拈轻怕重并非年轻人专利,避重就轻几乎是大部分人选择,但是指摘的眼神为什么独独射向年轻人呢?没有别的原因,只是因为社会对年轻人抱有太多的希望,因为吃苦总是与技能的培养、人才的成长息息相关,更是因为年轻人兼负着成长和责任担当的希望。
垂老者只觉得去日苦多来日无多,随波逐流,熬薪待命,得过且过,他们要把革命的重担托付给年轻人。作父母者希望年轻人多吃苦,多担当,因为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苦中有本领,苦中有黄金。
但是年轻人更多信奉活在当下,活在当下的幸福里,而幸福的定义在年轻人眼中就是一份轻闲的工作,一份体面的工作,或者兼而有之,一份清闲而体面的工作,喝喝咖啡调调情,就能把工资赚了,而者赚得盆满钵满,就像言情剧里的靓女帅男。
父母的愿望不切实际,年轻人的想法更是水中捞月,没有一番寒彻骨,哪来梅花香,没有一番摔打锤炼,哪来的金钢钻,任何一个技能的获得都得经过艰苦锻炼,没有一样成功是轻而易举获得的;欲戴王冠须承其重,那些生命之重必须承担,才能获得鲜花、荣誉和掌声。
我曾经认识一个老总,上学时,家境贫穷,上百里的路,只能骑自行车往来于家校之间,想一想,那100多里的崎岖泥泞的路啊,破得只有铃铛不响其它都响的自行车,还要拖着几十斤换学费的米面,那是一幅怎样的画面!
入职不久,但薪水少得可怜,他毅然决然辞掉公职,只身跑到浙江,做起贩卖图书生意,寒冬腊月,天寒地冻,舍不得吃,舍不得穿,一件破旧的黑棉袄包裹着他瘦弱的身体;寒冷得是身体,但是温暖的心,浙江人敏锐的目光,灵活的头脑,经营的策略,启发了他,影响了他,教育了他,回来之后,开创了自己的事业,并且把这项事业做得风生水起,现在事业有成,在地方有着良好的影响力。
还有一位老总,毕业于名校,就职于一家国营企业,本是春风得意,意气风发,但是他不满于人浮于世,人心倾轧,成天勾心斗角,于是毅然辞职,只身来到上海,应聘到一家财经杂志社。
他大学学得是中文,而到财经杂志社上班,许多生的名词,那就是一块块绊脚石,硌得他疼得难受,但是他没有放弃,而是把那些遇到或者可能遇到的财经名词,一个一个,到百度上检索查找解释,短短三个月,他就在那个行业里如鱼得水畅行无阻。
刚到上海那会儿,他收入低,开支大,与人合租一个小阁楼,三四个人挤一张破席梦思床,每天早上起来时,几个人就陷在一起。每天他要工作将近18个小时,他咬着牙挺着,终于坚持了下来。
工作中,他接触了许多行业大佬,他们启迪着他影响着他,后来,他辞职单工,拿着老家那点积蓄,滚雪球一般,把事业越做越多,现在已经成为一私募大佬,掌管着上亿资产。
年轻时受得累吃得苦,都是将来的财富,或者是开启未来财富之门的钥匙,而避重就轻,拈轻怕重,得过且过,人浮于事,那么终其一生,都将如水中浮萍,注定终生将随波逐流。
人应当像树,扎得下根,才能枝繁叶茂,花团锦簇,而要像树,那么根就得不畏脚下的坚土硬石,使劲往下伸展,看似苦,其实甜。
d1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