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新教材改革,整本书阅读《乡土中国》被列为教学任务之一,为了带着学生一起开启阅读活动,我也不得不提前去了解熟悉作品。
说实话,初次阅读《乡土中国》,囫囵吞枣地看完了整本书,除了有个大概印象,觉得有些理论分析得蛮有意思,但并不深刻,对于一些概念只是一知半解。
出于教学任务的需要,得精读研读文本,不得不再次开始认真阅读。俗话说得好,“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古人诚不欺我也。
再次翻开作品,仔细研读,才发现,这本书写得真有意思,作为一本社会学的学术著作,对于乡土中国的分析从实地考察出发,有理论有依据,又擅长采用对比分析,引用生活事例分析,读罢受益匪浅。
先说说第一章《乡土本色》吧。
在乡村生活的你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好友门口敲门,你在房内大声发问“谁”,一般情况下朋友会回答“我”,但是你很快就知道“我”是谁了,这是源于乡土社会里人与人之间的数字感。
你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当你外出在异乡生活,遇上水土不服时,父母或许会给你带上一抔土,让你带上冲水喝。
你是否看到这样的画面,无论在什么地方,有土地的地方,乡下人总喜欢开辟一些空地来种菜,他们扎根泥土,无论去到哪里都离不开土地,因此在某些时候总会被人骂为“土气”。
你又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邻居应急需要借一些钱,在乡下很少需要打欠条,都是看人借钱,人品好的信用好的,一般不用多说就能顺利借到钱,这源于人与人之间长久以来形成的信任。
总之,生活的很多现象,在书里似乎都能找到依据,并阐述原理。
开卷有益,我相信,经典著作的流传总有存在的道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