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简书历史专题精选法律三国演义
法制,诸葛亮毕其一生的坚持

法制,诸葛亮毕其一生的坚持

作者: 墨者均 | 来源:发表于2020-03-24 20:26 被阅读0次

    诸葛亮,三国时期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在刘备死后,诸葛亮领丞相,把蜀国治理的井井有条。而在诸葛治蜀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法制。一提到法,大家可能就会想到商鞅;但值得一提的是,孔明的“法”是不同于商鞅的,而且是更加完善的。看了以下几个故事,你就明白了。

    废李严用李丰

    李严,也是刘备永安宫托孤的重臣之一,其权力虽不如孔明大,但地位在蜀中也是不小。后来在诸葛亮北伐之时,李严督办粮草不力,迫使孔明撤军;孔明撤回成都后,李严又想推卸责任,反而假装惊讶孔明的撤军。不久后,诸葛亮查出事实,当即废黜了李严,贬为庶人,流放梓潼郡。诸君试想,李严是何许人也?先帝亲自认定的顾命大臣,俗话说:“不看僧面看佛面。”但诸葛亮就是这么一个明令禁止的人,无论你是谁,只要犯了错,就得严加处罚。但事情到这儿,还不算完。在李严被废之后,诸葛亮立刻提拔了其子李丰,督办粮草一事。

    这就是我前面提到的,孔明和商鞅的不同之处。商鞅立法,实行“连坐制”。其实,连坐在某种程度上是有问题的,父之过怎能由子承担呢?而孔明也认为不妥。所以,他提拔李严之子李丰。

    杀马谡废向朗

    马谡,一直以来都是丞相十分看重的一位谋士。故而在第一次北伐时,将重镇街亭交于马谡防守,想要以此锻炼锻炼他。可谁曾想,马谡刚愎自用,违背孔明调令,于孤山扎营。最终被张郃军围山,切断水源,大败而归。归来后,诸葛亮不顾诸将劝谏,立刻斩杀马谡,以正军法。而当时,蜀军中有个叫向朗的,就是向宠的叔叔,也是颇有才干,并且很受诸葛亮器重。诸葛亮北伐的时候,留他镇守后方。可是,当马谡从前线逃回之后,向朗因为同马谡关系甚密,又很看重马谡的才华,就隐瞒了马谡逃回的消息。后来,就被诸葛亮知道了。诸葛亮得知之后,十分气愤,立刻罢免向朗的官职,令他返回成都。多年之后,他才又回朝廷,做了有名无权的光禄勋。

    马谡、向朗都曾是孔明十分看重的人才,但是都因违纪被惩处;可见,在孔明眼中,法在才先;孔明用人,尊法守纪是他最先考虑的因素。

    诸葛亮的“法”

    对这个问题,陈寿在《三国志》中有这样一段描述:

    “终于邦域之内,咸畏而爱之,刑政虽峻而无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劝戒明也。”

    这句话有两层意思,第一层是讲诸葛法制的效果,陈寿用到了“刑法虽峻而无怨者”,就是说虽然他管的严,但是大家都不抱怨。为什么不抱怨呢?因为诸葛亮真正做到了人人平等,违法必究。杀马谡、废李严等都是很好的例子,所以人们没有怨言;第二层的意思,则是诸葛法制的另一大特点——教化、法制并举。在这里,陈寿用到了“劝戒”二字,就说明了诸葛亮的法制不单是赏罚分明,公平公正,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教化。诸葛亮曾评价:

    “商鞅长于理法,不可以从教化。”

    他认为,商鞅的法仅仅是法,而忽略了教化的作用。诸葛亮认为法制不仅仅是惩罚“坏人”,还有更重要的,是把“坏人”变好。这也是为什么诸葛亮死了之后,李严十分难过的原因。因为在他看来,没有人会像诸葛亮这样坚持法制、坚持教化;而他就永远都没有回到朝廷任职的机会了。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法制,诸葛亮毕其一生的坚持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qvay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