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好这九大原则,让糖友不再为吃饭而发愁!
前些天,一些糖友在抱怨,得了这个病真可怜,这也不能吃,那也不能吃,什么时候才是个头呀?还有什么可盼望的?
是呀。都说民以食为天,对于普通人可以。可是我们糖友不能任性呀。每天为吃的喝的发愁,很多的糖友都在感叹,现在什么都不缺的年代,不是没东西吃,而是不知道该吃什么。
而饮食治疗,在控糖的治疗中尤其重要。饮食上主张科学安排。并不是说张三吃三两合适,李四吃三两也合适。每个人的情况大不一样。
一、控制热量安排适量的主食
目前,不再主张太严格的控制碳水化合物。主食可占总热量的55%左右。
对糖友来讲说,在主食中添加杂粮如荞麦、燕麦、莜麦等,其目的是为了有效的降低血糖以外,还可以使营养素更加的全面,为胰岛减负。
但现在的部分糖友都被“无糖食品”或是“低糖食品”所吸引,认为这些都不含糖,不限制的食用而使血糖升高。
而事实上他们都缺乏一个重要的认知。这里所说的无糖或低糖是说不添加糖类或甜味素,而其中的淀粉含量不变。应该与面条、米饭、馒头等一视同仁。吃多了血糖必定升高。
二、食用蔬菜要足量
在所有的饮食治疗中,除了控制主食,脂肪与肉类的量也要控制,所以大多数的糖友都会常常感觉到饥饿。
在所有的食品当行中,热量最低的就是蔬菜。而且含有大量的膳食纤维与微量元素、维生素,糖友们多吃不但可以增加饱感,热量不会超标,还可以控糖、降脂,保持大便通畅。
但是,也不是越多越好的,摄入过多会消化不良、腹胀,影响微量元素的吸收。食用要点:要根据自己的情况来定你该选择什么样的蔬菜,吃的量是多少。
三、选择合适的蛋白质
如果说,肾功能没异常的话,那么,蛋白质要得到应有的保证。因为人体的必需氨基酸大多数都是从蛋白质中获得。
维持机体的健康必须要有蛋白质的参与,而且也可以降低食物的生糖指数,减少餐后血糖,维持饱感。
如果是合并有糖尿病肾病的,最好不要食用植物蛋白,以动物蛋白为主。
四、控制脂肪的摄入
控制脂肪的摄入,能够延缓与防止糖尿病的并发症的发生与发展,防止动脉硬化,减少胰岛抵抗。
一般要限制的有动物的脂肪如猪油、牛油、羊油、鸡油等。而植物类的如核桃、榛子、杏仁、花生等,含有的植物油比较多,你可以适量的食用。
但要保持每天的油脂摄入量不变。如果,吃多了坚果类,那么食用的油类就要相对减少。
烹饪反式大多数选用蒸煮凉拌为佳,给大家支几招:
①如果菜里油多了,可以备便一碗开水,把菜放到碗里涮一涮再吃
②若果吃鸡鸭鹅,把皮及脂肪去除了再烹饪
③炖菜烤肉尽量少吃
④不喝剩下来的菜汤,炒一斤的青菜,放的油不超过2汤匙
五、食物争取多样化
每天的食物争取多样化,因为这样可以保持营养的均衡摄入,让食物的营养素发挥协同的作用,满足个人的口感的同时,也有目的的控制血糖,延缓并发症的出现。
那要如何做呢?采取多样的混合方法。混合要点就是“饭要粗细搭配,菜要多样杂烩,动物鱼肉蛋奶,植物豆腐菌类”
六、每天的水要喝足
养成多喝水、喝足水的习惯。糖尿病的患者在血糖未有控制平稳之前,大多数的人都会出现多尿。
这是为什呢?机体为了将过多的糖排出体外,会将细胞中的水分从细胞内移到细胞外,这样会造成病人细胞内脱水,后果很严重。
所以不能等口渴了才去喝水。也不能一次海量的喝,教你喝水小妙招:
每次饮个100毫升左右,多次用。如果觉的寡淡,可以饮用一些绿茶、红茶、橘红茶等,但不宜过浓,而且睡前不宜饮用。
七、定时定量少吃多餐
为什么这样做呢?之所以血糖高,那是因为体内的胰岛素分泌不足或是机体产生抵抗的结果。而少食多餐,可以帮助减轻胰岛的分泌负担,使血糖不会升的过快。
每天不应少于三餐,有条件的可以安排5~6餐。而且三餐都要有三大营养物质,根据自己的情况分配均衡,有利于生糖指数的降低。延缓葡萄糖的吸收。
如果加餐,要有一个前提:就是总量不变。一般从主食中扣除1/10的量作为加餐时的食物。这样才能有效的控制血糖。
教你几个控量小妙招:
①吃饭要定时,根据自己的食用量预先把菜盛好,不要与家人一起夹同一个碗的菜,这样你很难把握,往往会吃多。
②改变吃饭的顺序:先吃蔬菜再吃肉类与主食
③选用合适小号的碗,主食一次盛够
④吃饭慢咀细嚼,汤不要大口喝。
八、控制钠盐的摄入
对于盐分的摄入,跟控制脂肪一样重要。因为过高的盐分可以促进机体对淀粉的分解与吸收,增高血糖。所以每天的摄入量不要超过6克。
教你几个杜绝的小方法:
①尽量不要在外边的餐厅吃饭,因为为了口感,菜里的盐分高达2%,一餐下来,算一算,你摄入了多少?
②少吃熟食与快餐
③不吃腌制的高盐食品,包括腌制的咸菜与腌制的零食、咸肉
④不吃菜的汤汁。
九、食用蔬果有方法
糖友们大多数的都会问,可不可以吃水果?答案是可以的。但是要有个前提:选择含糖低的蔬果,在合适的时间进食合适的量。
比如一个苹果,选择青苹果,分开四等分,每次吃一份。你可以在上午的10点左右进行,也可以在下午的16点左右进行,但切勿在饭前、餐后或是睡前进行,以免血糖升高。
如果对你有用,欢迎分享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