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本信息
1.1关于曹操
曹操(155年-220年3月15日),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瞒,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用今天的话讲,典型的斜杠青年) ,三国中曹魏政权的奠基人。
(二)比窦娥还“冤”的曹操
(2.1)人物形象的演变
我们很多人第一次接触曹操,基本都是从一本叫《三国演义》的小说开始的。
不管曹操是不是一个“奸雄”,我们都先反过来推论一下,“奸雄”这个形象究竟是怎样形成的,是在什么思想指导下完成这样的人格塑造的?
我将分三个时期,为大家做一个比较:(一)三国时代至唐;(二)宋朝到清朝;(三)当代的点评。
(1)三国时代至唐
《三国志》的篇末,陈寿评操为:“非常之人,超世之杰”许邵曾评价他为:“子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有人说曹操是“奸雄”,也有说是“英雄”或者“奸贼”,不论是哪一种,一个人其实是蛮难做到“盖棺定论”的。因为从人性的根源上来说,它本身就是极其复杂的,如果非要去给他做一个定义,那最终为难的肯定是自己。
同时代的荀彧、郭嘉等人称曹操为“明公”,并且以“十胜”(在十个方面与袁绍做了对比)来赞美曹操。
一直到唐代,基本都是两面论。例如唐太宗曾用“雄武之姿”赞美曹操,但又会骂他“有无君之迹”。刘文静甚至用“神武同魏祖”来评价李世民。唐朝人极少说曹操,唐朝的诗那么繁荣,却很少找到描写曹操的 。
(2)宋朝至清朝
曹操被定格为为奸雄是在北宋。
对后世影响比较大的两部书《资治通鉴》和《三国演义》。《资治通鉴》里面删掉了很多对曹操有利的史料。
北宋,随着商业经济的发展,兴起了一种说书艺术。苏东坡在《志林》中提到:听书的人,听到玄德败,则皱紧眉头,甚至有人哭,听到曹操败,则欢欣鼓舞。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时代偏见。从北宋开始,白脸曹操的形象深深的印在人们心里了。
清朝乾隆皇帝一锤定音,钦定曹操为“篡逆”。
随着艺术的发展,尤其在京剧中,白脸的曹操,已经完全定型,再改,已无可能。
所以,坏话说多了,就变成了成见。成见一代代传下去,就积重难返了。
(3)当代评价
(1)鲁迅:曹操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个英雄。我虽不是曹操一党,但无论如何,总是非常佩服他。
(2)毛泽东:曹操是了不起的政治家、军事家,也是个了不起的诗人……
(三)儒家文化影响下的传统的道德标准
儒家文化影响下的传统道德标准简单概括为“仁、义、礼、智、信”。
曹操的很多行事是不符合儒家的道德标准的,比如“误杀吕伯奢一家”“挟天子以令诸侯”“杀伏皇后”……。整个中国文人中儒家信徒占据了绝大部分,老曹被打,理所当然。
所以,评论曹操时,我们先审视自己是否也不自觉的陷入了儒家的伦理道德旋涡之中,不自觉的也使用儒家的“三纲五常”作为评判标准。往外延伸,我们评判一个人,一件事时,所参照的标准是什么?我们意识到自己看事物的标准时,才更容易认清事物的本质。
道德其实是很难被量化的,而且道德,是一种内向,不是外向的。
“道德的意义在于自我要求。”
总用道德衡量别人,最终会演化为一种“道德绑架”。其实我们自己,也时不时的会成为“道德绑架”的受害者。
历来骂曹操的,多半都是站在了儒家的道德圈内去骂他,我们生活的这个时代,比他们更开放,也更文明,接受的思想也更多样化,我们是否可以跳出这样的一个怪圈,从更多的角度,更理性的去剖析这样一个备受历史争议的人物呢?
(四)被放大版的“宁我负人,毋人负我”
曹操杀害吕伯奢一家后,说了一句“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结果又被骂得很惨。
他杀吕伯奢一家有两种不同的记载,而且他说的那句话是:宁我负人,毋人负我。
这两句话有何区别呢?
区别当然非常大,“人”对“天下人”,不知被放大了多少倍。曹操的本意可能只是针对与自己为敌的人,这下可好,一下子让自己成了人民公敌。想想老曹也没那么傻。
因此,想真正了解一个历史人物,演义类书籍多半是不可靠的。
毕竟“小说有小说的艺术,历史有历史的态度。”
(五)诗文中看曹阿瞒
诗歌常常是一个人内心真实情感的抒发,更能看出一个人的品性,正如“诗可以言志”。(因篇幅有限,删去了《蒿里行》和《让县自明本志令》及《短歌行》原文)
《短歌行》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诗一开篇,没有王者,只是一个普通的文人。每个人应该都有问过关于人生的问题,也时常会去思考生命的意义是什么?所以,在这里,曹操和你是一样的,面对人生巨大的空虚感,他也会愁,从他身上所就有了一种文人特有的魅惑性。他就像一个磁场,让人不自觉的被他吸引,想走进他的心里。当你觉得一个人懂诗,你就会不知不觉被他文人的部分所吸引了。
曹操此时内心里那种忧伤,或许是真的,他将文人的那一部分释放出来,你会不自觉的和他一起陷入对生命的思考,这或许就是一种诗人的魅力吧。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当他自己也不知道该怎么办时,就像寻常人一样,会借酒浇愁,就像李白“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他心里那种孤独感被无限的放大,最后实在不知道该怎么办,就只能独自一人去喝酒,这时候你会觉得,这个人好孤独。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突然好像看到一个人穿着绿色衣衫的年轻人,看着他,心里好高兴,就是因为你的原因,我一直吟诗到现在,其实就是在等你。我们发现从这句开始,曹操的世界好像突然亮了,有一种“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惊喜感。刚刚还在说自己面对短暂的人生只能借酒浇愁,现在好了,你出现了。而且还因为是你的缘故,我一直写诗,一直在写。
有时候,文学带一个人的魅力,我们很难去给他下一个准确的定义,定义魅力是什么。曹操身边的谋士特别多,这些人愿意为曹操卖命,或许就是因为曹操身上既有诗人的魅力,又有君主的霸气。
诗人的魅力会让你觉得这个人好可爱,因为写诗的时候就是最真实的他,会让人觉得亲近、可爱。如果曹操只是一个纯粹的军人,那给人的感觉除了冰冷还是冰冷,这时候,挺让人害怕的。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一群小鹿在草地上吃草,好一派祥和的样子。我有这么好的一个宾客,要亲自为他敲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一轮明月,非常的亮,那我什么时候才可以把它摘下来,一想到这里,我又开始忧愁了。曹操从开始的忧愁,到刚刚的鼓瑟吹笙,在这里笔锋又一转,又开始忧愁了。这里面他的心情好几个这样的转换,其实这是他内心的一种矛盾与无奈。三国是一个乱世,大家都在争取人才,因为任何一个时代,人才都是重要的一项资源。所以这里政治出来了,他渴望人才,希望人才就像天上的月光一样,能照在自己的身上。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䜩,心念旧恩。”和自己曾经相识的朋友,翻阅千山万水来看自己,久别重逢,诉说曾经的往事。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月亮异常的明亮,乌鹊往南飞去,绕树飞了三圈,还是没有找到栖身之所。曹操接着说,你到我这里来,我能做到“泰山不辞细土,江海不辞细流。”他把自己比作周公,也可以做到“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这是他的政治诉求。
所以整首诗中,曹操有好几个角色在转换,一会儿是一个普通人,在思考人生,思考生命的短暂性。一会儿是知己朋友的样子出现在你的面前,一会又是政治家的身份,所以从这里,我们也可以看到曹操性格中的复杂性。
(六)小结
今天讲的内容大致以下三点:
1.知道一个事情的结果,还需要知道结出果的过程。
2.人性复杂,既需要我们多角度的看待问题,也需要我们能有更大的包容度。
3.曹操不单单是一个帝王、军人,还是一个文人。
对于历史,终是“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