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育儿教育与自我成长(和孩子一起成长)豆妈成长教育
如何培养孩子自信?先从避开这三个误区开始

如何培养孩子自信?先从避开这三个误区开始

作者: 豆妈成长 | 来源:发表于2017-09-12 10:14 被阅读17次

    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爱默生

    自信者不疑人,人亦信之。自疑者不信人,人亦疑之。——《史典》

    自信,是迈向成功的第一步。——莎士比亚【英】

    如上面的这些名言,自信是成功人生的第一步。在我们每次的家长的培训课上,自信是被每个父母期望孩子拥有的优秀品质。我们都期待孩子拥有“自信”的翅膀,而在一项调查中显示:孩子们从小到大都缺少这方面的教育和培养。

    自信(心理学名词)摘自百度百科

    自信心(confidence),在心理学中,与其最接近的是班杜拉在社会学习理论中提出的自我效能感 (self-efficacy)的概念,是指个体对自身成功应付特定情境的能力的估价。自信与否原本是描述人在社会适应中的一种自然心境,即人尝试用自己有限的经验去把握这个陌生世界时的那种忐忑不安的心理过程。

    自我效能感指个体对自身成功应付特定情境的能力的估价。班杜拉认为,自我效能感关心的不是某人具有什么技能,而是个体用其拥有的技能能够做些什么。

    班杜拉认为,在某一情境下,决定自我效能感的四个主要因素:

    1.行为成就:效能期望主要取决于过去发生了什么;以前的成功导致高的效能期望,而以前的失败导致低的效能期望。

    2.替代经验:观察他人的成败,可以对自我效能感产生与自己的成败相似的影响,但作用小一些。

    3.言语劝说:当你尊敬的人强烈认为你有能力成功的应付某一情境时,自我效能感可以提高。

    4.情感唤起:高水平的唤起可导致人们经历焦虑与紧张,并降低自我效能感。

    自信是发自内心的自我肯定与相信。在培养孩子的自信上,在现代的家庭中常见的家长的误区。

    误区1:自信是天生的

    我们认为孩子是否具有自信的基因出生就决定了,你常常会听到“某某,天生就胆大,从小是天不怕地不怕的。”“某某,天生就胆小、内向”......我们不断给孩子贴着各种标签。而天生缺陷却成绩非凡的古今中外屡见不鲜。

    美国著名的女作家海伦·凯勒,幼年因病造成又聋又瞎。她自信自强,14岁攻克多种外语,通晓德、法、古罗马、希腊文学。20岁考入著名的哈佛大学。

    张海迪幼年因病高位截瘫,她自信努力,成为作家翻译家;被誉为科技“铁人”的高士其,他在病情不断恶化,从半身瘫痪到全身瘫痪,失去讲话能力的情况下,他还创作了60多万字的科学小品和科普论文,创作了两千多行诗歌,著述新书十几本;屈原被流放写成《离骚》;孙膑受刑后著《孙膑兵法》;司马迁遭宫刑写《史记》;贝多芬耳聋后谱出《英雄交响乐》;奥斯特洛夫斯基在失明,瘫痪中写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误区2:一事自信,事事自信

    曾和一个语言培训机构聊天,谈及参加这个的重要性。“在这里孩子们不光学,还要上台讲出来,还要跟随我们去参加演出,慢慢的孩子是敢开口了,这样就会有自信了,有自信后他就会对学习产生兴趣。”这也能说得过去。可是,比如我吧,做饭、洗衣、讲课没问题,可是让我站在舞台上唱歌,我会浑身打颤,无法开口。你可曾见过自己身边的成人,对工作、厨艺、音乐、画画有一样自信满满,在其它方面他也会很有自信的吗?

    误区3:自信是夸出来的

    "你真棒”“你是第一名”常常听到对孩子这样说,从很小很小就开始。因为我们期望这种方式能给予孩子信心。

    曾见证过一个孩子,很小姥姥就为他竖起拇指头。吃了一口饭“你真棒”喝了一口汤“你是第一名”各种情景的夸。上了小学后的他,学习并没有起色,姥姥的口头禅就换成了“糊涂”“马虎”“坐不住”。让人哭笑不得,自信并没有随着语言根植在孩子的信念里。

    自信是一种“我能行”的信念,它是许多“我能行”的经历归结起来的。不论孩子在校学习,还是将来走向社会或参加工作,自信与自立都将伴随在一生发展的事业和生活中,对他们的前程和幸福将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培养自信,从走出误区开始。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如何培养孩子自信?先从避开这三个误区开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ozqs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