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穆夫人

作者: 老都 | 来源:发表于2018-04-25 13:17 被阅读107次

    《诗经》,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总共收集了311篇精选之作。能入选其中,可谓佳作,写作之人,堪称才子。此番,不重在谈论诗文,只说一个人,一个极具才情,又令人敬佩的女子。

    《国风·鄘风·载驰》是《诗经》里一首充满了爱国主义色彩的诗歌。作者是春秋时期的许穆夫人。

       原文如下:

       载驰载驱,归唁卫侯。驱马悠悠,言至于漕。大夫跋涉,我心则忧。

       既不我嘉,不能旋反。视而不臧,我思不远。既不我嘉,不能旋济。视而不臧,我思不閟。

       陟彼阿丘,言采其蝱。女子善怀,亦各有行。许人尤之,众穉且狂。

       我行其野,芃芃其麦。控于大邦,谁因谁极?大夫君子,无我有尤。百尔所思,不如我所之。

       白话大意:

       驾着马车急驰骋,回家去吊唁卫侯。快马加鞭路遥远,行色匆匆到漕邑。许国大夫追过来,百般阻挠令我烦。

       即使不愿支持我,也难令我把身返。比起尔等不明理,我念故国心不移。即使不愿支持我,休想阻我报宗恩。比起尔等不明理,我念故国情难抑。

       登上那高高山岗,采集救命的母贝。女儿身多情善感,内心却自有主张。许国众人责难我,稚愚狂妄实可笑。

       我从田野间走过,麦子茂盛长势佳。想去大国求支援,谁可依赖谁相帮。许国明理之士们,不要一味责难我。尔等考虑上百回,不如我实际来行动。

       这首诗歌是许穆夫人很有代表性的作品。从该诗中,可以十分清晰地了解她的思想、性情以及非凡的才情。世间关于许穆夫人的传言有很多版本。说她与齐桓公早有私情;说她只身从许国奔回宗国(卫国)并不完全是为了使卫国复国,很大程度是为了借机圆一个未了的梦;说她最终并未能如期回到卫国,而是在半途被许国的大臣们劫持回了许国。更有一些流言,说她与齐桓公有着不可告人的奸情,并归于乱伦之列。这些都无从考证,其实无需考证。历史是立体的,历史是人类的历史,人性本身就是复杂的,时光交错、时空隔绝,我们要抓取的并不一定是一个不二的“真实”,而是一份稠厚的精彩。抑或只是一缕感觉得到的馨香。

       我喜读有关历史人物的书籍,不局限于正史或稗官辑录甚或荒村野文。我尊重严谨治学的专家作风,正是由于他们的严推细敲,使得历史文化不至于涣散,也才笃实了文化传承的基座。我将自己比作“贪婪”的汲取养分者。我有着自己划定的底线,也可视为特定的责任的担负。历史是立体的,不是平面铺成的,可以有偏颇,可以有伸展,也可以有交错,甚至可以有多重选性,但绝不可以背离人之共性,不可以脱出轨迹,更不可灭绝灵性。我喜欢看同一事件不同的版本,然后将其揉搓、融合,直至其焕发出生气。

       我对许穆夫人的了解不算很多,不过线索还是比较清晰的,其母宣姜,齐僖公之长女,有一妹,名气大于她,乃鲁桓公之妻文姜。这二姜在春秋时期可谓是一对巾帼风云人物。《东周列国志》里说:“齐僖公二女,长宣姜,次文姜,宣姜淫于舅,文姜淫于兄,人伦天理,至此灭绝矣!有诗叹曰:妖艳春秋首二姜,致令齐卫紊纲常。天生尤物殃人国,不及无盐佐伯王!“关于文姜,说起来篇幅太长,留待以后再说。宣姜因是许穆夫人的娘亲,便捎带几笔。就宣姜淫于舅的说法,一开始我找不出原由,后来才发现是认知上的缺陷。古时,出嫁的女子称公公为舅。起初,卫宣公是为儿子公子急向齐国提亲的,可当他见齐国公主宣姜貌美如花,便动了色心,竟然将儿媳妇占为己有。由此看来,宣姜并非是淫于舅,而是被淫于舅。宣姜为卫宣公生了两个儿子,公子寿与公子朔。卫宣公死后,宣姜改嫁于宣公的庶子,也就是公子急的弟弟卫昭伯公子顽,生了三子二女,三子为:齐子、卫戴公、卫文公;二女为:宋桓夫人、许穆夫人。在此,我要以个人的理解说一下宣姜改嫁的事。后人将此看作是一种乱伦,其实是有偏颇的。春秋时期,虽然是百家争鸣,文化快速发展的时期,但那时的伦理意识和纲常理念还处于开蒙阶段,思想、精神还相对比较开放。夫亡改嫁继子(非己所出)的现象是被认可的。就如我国西汉时期,边远的匈奴民族也一直保留着这一习俗,昭君和亲,先嫁给了呼韩邪单于,呼韩邪死后,按当地习俗,改嫁呼韩邪单于的大阏氏的长子雕陶莫皋。

       许穆夫人长相随母,如花似玉。文才随她姨文姜,成为了中国历史上最早有文字记载的女诗人。除了上面那首《载驰》,另外还有两首《邶风·泉水》、《卫风·竹竿》被选录进了《诗经》。关于她与齐桓公(小白)儿女私情的传闻,作为对情节的润色未尝不可。但要是将其提升至道德的高度来看待,就有点过了。小白是宣姜的弟弟,论辈分是许穆夫人的舅舅。在那个时代背景下,暂且忽略不谈。单从他们之间的熟悉程度讲,宣姜嫁卫再改嫁后生许穆夫人,小白经过流亡后接手齐国政权,他们的交集应该是极少的。至于与许穆公同时向卫国提亲,这是政治行为,不存在儿女私情。从许穆夫人的诗歌中,也可以看出她对宗国的一片赤诚。

       许穆夫人对宗国的情感是真切的,宗国给予了她少女时期无忧无虑的生活。这在她的另一首诗歌《卫风·竹竿》里可见一斑。

       原文如下:

       籊籊竹竿,以钓于淇。岂不尔思?远莫致之。

       泉源在左,淇水在右。女子有行,远兄弟父母。

       淇水在右,泉源在左。巧笑之瑳,佩玉之傩。

       淇水滺滺,桧楫松舟。驾言出游,以写我忧。

       白话大意:

       鱼竿尖尖细又长,昔日戏钓淇水上。岂能不将故地想?路途遥远难回乡。

       泉源汩汩左边流,淇水潺潺右边淌。女儿出嫁要远行,父母兄弟长相隔。

       淇水潺潺右边淌,泉源汩汩左边流。妩媚一笑齿如玉,玲珑配饰婀娜姿。

       淇水悠悠天际流,桧木为桨柏为舟。驾着马车天地游,籍此解我思乡愁。

       对于这首诗歌的作者,并无确凿的实证,魏源在《诗古微》中考证其为许穆夫人所作也只是一种推测。但从诗风以及卫女远嫁而思乡的背景,加上许穆夫人在当时的影响力来推敲,可以将其视为她的作品。整篇诗歌,表达的是一种浓浓的思乡之情,并洋溢着积极乐观的态度,毫无扭捏作势,故作忧伤之状。这完全与许穆夫人的英姿飒爽所切合。由这般对故土的思念及对少女时期游乐于淇水之畔的眷眷之情,便不难理解她在获悉宗国被异邦所灭时的悲愤与急切要回去复国的心情。

       在那个烽烟四起、群雄争霸的年代,女子完全处于附属的地位。可是,也有例外,比如我们这位才情绝佳、浩气凛然的许穆夫人。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许穆夫人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qael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