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己亥年正月初九,按着旧历的习俗,新年尚未结束,大家应该还沉浸在农历新年的欢快当中。可是就在我走亲访友的过程中,频频听到人们发自内心最大的感慨!这感慨不是年终奖发了多少,也不是职位有了升降的变化,而是普遍的人们觉得过年没有意思了。用大家耳熟能详的一句话概括起来那就是:年味儿变淡了!
这句话乍听起来,貌似挺有道理的。因为不仅身边的你有这样的感觉,身边的他也有这样的慨叹,诚恳的说——我也或多或少的认同这句话。是的,我自己也有感同身受的体验,如今过年好像确实没有小时候那么浓郁的期盼了,更没有小时候过年带给人们――特别是孩童的物质满足感和内心的喜悦感了。因为过去生活水平的掣肘,大人们在为平日的生计平添愁丝的同时,还要想着应对渐渐长大的孩子们的胃口和心灵的期籍。过年更是一年当中最为重要的节日,这一节日的到来却愈发勒紧了大人们愁绪的脖子。时至今日,我仍然记得过年前夕父亲时常说过的一句话,那是一句在过年前腊月里时时听到的话语。父亲曾这样说道:“年好过,月好过,日子难过!”后来读了书,才发觉这样的感慨不就是曹孟德所云的“去日苦多”嘛。
是年味儿变淡了吗?不是,是你Out了生活的苦啊,何时是个尽头?幸运的我辈,生逢盛世,吾国治隆。改革开放已然过去了四十余年,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普遍提高,然而年味儿确实乎变淡了,英雄所见略同得到了前所未有的一致默契。你无法忽视身边每一个人切身的真实感受,甚至不能不受这种观念和认识的影响,这一切又都是因为什么呢?
我不禁要问你,你可否静下心来仔细琢磨过?那我们就从大家普遍的发问说起。不外乎我们小时候过年怎样的好,如何的热闹。
作为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出生的人,我来谈谈自己小时候过年的一些切身经历。我的家在西安郊县的农村,那时候大部分的记忆都是关于食物,因为物质比较匮乏,家里的生活水平当时在村里又是处于中等偏下的水平。即使如此,平时吃饭也只是简单的面条,野菜,玉米,咸菜。依着路遥的分法,我也将其总结了一下。可谓两黑擎一天,绿叫咕噜黄。两黑即黑面、黑咸菜是也,绿指田间野菜,黄指玉米糁子。农村有句俚语,忙时吃稠,闲时吃稀,想必生在农村的人一听就懂。黑面做出的擀面就着咸菜那在当时就是硬饭,能耐饥,能管事。芒种夏收,收麦晾晒干力气活时才会管的饭食。玉米糁子和野菜羹就是闲时或冬月里打发时间凑合肚子的饭食,正在饭瘾的人吃了一顿还没几个时辰肚子就咕噜噜叫了。饿的心慌也只能在麦子堆里找点隐藏着的萝卜干儿、地瓜干儿之类的干货垫补一下。野菜就有些名目了,诸如蚂蚁菜,人苋菜,灰灰菜,野蘑菇,倒也看似丰富,然而这些菜肴只能期冀在夏日的一场暴雨过后的野地里邂逅了,真可谓可遇不可求。又因为圈养牲畜的人们在为牛猪割草的时侯早已将这些“美味佳肴”悉收囊中了,如果你没有足够好的运气,仅凭勤奋你是碰不到这些好食物的。我一看见黄色的玉米糁子就会眉头紧皱,或许因为小时候日复一日、一早一晚的玉米糁子把我吃伤了。我至今尤其对玉米这种食物耿耿于怀,很不屑于吃食,尤其是别人在我面前寒暄的推荐玉米糁子这种食物。耐饥的面条大多时候是用黑面粉做的,地里一年到头收割下来的小麦磨面以后,几乎每家都要将白面留到逢年过节或是红白喜事的时候吃。母亲在家中后院散养了两只母鸡,每天到鸡窝里收取鸡蛋是我那时最大的期待和乐趣。倘若能够在仍旧散发着余温的草垛鸡窝里拾取到热乎乎的鸡蛋,听着母鸡咯咯叫个不停,那是多么开心的一件事情啊!那意味着哥哥和我今天中午吃饭的时候可以在碗里添加一份炒鸡蛋在里面,那味道就是那个年代最美的滋味。要知道那时候日复一日的就是面条拌着咸菜、野菜,零星的油点,少许的盐,些许的酱油。有时候窘迫到炒菜的油也会出现青黄不接的时候,这个时候就用酱油炒菜。在夏天最为盛热的时候,酱油里面竟然会生出白色的蛆虫,这些蛆虫竟然不知休止地在蠕动咕蛹。如果把这样的情景描述给现在的孩子,恶心自是不必说了。他们或许根本不相信,即使是这样出虫的酱油仍旧是可以吃掉的。这场景就像《围城》里面方鸿渐和同事们在奔波旅途中发生的故事一样,在客店歇脚打尖儿遇到的爬满蛆虫的腊肉一般。饥饿可以让你忽视一切,除非你经历过真正的饥饿,不然真是那句话,打死你你也不会相信饥饿带给人的可怕的举动。自然想个法子,将虫子用纱布过滤掉,那酱油仍旧要用起来的。因为你不知道何时,就连如此廉价的酱油也有断顿儿的时候。酱油瓶有时候也会孤立在爨头,因为主人囊中羞涩而空置在厨房里结着蜘蛛网的墙角下,那孤零零的站立,简直就是茕茕孑立,一站就是数天抑或更久。物质的匮乏和生活的贫穷使得人们不得不如此将就。如果在发白的面条里能够增加一些黄澄澄色香俱溢的炒鸡蛋,那么这碗燃面就是无与伦比的美味。你可曾知道,我时常要为这样一个鸡蛋和哥哥争吵。内心里谁都渴望能够多吃一点,从田间地头忙活回来的母亲仍然免不了还要来维持厨房里的秩序。化解两个孩子的争吵,作为母亲的总是千方百计的想着各样法子。一碗水总要在两个孩子之间要端平,不偏不倚,一个穷苦善良母亲的用心良苦足见一斑。可是有时候——甚至是常常,这样的一碗水太少了,满足不了两个处在生长发育期的孩子日渐疯长的胃口。聪明的母亲想到给鸡蛋汁液里添加些许面粉和水,这样炒出来的鸡蛋就会变得好多,虽然牺牲了部分食物本身原有的口感。然而为吃而起的纷争就是在母亲这样的智慧里被解决掉的。
是年味儿变淡了吗?不是,是你Out了后来生活水平随着经济发展日渐提高了,如今餐桌上习以为常的鸡鸭鱼肉以及各式蔬菜,在煎、炸、炖、炒、蒸、煮各式眼花缭乱的烹饪手法中让我们大快朵颐。在味蕾得到前所未有满足的时刻,我们却仍不免回忆起儿时过年关于食物的记忆。首先儿时过年的食物样式真是屈指可数,在北方,最为常见的就是面食。腊月里将积攒下来的白面从瓮底里掏出来发面,蒸出白净浑元的大白馒头,各种花馍、枣糕。即使不就任何菜肴,能够吃上一口刚出笼屉的热馒头,那绝对是对守候在锅灶前烧火的孩子一晚上最好的安慰和奖励。满嘴的麦香让人口齿留香,这真是慷慨的大自然给忙碌一年的庄稼人最好的馈赠。发面还可以做炸油饼,馓子,倘或更富裕慷慨些,割些大肉,拌上香葱、料酒和调料,炸成金黄油亮的肉丸子,那简直羡煞旁人哪!围就在炸油锅前母亲身后的孩子们期待已久,这时候他们就真是有口福的人哪。
是年味儿变淡了吗?不是,是你Out了不过我以为,还是应了阿人那句话:“大概是物以稀为贵吧”,想必大概物也以稀为念吧。儿时少见的食物,只有在村子里红白喜事抑或逢年过节中才能得以一睹真身,也只有在这时候才能得以一饱口福。这不得不说是物质极大的变化与丰富,虽然这还不是众说纷纭的共产主义社会,我却愿意将“极大的丰富”这个美誉慷慨地献给这个时代。
儿时的我是很期盼着过年的,因为只有到了过年才能有新衣服穿着,只有到了过年才能有新鞋子换上。大年初一的清晨吃过热气腾腾香喷喷的猪肉萝卜馅儿饺子,然后换上新衣服,蹬上新鞋子,欢天喜地地到村里的街头四处转悠,向小伙伴们炫耀一番。自然,新衣服的口袋里面塞满了瓜子、花生和糖果。压岁钱起初是没有的,待到日子好些的时候才日渐兴起的。印象中最初的几年里压岁钱好像是两块钱,那种绿色的两元纸币,这在当时对我来说都是一笔巨款了,因为小学一年的学费也才十几块钱。到随后几年的五元,十元,二十元,压岁钱也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而渐渐水涨船高了。现在我也有了孩子,过年孩子的压岁钱已是千元上下了,不由得慨叹生活的改善,也享受这富裕生活的富足了。
是年味儿变淡了吗?不是,是你Out了八十年代的孩子们过年怎么可以没有鞭炮呢?即使平日里生活再为拮据,过年时大人们也会想尽办法奢侈一把,尽力满足孩子积攒一年的心愿,购置少许的鞭炮不仅可以使孩子们欢天喜地,还可以除去一年里的晦气,讨个吉祥。于是什么钻天猴,摔炮,洋火炮,二踢脚,闪电,花炮,样式很多,以数千响论的折叠鞭炮是最好的。我记得牌子最响的鞭炮有浏阳红,大地红,燃放过后,整个地面像是铺就了一层厚厚的红地毯,空气中到处都弥漫着浓郁的火药味儿,过年被鞭炮烘托的更加热烈浓郁了。这样美好的鞭炮我是不舍得一下子全部放掉的,我总是将鞭炮全部拆掉,一个一个的,零星散乱的塞满衣服口袋,然后在敬献祖先的供桌上的香炉里面偷偷取下一株燃烧着的香火,整个人像被捅了马蜂窝受惊的马蜂一样冲出院子,和儿时的伙伴儿嬉戏在街头村口。池塘边,果园里,水井旁,我们每个人一手拿着香火,一手抓着炮竹,在点燃的瞬间被我急速地扔向高空,那一个个响彻天空的炮竹点燃了我们久藏一年的快乐。我特别喜欢燃放鞭炮,手指被炸、被烧是常有的事情,然而与其带给我的快乐相比,这些伤痛根本不值一提,也不屑回忆。鞭炮总是不够放,那就得自己想办法。大年初一人们都要起早燃放鞭炮,总有哑巴的鞭炮或是失火断灭的炮仗。加上昨晚霹雳巴拉一夜的积攒,挨家挨户在别人家门口捡拾鞭炮也是我儿时的一种乐趣。那拾遗的鞭炮数量是相当可观的,如果在村子里富户家的门口更有意外的满满的收获。作为一个孩子来说,还有什么比这样的过年更快乐的呢?我以为不过如此了。
是年味儿变淡了吗?不是,是你Out了然而,现在过年已经是不许燃放烟花爆竹了。别的地方我不甚清楚,西安已经是实行了数年禁燃鞭炮的政策了。政府的目的自然是为了大家身体的器官肺着想,公家这样美好的心意我想还是不得不领的,不然你又能怎样呢,毕竟我们的政府已经尽力了,不信你瞧,就连大街上冬季烤红薯的老师傅也用起了天然气,这不得不说是时代莫大的进步啊!
从前的时光慢,慢到一生只够爱一个人。岁月荏苒,时光如梭。如今一切都讲究效率,就连春节放假也只有七天,刨除攒假值班和往返奔波家乡的时间,留给我们过年的真正时间又有几多呢?旧时的人们可以用一冬的时间来预备过年,虽然那时候过年的精神生活的种类无法和今天比拟,然而论及淳朴自然,重于交流的节日活动确是今天无法相提并论的。那时候珍贵的过节活动有庙会,社火,秧歌,锣鼓喧天,鞭炮齐鸣,最为珍贵的就是洋溢在人们脸上真挚幸福的笑容!这是经历过的人无法忘却的美好记忆。如今我们还剩下些什么呢?省去了预备年夜饭的环节,疲惫了一年的身躯围坐在酒店餐桌前,表面上却说着不着真心的话语,置弄着化解尴尬的智能手机,你却回来告诉我:没意思,年味儿变淡了。
我该怎样劝慰你呢?我亲爱的朋友。
是年味儿变淡了吗?不是,是你Out了从前的腊酒浑,浑到一杯接一杯,你也不嫌弃。夜雨剪春韭,简单的菜样过着最重的节日,招待着最好的朋友。如今亲友置上海陆空最贵的菜肴,却搁置不下手中忙碌的手机,圈子里晒着发霉的炫耀,你到底是在拍照啊!
我终于还是不得不回忆起往事了,因为我也愈发觉得年味儿变淡了。
就在这样回忆往事的过程中,我仿佛置身在孩提时代过年的气氛中,儿时的岁月又回来了,美好而又欢快!不可否认,回忆本身就有一种美好的感觉,即使回忆本身并不美好。我们总是留恋回忆,因为回忆承载了我们逝去的生命,生命本身可谓虚无,生于尘,归于土,只有那伴随我们走过的记忆始终陪伴在你我的脑海和心底,如影相随,永不分离。
是年味儿变淡了吗?不是,是你Out了有人会说不念过去,不惧未来,可是谁又能真正做到这一点呢。倘不说对未来如何,谁能够不怀念过去,因为人生本身就是由过去,现在,将来构成的一个短暂的时间存在。人体本身又是这段存在的载体,当你走到人生暮年的时刻,你能不回忆过去吗?不可能的,行将就死的那一刻,你已经没有能量惧怕或是迎接未来了。你羸弱残存的气息犹如摇曳不定灯尽油枯的残烛,在风雨中还想挣扎着苟存,放逐内心最后的愿望。人生的每一刻在你即将停止运作的大脑里将作幻灯片式的影映,能否映放完整都是问题,所以说不念过去是不可能的,人生不过是苦难与欢快的交集,你在人生这道数学集合的题中答分如何决定了你是否不枉此生。
如此这样看来,不念过去,不惧未来这句话权是历经风雨的人用以自勉的座右铭。提醒自己过去的已然过去,留意也无意义,惧怕不确定的未来也毫无意义。把握住当下才是迎接未来最好的准备,把握的够好才能够造就值得念恋的过去。
是年味儿变淡了吗?不是,是你Out了我曾经就“年味儿是否变淡了”询问过自己身边的人,年龄从老人到小孩儿,从旧社会到新社会,教育背景从文盲到大学,家庭环境从穷苦到富裕。综合大家的交谈,我切实地认为:是年味儿变淡了吗?不是,是你Out了!是你日益落伍的需求跟不上时代的发展了,你的胃口被日益丰富的食物填塞的渐无感觉了。简单的物质生活已然无法满足你低级的物质需求了,而你贫弱苍白的精神需求却乏善可陈。一部智能手机就能够满足你当下空虚的内心和彷徨错乱的假忙。手机夺走了你阅读的乐趣,游戏充盈了你弱智的大脑,物联网弱化甚至剥夺了你劳动的乐趣。懒人经济着实给商人带来了无数的机会,也带来了弱智人类的科技发明,孰是孰非,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或许搁置百年甚至更久,再回头看这段历史的发展,终究不过是被后人冠以“那时的人们受当时的局限性”的帽子,才得以定性。
如此这样以来,不是年味儿变淡了,是你的需求停滞不前!说的明白些吧,是你的精神需求滞后时代的发展,是你低级的物质需求易于满足,是你的需求too simple,以至跟不上时代的发展脉搏了。是你的需求仍旧停滞在简单的物质追求中,提高你的精神需求吧,丰富你的精神生活吧,你会不再感慨年味儿的变淡。
20190213于止阳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