五谷不分,闹出分不清啥是麦苗,啥是韭菜的笑话。甚至上了大学之后,还不会自己洗衣服,有报道称某新入校大学生,竟然带了满满一拉杆箱的内裤和袜子,按照父母要求每周更换,换下来的脏衣物就塞进皮箱,等到一学期之后,父母来学校取走一整箱恶臭脏衣脏袜,拿回家中清洗。

俗话常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当的什么家?就是生活自理能力的家。能不能自己辨认时钟,每天按时起床,穿衣戴帽,整理房间床铺,收拾必要文具,然后出门上学?能不能辨识红绿灯,自己骑自行车或者搭公交上学,父母忙于工作,会不会自己点火做饭煮包方便面充饥?能不能自己带钥匙,放学回家开锁进屋,自行读书温习写作业,自己使用简单的家用电器?这就是洒扫,就是生活自理能力。

要知道,这个世界从来没有公主和王子,父母为孩子包办一切生活事务,表面看是呵护照顾,其实贻害无穷,待孩子走上社会自立生活之后,身边失去父母照顾,立刻像失去双腿双手一般。个人生活尚且处理不好,又怎能集中精力处理好工作事业?

应对是啥,就是说话。语言是人与人之间交流信息,沟通思想的重要载体,不会说话,在人类社会就是寸步难行。儿时看电影《小兵张嘎》,其中有一段快板书“冬天热的夏天凉,见着老头喊大娘”,说的就是一个人不会说话。中国人向来不喜欢言语油滑之人,称某人“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就暗含讥讽意味。但若是一个人“见人说鬼话,见鬼说人话”,那真是叫病得不轻。一个正常人,不就是该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吗?这难道有什么不对吗?

语言是人认识世界,了解社会的重要载体,一个连基本称谓都不懂的孩子,不知道“爸爸的爸爸叫爷爷,爸爸的妈妈叫奶奶”的人,很难想象如何融入社会。做父母的教育孩子首先就需要从“应对”入手,基本的待人称谓,基本的礼节用语,是步入社会的敲门砖。

再说进退,这个进退可不是像子游所说的搞搞接待工作,而是一个人的办事处世能力。如何理解进退?最简单的事情,进父母、老师、领导的房间,要敲门,得到应允后方可入内。进得门来,没有得到父母,老师,领导的应允,不能坐下,必须垂手站立答话。得到应允后入座,该怎么坐才显得有修养和礼节?问答完毕后,走出房间,需得将房门轻轻关上,完成一整套礼仪与行为的闭合链。

进退就是礼仪,在学校行走遇见教师,不能近身随便超越,需远离轻慢超越;在走廊、楼梯等狭窄处面对面遇见教师及长辈,当侧身礼貌避让;在推门进入时,当以眼角余光观察四周,不得大力甩门以免伤害后来者等等;若是不懂这些礼节礼仪,不知进退,注定是不受欢迎的人。一个不受欢迎的人,立足尚且不能,又怎能建功立业呢?

相关文章

  • 0907《纸言.片羽》

    受邀为某中学授课,听众是中学生。儒家学说是入世之学,经历之学,阅历之学,走过的路多了,经过的事多了,于儒家道理便能...

  • 0810《纸言.片羽》

    我们常说,看一个人,不要看他从哪里来,而要看他向哪里去。意思就是要以发展的眼光看问题,看人,不要抓住他人的历史和过...

  • 0841《纸言.片羽》

    《菩萨蛮八》 冀州市委办公楼前,是一片开阔的广场。广场南面,一幢巨大的灰白色建筑与办公楼遥相呼应,那是第一任市委书...

  • 0837《纸言.片羽》

    《菩萨蛮四》在中央出台禁令,明确规定市级领导干部和正局职或相当于正局职领导干部的配偶不得经商办企业,山北省应势而动...

  • 0384《纸言.片羽》

    《菩萨蛮一》 “菩萨蛮”本来是唐朝教坊曲名,据说是古代缅甸乐曲,唐朝开元、天宝年间由云南传入中原地区。后用作填词格...

  • 0385《纸言.片羽》

    北方内陆夏季闷热而漫长,久拖不决的冀州官场仿佛蒸笼一般,煎熬着所有置身其中的人。 刘西黄还记得,在那次酒席上,老市...

  • 0850《纸言.片羽》

    医院之夜,注定无眠。与其忍受,不如享受。 每年数十次出差,或旅行或游学或授课,逐渐习惯在异乡体会各种睡眠:有井冈山...

  • 0849《纸言.片羽》

    夜色黑沉如墨时分,终于从省城赶回濮阳,不及归家急匆匆赶往医院。这一夜注定无眠,我要通宵陪护病中老父。 待得父亲睡下...

  • 0848《纸言.片羽》

    古城郑州,西城老区,阔大法桐之上,天色阴沉沉地,预报有雨,却终于没有下来。 授课完毕的闲暇时光,高德地图搜索,周边...

  • 0851《纸言.片羽》

    换了病房,父亲终于得到安静睡眠,我也要开始写字。父亲说,少开点夜车,对身体不好。他是汽车驾驶员出身,这话的意思是要...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0907《纸言.片羽》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oerd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