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总是把每一场告别看得过分严重,把群体间的关系看得过分密切。时间就是一把杀猪刀。总有一天,很多东西都会在时间的冲刷下变的面目全非。
哪有什么天长地久,只不过是恰逢其会,因言交际。
生活在这样资讯爆炸的时代,我们所有人都被贴上标签。
小朋友上幼儿园。在家庭群里面父母本该是只扮演最好的母亲和父亲。但是里面出现很多的标签。高管高官,社会名人,成功人士。
之前我一位非常尊敬老先生说这个时代是怎么了。为什么一群孩子还在是白纸的时候就被粘了这么多本不该他们接触的东西。
是啊,网络把这个世界变小了,可是人与人之间好像总隔着层纱。
你永远不知道和你聊天的人发过来一个表情包是不是他或她此刻的心情,你也不知道你所快速的得到一个人的信息并和展示的东西是不是对方真实的自我。
之前一个很优秀的学姐她发了一句说说,:永远不知道自己的形象在经过两个人三个人之后会变成什么样。你会发现只是做了一件小事,结果却在对方那里异化成了妖魔鬼怪。
越到到后面越发现这句话真的非常有道理。
比较文学里面有一个的定义:在关于国内国外,国内文学和国外文学的他者形象时,西方对中国的丑化其实也是一种他者的塑造。他们需要根据自己的需求把对方说的特别好或者是塑造的特别丑。(大体是这个,但是不专业^V^)
人和人之间不也是这样吗。
那个被你完全异化的人真的如你所说的那样吗?
他没有父母?没有亲人?没有朋友?没有自己的生活吗?
那个被你一直异化的人真的如此丑陋吗?
仔细想一想,其实被你所异化的那个人,真的有让你讨厌的地方。但他\她是被你放大异化了,然后整个人在眼中都变得面目可憎。
他说的一句话,一个动作,一个表情在你的反馈里面都会被你想象成各种各样的东西。
若你翻译过度,那简单的事就被完全异化了。
你把自我遮蔽,看不到他\她的的其他优点。
用比较的观点说:就是你为了满足对他者的投射,也为了塑造理想的自我便把对方异化了。
所有缺点被无限放大,任何你讨厌的东西都被你放大。
然后他就成了你的一面镜子反映出你自己的好。
这仅仅是人与人之间。
一个群体与另一个群体,一种性格的人与另一种性格的人。
一种倾向的人和另一种倾向的人,一种利益的人和另一种利益的人。
一个民族和另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和另一个国家,一个文明和另一个文明。甚至就连地球内与地球外的未知生物都有被异化出各种各样的版本。
佛为什么说普度众生,因为每一个人都是他人的地狱。
佛为什么说放下屠刀,回头是岸。用本文的角度来说就是当你放下对另一个人的成见的时候,你也放下了自己的成见。
这是一个被异化的时代,我们每一个人都在异化着别人,同时自己也在被异化。
一个真实的故事:我的一个朋友有一天他跟我说他每一次要学习都要小心翼翼,因为他怕打扰到在打游戏的同学。
我听了特别震惊,什么时候上进努力居然还要遮遮掩掩。而毫无追求,安于现状竟然还能如此的理直气壮。
是的,有的人选择了融入。他们把自己的一部分抹杀,然后被对方异化。
在比较唐朝时期中国在西方的形象和清朝尤其是鸦片战争时期中国的西方形象时,你会发现两个极端。
唐朝时期的中国在西方人眼中是美好的。因为那个时期的西方社会正激烈动荡,很多人对生活不满。于是从未了解过,神秘的东方便在他们眼里扮演了一个救赎的形象。
在这个他者塑造中,他们从中找到依托,得到一丝慰藉。
而鸦片战争时期,西方为世界强国。中国在西方的塑造中变得丑陋,落后,愚昧。
这个时期的中国他者形象,是为了反射西方人的一种可耻的骄傲。
由大到小,人与人之间又何尝不是呢。
那些被异化的人,真的需要一个公平的视角。
他们有自己的生活,有自己的圈子,有自己的人生。
只是因为一些成见,一些摩擦,一些恶意的揣测。
他,她,便被异化得面目全非。
归根结底,不过是他们刺激到了另一些人,于是,便被异化了。
力与力之间是相互的,每一个在异化对方的人,也会成为被异化的对象。
当你放不下自己的成见,释放恶意,异化对方时,请想一想自己。
每一个生命都是造物主的恩赐,每一个人都有父母,亲人,朋友,他或者她可能只是你生命中的匆匆过客,可他们却是亲人朋友眼中的宝。
有些异化看着很像戏剧,可生活不就是一场大戏嘛。生旦净丑齐齐上台,各自离场。谁又是谁生活里面的小丑,谁又是谁生活里面的主角。
你不知道,他不知道,唯有生活知道。
所以,请不要把所有你讨厌的人都异化。他们和你拥抱同一片阳光,呼吸着同样的空气,他们对父母孝顺,关心朋友,热爱生活。
为什么觉得某个人面目可憎?很简单的一个原因:就是你不能放下对他的成见,你也不能放下自己心里的成见,所以你把对方异化了。
可当你把对方异化的时候,你自己也在异化。
尼采说:“当你注视深渊时,深渊也在注视你。当你以为是正义之士和恶龙搏斗时,你的身上也占上了恶龙的气息。”
当你无限度的异化一个人的时候你也把自己异化了。
生而为人,请拥抱阳光,选择善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