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使马圉(yu第三声)
孔子出门迅游,乘马放逸后吃了田里的庄稼。家夫见状大怒,把马牵到家中。子贡前往索马,尽管说了很多好话,但却最终没有
把马要回。孔子说:“一个人其所以不能被另外一个人所说服,就好像是用太牢之牲去让野兽享用,用高雅的九韶音乐去让飞鸟欣赏,道理是一样的。”于是便让养马的奴隶前往。马奴对农夫说:“如果你不去东海耕田,我不来西海游玩,我的马何以能偷食你的庄稼呢?”农夫听后大喜,便把马还给了马奴。
人都是以类相通的,在农夫面前讲述诗书,这一定是误国的腐儒。马奴说的话诚然有理,假使出自子贡之口,农夫是不会相从的。为什么?
文质彬彬而相貌生疏,和农夫之间就已经有了距离。但孔子为何没有立即派遣马奴,而是听任子贡前往呢?如先派马奴,那么子贡肯定会心中不服。而当子贡受到拒绝以后,马奴的作用才能发挥。圣人通达刃的感情,所以才能尽人之用。但当今却用文法束缚人,用资历限制人,用求全责备的条件对待人,天下的事情还能成功吗?
读完这篇简短的故事,可以看出其中包含了用人之道,我们在做管理的时候,要用自己的智慧来思考,该如何让自己的下属服众。
按照现代的角度来思考,子贡那属于孔子的得意门生了,能力也一定不弱,最后却在这件事情让没有一个马奴有说服力。
其实说到底,这也是这件事情决定的接过,比如子贡愿意直接出钱解决问题,那肯定也就解决了,那如果他只是耍耍嘴皮子,那肯定是无法解决。
这就相当于一个物理学博士去和一个小学毕业的人说量子力学,这是说不通的。
还有一点就是,为什么马奴能够成功,其实也有卖惨的成分在,毕竟如果你不给我马,我就活不下去了,你就同情同情我吧,农夫自然也看不得和自己一样的苦命人,最后有着不好的下场。
古时候的书籍由于是竹简记录事情,所以很多事情都被简化了,特别孔子的很多事迹,都是被后人儒家所美化的。
我们在读的时候,也应该学习其中优良的部分,比如孔子的相关事迹,大局观很重要。
这本智囊其实是百鸟读高中的时候买的,一直以来也只是看了一遍,如今认真看第二遍,还是觉得非常有意思,自己也得到了 一丝启发。
当然也希望屏幕前的你,可以因为我,得到一些启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