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仇使命

作者: 老都 | 来源:发表于2018-06-08 21:20 被阅读92次

    我在《悲情刺客——要离》一文中说过不想谈论一个人,这人就是伍子胥。不想谈不等于说不屑谈,而是要找个机会好好谈谈……

    岁月悠悠而过,留给世间的不过是些徊环的余音,极目远眺,于是心为所牵。不禁感慨——偶然,偶然生就了必然。偶然的,楚平王派太子少傅费无忌到秦国为太子建定亲。又偶然的,秦女绝色无比。还是偶然的,费无忌劝平王自娶而为太子另择别女。这一套偶然就促使了费无忌认准了更为光明的方向,于是他弃太子而侍王。                                                                                

    偶然与必然的关系就跟鸡与蛋的关系类似。楚平王定下秦女做儿媳妇,可以说是政治目的。秦国为贵为楚国太子的建选择绝色美女为妻,也一样是政治目的。楚平王因贪色而夺子妻与卫宣公惊似,也许这里面也有一个必然。而费无忌的偶然就只是看似的偶然了,他是存了私心的蓄谋!所以,费无忌这个人很可怕。                                                                                             

     伍奢是个老实人,他很忠于太子太傅的职守。一个忠于职守的人是一定会将工作做得很出色的,也因此会令下属难有出头之日。如果遇到一个很有心计,而且又很想出头的下属,事情就复杂了。伍奢恰恰遇到了这样的下属,这个下属恰恰就是费无忌。费无忌知道想从本职工作着手是不现实的,太子的心铁向了伍主教练,你费助教再整也是白搭。 以费无忌的聪明头脑很快就明白了一个道理——不能在一棵树上吊死!于是他决定再找一棵树,一棵更粗壮的树。这棵树就是太子的老子——平王。你伍太傅不是很能吗?我就将你吊着的树给砍了,看你还怎么个能!

    原费少傅成功了,他利用设好的局,以一个很浅显的道理——太子心生父王夺妻之恨,欲图谋不轨。于是,平王将伍奢从太子镇守的城父招回来盘问。伍奢从平王的问话中察觉到费无忌的险恶用心,便以忠言反问:“王独奈何以谗贼小臣疏骨肉之亲乎?”《史记·伍子胥列传第六》。费无忌见势不妙,赶紧忽悠平王道:“王今不制,其事成矣。王且见禽。”这话点到了平王的软肋上,于是平王大怒,将伍奢囚禁起来,并派人去城父杀太子。平王派去杀太子的人是城父的司马奋扬。这个奋扬一定是跟太子建交情不错,他在途中预先派人去向太子通风报信。太子逃到了宋国。 费无忌没有因为一时的得势而放松警惕,这个结局只能令自己过一时出头之瘾,要想长久的高枕无忧,必须要斩草除根。他琢磨伍奢不是一天两天了,已经将他的底细摸得一清二楚,他知道伍奢有两个儿子,而且都很能干,不除掉,早晚是个祸患。于是他就怂恿平王将伍家两位公子骗来杀掉。呜呼!自古小人多歹毒呀!                                                                                  

    伍奢实在是个老实人。当平王命令他将两个儿子招回来,并明摆着是要将他们杀掉时,老伍竟然告之实情,既大儿子招回来没问题,二儿子伍员是肯定不会回来的。我的天!                                                                                 

     还好,平王没信伍奢的话,他没派多少人去抓人,只是让几个人拿着伍奢的信去带回二位公子。结果正如伍奢所言,大公子伍尚明知一去必死,还是决定去陪父亲共死,并支持弟弟伍员逃走俟机报仇的决定。                               

    结果很明了,伍奢及长子伍尚被杀,伍员(子胥)逃亡。接下来的事就不简单了……

    伍子胥逃亡的首个目的地是宋国,因为太子建也逃在那儿。从这一点看,子胥是忙而不乱的,他的思路很清晰,欲报仇,必先有所备!太子建是一个潜在着的机会。

    可以说,太子建逃亡至宋是有其目的的,当时,楚与晋是大国。而宋与郑则是处于这两大国之间的两个相对薄弱之国。郑国实施的是内部整顿为主的政策,宋却比较直接,主要以依附晋国为生存手段。太子建“叛国”逃亡,必不甘心就这样亡下去,他曾经是楚国显赫的太子,如无意外,本该是楚王位的合法继承人。到手的江山竟然因为一场滑稽的“爬灰”事件而成为泡影,可想而知,他是心有不甘的。他选择宋国不失为上策。

    伍子胥的逃亡也不是盲目的,他并不单纯的是为逃生而逃亡,他不怕死,他最大的心愿就是要报仇!如果单凭他自己的力量,报仇也就只能是一种心愿而已,他要借助外力,可以说,他是谈不上什么爱祖国的,祖国在彼时已然成为了自己最痛恨之邦。

    子胥追随着太子建也逃到了宋国。巧而不巧的是宋国发生了内乱,即华氏之乱。一个内部不安定团结的国家是不大可能有助于人的,而且很危险!于是,再逃!

    这次选择的目标是郑国。太史公对此一带而过,曰:“伍胥既至宋,宋有华氏之乱,乃与太子建俱奔于郑。”《伍子胥列传第六》。事实肯定不会就这么简单。我想,这之中肯定会有个议事过程,既然太史公没明说,那我就只好猜了,我猜这个离宋奔郑的主意该是子胥出的。棋下得好的人都知道,下棋不单单是要会走棋,关键的是要会布局,想好一着妙棋,往往不是一步到位,而是要循循善诱,我基本知道伍胥是懂棋的人。一开始,他追随太子建至宋,可以说是认准了棋路,实在是醉翁之意不在宋,而在乎强晋也!当宋不可依附之时,他主张复逃于郑,其意也是在晋。目的相同,手法却是大相径庭的。前者投宋,是直接以宋靠晋,这次投郑,用意就复杂很多了。

    太子建与伍员至郑,郑国对他们非常友善。可以说待遇相当的好。按理,以太子建及伍员的逃亡身份,对郑国的善待应该心存感恩才对。可事实却并非如此,他们利用公派访晋之机,却与晋国勾结,意图陷郑。当时的大局势是这样的,楚国与晋国一直在争霸主地位,夹在这两个超级大国之间的宋国与郑国便成了他们必争之地。相信这个形势子胥是看得清的。他们投奔郑国的目的也就是要助晋夺郑,这也是他们没有直接投晋的关键原因。如果计划进行得周详一些,保密工作做得到位一些的话,历史真的就会改写了。

    事实上,历史就是一道轨迹下来的,没有假设!事实上,太子建与子胥的计划出了严重的纰漏,保密工作没做好,现实很残酷,后果很严重!太子建被郑所杀,子胥携建之子胜逃奔吴国。可以说,子胥的第一个机会因一次工作失误而告灭,晋是靠不了了。这次对吴的选择又如何呢?

    楚世子建被郑定公所杀,伍子胥在郑国待不下去了,于是携建之子胜逃奔吴国。

    为什么选择吴国?太史公没有作详细交代。我们综合起来分析一下,伍员逃出楚国的原因是为了活下来报仇。如何报这个仇呢?当然了,靠个人的能力是报不了仇的。他要借助一股力量。其实他首选的国家并非宋国,宋国虽然与楚不和,但其地理位置实在离楚太近,且,宋国太弱,之所以他敢不买楚国的帐,完全是因为有晋国撑腰。也只能是求得自保而已。伍员逃到宋国的主要原因是建先逃在了那里。建原本是楚国王位的合法继承人。都是因为有个费无忌在他老爸平王跟前挑是非,搞得老子要杀儿子,不得已,他只好先保住性命,看看形势再说。所以,他逃到宋国是很正确的。

    伍员第一个想要借助的力量就是建。于是,他就尾随着建逃到了宋。我帮他分析了一下,他的选择是很冒险的。人家父与子之间闹别扭,毕竟只是家务事,建在外躲一时,随着时间的推移,很有可能会化解与父亲之间的矛盾。到了那时,你伍员算个啥?所以我说:宋国华氏之乱,实则上可能是帮了子胥的忙!包括后来的晋利用建欲取郑而败露致建为郑所杀,我都将其看作是老天在帮子胥。当然了,我是知道了后来的结果而归于事后诸葛之俗的。但是,正因此,我们可以悟出一点,即“万事流于巧”。

    没了建,子胥的报仇之心并未灭。反而使得他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他果断地选择了吴国。

    吴国早在寿梦时期,便屡屡与楚交战。可以说是楚国的死对头。那么,我猜,其实伍员一开始的本意就是要逃到吴国的!他的宋、郑之行只是因为企图借助于建。

    好了,宋与郑都没得指望了,建也死了,可以说这种结果是朝着对子胥有利的方向发展的,他不单单可以按着自己的意愿奔入吴的怀抱,而且还得到了一个金字招牌——胜!

    胜是建的儿子,也就是子胥名义上的少主。有了胜,他在江湖上就好混多了。

    关于子胥逃奔吴国途中的一些传闻,我们信也好,不信也好,实在是没多少意义。至于说他为过昭关而一夜白头,我基本上认为不可信。渔丈人与浣纱女的传说可以听着玩玩,很有些趣味。

    子胥到了吴国之后,他的名气已经很大了。有传闻,说他到了吴境,首先就遇到了专诸,并与其相互敬仰,结为兄弟,分别后,又将胜隐于郊外,自己却扮作叫花子,在市上往来行乞,还弄了支斑竹萧,吹着幽怨的曲子,诉说着心中的哀愁。这个我想信。

    子胥内心的苦我无法真正体会得到,但,从他被史料记载、被民间流传下来的事迹中,我想,我也许是懂得一些的。

    子胥在吴是被被离先发现的,被离是公子光的心腹,他看出了子胥的非凡,本想推荐给光,但是被人先报于王僚,僚用了子胥,封他为大夫。接下来,我们的子胥又陷入了一场政治旋涡,他已经无力再逃避了,他的杰出的能力也便被自然逼迫了出来。他主动出击,首先从一系列苗头中,他知道了公子光的野心,他不怕有野心的人,反而需要这种人,他的心中只有一个信念,就是要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条件报仇。于是,他逼迫自己成了一个令后人既敬又带三分厌的人物。他将自己结拜的弟弟专诸推荐给了公子光,帮光刺死了王僚,专诸死了;他将要离也推荐给了光,帮光刺死了庆忌,要离也死了。他得到了吴王阖闾(即公子光)的信任。最终,他比较成功地报了仇,他打败了楚国,撅了楚平王的坟,并鞭其尸。

    报仇后的子胥开始报恩了,他死心塌地地为吴国的国家大事鞠躬尽瘁,最终还是死在了阖闾的儿子——夫差的手上。

    伍子胥的一生很轰烈,他是英雄,却很孤独……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复仇使命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qczs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