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婚姻育儿婚姻家庭篇
·得到·年度沈祖芸全球教育报告 精要 (第二讲)

·得到·年度沈祖芸全球教育报告 精要 (第二讲)

作者: 三一冰 | 来源:发表于2020-02-08 02:47 被阅读0次

    37度养儿育女 出品

    一 起 做 ·刚·刚·好· 的 父 母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 37度养儿育女

    本文由 三一冰 整理

    第二讲 学校正在“变小”

    这一讲告诉我们全球的挑战看起来是学生的变化,实际上根源却是学校这个组织的系统变革。组织的变革很复杂,也很艰难,因为它意味着组织里的每一个人都要打破已经习惯的舒适区,以知识为中心转向以学生成长为中心。

    微小学校的出现就说明了在这个信息时代人们已经开始寻找新的模式来应对新的挑战了。学生一少,老师可以做到每天关照到五六个孩子,自然师生之间的接触时间就多、交流频次与了解程度也都提升了。

    这里提到美国一所东敲西打学校(Tinkering school),学校总共30多个6到15岁的孩子和5位老师,没有教材、没有考试,校园只有一大堆木头、钉子、轮子等各种生活工具,通过真实社会的项目来学习。这所学校的创始人说,这所学校里最壮观的是此起彼伏的失败。在逆境中,学生能学到无可取代的经验和真正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老师和同伴相互依赖,这使得每一个孩子不仅保持着主动学习的劲儿,还学会了求助、妥协、合作、宽容和理解。

    其实中国也有这样的小学校,沈老师说大约30多所,只是大部分目前还没有办学资质,好在21世纪教育研究院已经组建起创新学校联盟,让他们有了协同成长的家园。

    这里提到成都的好奇学校,2016年创办至今,一共只有15名12到16岁的学生和5位老师,校长为他们设计了系列项目式学习,比如用10天时间把一辆废弃的47座大巴车改造成“好奇图书馆”,在文中还有图书馆的工程进度表,和完成图,真漂亮。

    老师的作用就是在孩子们完成任务期间出现沮丧、想放弃等情况时为他们点燃信心,不是直接给答案,而是帮孩子搭建学习的脚手架,毕竟这些项目中要遇到的问题太多了,设计、画图、施工、安排工作、团队分工合作等等。

    那么这种微小学校的缺点是什么呢?对十几个学生来说课程开多了就会富余,加上老师 也有限,孩子需要的课又不一定能开出。其实我在想那这些学生的家庭是不是都可以支持他们不参加高考,要是对其家长也进行调查分析,那结果一定更值得参考。

    对上面的缺点沈老师认为北京十一这种大规模学校用学校组织结构的再造提供了解决方案。学校把5000名在校师生按年级拆分成12个管理单元,每个单元近400名学生,然后进行选课走班。就是学校开设了300多门分层、分类、综合、特需课等课程,学生按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来选,需要学习哪门课就去哪个教室找哪位老师。

    所以沈老师再次指出:要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满足多样化学习需求,从表面看规模大小很重要,但本质上却是组织结构的变革。

    这讲让我想到新西兰的幼儿教育,一个幼教老师照看的就是五六个儿童。这里的教育排名也是相当靠前的,只是这次的报告中没有提到,所以就等以后有机会再聊。

    更多文章欢迎关注公众号:37度养儿育女   第一时间就可收到更新,谢谢你的鼓励!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得到·年度沈祖芸全球教育报告 精要 (第二讲)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pubx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