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不过日常
第一次见她的作品,画面上是一张很有趣的竹匾,竹匾是半掀开的,竹匾下面的地面上,撒着好多好多的稻谷。已经用了很久的竹匾吧,新的竹匾是青色的,发黄的老竹匾,几只很可爱的小麻雀飞在小树枝上,几只胆大的小麻雀停到了竹匾的上面,它们都盯着一个小麻雀看,原来胆子最大一只小黄雀已经飞到了地面上,它努力的尽量的靠近稻谷,但是它也害怕啊,所以只是把脚停在竹匾的外面,但是又有点够不着稻谷了。就这么看着。画面的背景处理的很好,泛着温暖的白光,又有雪花星星点点的样子。万物萧萧的江南冬天,徐红把这个画面处理的太美了,远处的小麻雀,淡淡的江南老宅的高墙,近处的稻谷,金灿灿,颗颗饱满的稻谷粒儿,仿佛隔着画面可以闻到那馨香。也不要怪小麻雀儿贪嘴哦,大雪纷飞的天气,要吃饱哦。度过了寒冬,才能迎接春天的到来。
真美。我一下子被这个画面击中了。所谓的美,所谓的娓娓道来的意境,不过如此吧。
法国十九世纪最著名的现代派诗人波德莱尔说,画家,真正的画家,是那些懂得从现代生活里找到诗意的人。回想过往,那些珍贵的古画,委拉斯凯兹笔下吃早餐的人,梵高画中的卧室,毕沙罗与西斯莱描画的雪景,宋徽宗笔下宫殿上的数点飞鹤,那些精致美丽的王冕的墨梅,金农笔下篱笆前的几株墨竹,不就是当时画家身边流动的人事与风景吗?抬眼可见,触手可及。画中的高墙,红叶,蔷薇,一草一木,柴米油盐,如此传神,就是画家长久且耐心关注生活的缘故,而艺术与生活的互动互通,足以滋养爱艺术的我们,在寻常日子的缝隙中,找到感动与启迪。
孝心让她拿起了画笔邂逅了贵人
徐红说,“我很小就喜欢画画,因为生在西山,那时地远偏僻,交通非常不便,又找不到教画画的老师,一切只能成为梦想。后来大学毕业后分配在苏州,结婚生子。在小孩六个月大的时候,母亲却得了重病,辞职陪伴了母亲两年。”
后来,“母亲走了,我闲呆在家里,悲伤,空虚,惆怅。就在这时,无意中有天看到,苏州美术馆国画招生广告。为了实现儿时的梦想,我到美术馆跟沈建国老师学了三年工笔花鸟画。可我还想学写意花鸟。偶然一次机会,我看到了张继馨老师家的电话号码。我既惊喜又紧张,想打这个电话号码,又不敢打。我犹豫了几天,最后我拨通了张老师家的电话。”
说到这里,徐红做了个鬼脸,“你们或许想象不出我有多紧张,心砰砰的直跳啊。”
我说:“张老师,打扰您了,我是个下岗工人,您不认识我,我想学画画。”
张老师说话和蔼可亲:“你学画为了什么?为了生计还是对艺术的追求?”
我说:“两者都有吧。”
张老师说:“我给你介绍个老师,明天我电话你。”
我以为张老师只是敷衍我,哪知第二天,张老师真的来电话了。
就这样,徐红来到张继馨老师工作室学画画。在那里,她遇到了张钟老师,于是,她开始跟着张钟老师一直学画到现在,整整十五年了。
我加倍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一直努力着……[微笑]
下岗,失去母亲,对任何一个人而言,都是多么难言的痛楚。她丝毫没有一点点怨言,徐红说她幸运,生命里,遇到了很多贵人。得到了家人的体贴支持。此刻在我眼前,徐红是那么的美丽,一种难以名状的光泽笼罩着眼前的这个画家。
画在当下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徐红的画,以自己独特的视角和丰富的人生阅历,把乡土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汇入了笔端。让人爱不释手!打动我的除了构图,除了画画的技巧,更多的,是画家通过画笔描绘出来的江南农村乡土的真、善、美。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艺以载道”,“以文化人”所蕴含的深刻思想内涵,引领我们更好的思考当代文艺应该如何处理好“方向与责任”“时代与传统”“创新与坚守”“个性与共性”“形式与内容”等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
画家应当站在传承与创新的两个基本点上,认真思考苏州当代艺术应该表现什么?苏州当代美术创作应该反映什么样的精神风貌?如何创作出符合时代能够载入史册的优秀作品?
徐红的作品,体现了“当代性”,回望乡土江南,那里有画家精神的故国家园,扬起理想风帆,又充分讴歌着时代精神。她的画从心中流出,创作充满光明感、正能量,已经达到了自身的的艺术彼岸。平常日子的高低起落,喜乐忧愁。其实才是最真实的所在,也最能打动人心。
真美。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