郦波解读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作者: 流星雨儿下 | 来源:发表于2017-09-21 16:55 被阅读606次

    我们上一讲讲了李白的《静夜思》。学术界大多认为他是在公元726年,那一年的秋天来到扬州,写下了这首千古传诵的《静夜思》。其实李白对扬州的喜欢,从那一年的春天就可以看出来,那一年的春天,他顺江而下来到武昌,在武昌结识了孟浩然,并在黄鹤楼上作《送孟浩然之广陵》,说:“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人生有此一遇,李白与孟浩然遂成挚友。李白后来甚至对孟浩然推崇备至,说:“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那样“风流天下闻”的孟夫子——孟浩然,其实是唐诗绕不过去的一个重要的巅峰。我们今天就来赏读一下孟浩然的一首千古名作《望洞庭湖赠张丞相》,诗云: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空有羡鱼情。


    有关孟浩然和孟浩然的诗,我们最熟悉的当然是他的那首《春晓》。所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这首小诗,初读似觉平淡无奇,反复咀嚼,便觉诗中别有天地。他是孟浩然年轻时与张子容隐居鹿门山时所作,是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典型代表作。对于盛唐的“山水田园”诗派而言,王维、孟浩然是毫无疑问的两面旗帜。但孟浩然的经历却和王维不同,甚至与李白、与王维、与盛唐的其他大多数有名的诗人,全都不同。他几乎可以说是盛唐所有著名诗人中唯一的一个虽心怀家国天下之志,却命运不济,终生不得入仕之人。


    孟浩然生于唐永昌元年,比李白和王维都大上一轮左右,也就是12年左右。他出生于湖北襄阳一个书香世家,年轻时倾慕司马相如,曾与弟弟一起读书学剑。20岁时学有所成,遂隐居襄阳城外鹿门山。《襄阳县志》记载,东汉初年,汉光武帝刘秀曾巡游至此,梦见有山神及两只梅花鹿托梦来见,梦醒之后便令“立祠于山,上刻二石鹿夹道口”,当地的百姓遂称之为“鹿门庙”,而山遂以此命名为“鹿门山”。后来到了东汉末年三国纷争之际,名闻天下的庞德公,不受目光短浅的刘表的拉拢,立身以明志,携妻归隐鹿门山,其风骨一时名闻天下。据说,诸葛亮曾拜庞德公为师,而庞德公的侄儿就是凤雏庞统,所以“卧龙”“凤雏”俱出其门下。而且当时除却“卧龙”、“凤雏”,还有“水镜先生”司马徽、还有徐庶,还有崔州平,这些名士俱是庞德公门下常客,所以庞德公身后,世人在鹿门山又建“庞公祠”以祭之。然后就是到了唐代,因为有孟浩然,后来又有皮日休效法前贤,归隐鹿门山。尤其是孟浩然的影响,后来遂有“鹿门高士傲王侯”、“鹿门高士傲帝王”之说,使得鹿门山俨然成了一座圣山,体现着知识分子的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


    当然孟浩然的终身不登仕途,除了因为他的天生具有的隐者气质之外,其实大概还与他不能随波逐流、随世浮沉的命运有关。其实孟浩然的隐居鹿门山,和李白的隐居终南山、终南捷径,还是有本质上的不同。如果说他20岁之前的努力治学、读书习剑是为人生欲一展抱负打下坚实的基础;那么他20岁之后的数年隐居鹿门山的生活,其实是为了养心、养气、修身以修炼出独特的精神气质,然后再投身那个辉煌而昂扬的时代,以求家国天下之用。所以25岁之后,年轻的孟浩然终于走出鹿门山,辞亲远行、顺江而游、广交名士、干谒公卿名流,一展人生抱负。可是命运却与孟浩然开了一个大大的玩笑。他一开始和李白一样,也希望不走寻常路,希望能凭自己的才学与声名为朝廷所用。可是虽然天下尽知孟浩然的才学,包括他的声名虽然也越来越大,可被朝廷重用的机会,总是一次一次从他身边溜走。到了公元727年,也就是他在湖北武昌结识李白之后的第二年,他才第一次赴长安参加科举考试。可是孟浩然大概真的没有做官的命,凭他那样的才学,科举依然落榜。名落孙山的孟浩然无奈之中,寓居京城有两年之久,也就是在这一期间他结识了王维,两人成为忘年之交。

    据说这期间孟浩然还有一次特别的机会,有一次孟浩然来到王维的居处,适逢唐玄宗忽然来到,孟浩然一介草民,惊慌无处可避,遂躲避于床下。王维或者说是张说,遂趁机向玄宗推荐孟浩然的才学,最后并把躲在床下的孟浩然引出,拜见玄宗。唐玄宗后来被称为“梨园之主”,本来就是一个极富才情、喜爱才学之士的皇帝,他其实听说过孟浩然的才名,便问起孟浩然有什么近作。此时的孟浩然大概是太过紧张,玄宗问他有何名作,他既不说“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也不说“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他居然脱口而出,吟诵了一首《岁暮归南山》,也有诗题做《归终南山》,诗云:“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唐玄宗听到那句“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便眉头紧蹙,最终不高兴地说:“卿不求仕,而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从此孟浩然的仕途之路,便彻底断了。


    后来孟浩然虽短暂地寄居于张九龄的幕府,但终身或隐居乡野,或羁旅天涯,命运让他与政治划清了一个干净的界限,使他成为一个彻头彻尾的、伟大的山水田园诗人。在诗史上甚至有一种观点,虽然王维、孟浩然并称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可就盛唐山水田园诗而言,孟浩然才是“山水精神”的第一人。这其实和他这首——其实和政治有关的《临洞庭湖》或者说《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于这首名作中即可窥见一斑。事实上这首诗是一首干谒诗。我们在讲张藉的时候说到过,朱庆馀著名的行卷诗《近试上张水部》。行卷诗其实是干谒诗的一种,是希望受到名臣重臣的赏识与提拔、或者是推荐为朝廷所重用。孟浩然的这首《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其实就是写给名臣张九龄的,希望能得到张九龄的奖掖提拔与推荐。

    作为山水诗派的代表人物,孟浩然起笔从洞庭湖写起,说:“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说八月时节秋高气爽,洞庭湖中湖水暴涨,几乎与岸齐平。这样的湖水,几乎可以涵虚、可以混太清。“虚”指的是“虚空”,是将天空倒映在水中,包容天空之意。而“太清”则不止是天空甚至是寰宇,是将苍天上的寰宇几乎混为一体。这样的湖水不仅让水天一色,甚至无所不包、无所不容。这样的洞庭湖--中国第二大淡水湖,仿佛有了一种独特的精神气质:面对天地寰宇,成为一种浩大清纯的存在,而这种气象,只是刚开始而已。

    颔联云:“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荆楚湖湘之地向有云梦大泽。云梦泽占地之广,即便洞庭湖也不过只是它的一角而已。所谓 “气蒸云梦泽”,是说云梦大泽水汽蒸腾、白白茫茫、浩渺无边;而“波撼岳阳城”则是说波涛汹涌,似乎把岳阳城都能撼动。这样的两联四句,又岂止是在写洞庭湖、在写云梦泽,又岂止是在写景呢?这写的是一种昂扬的精神、一种阔大的气象、一种绝大的胸襟、一种超然的格局。所以我们刚才说,孟浩然可谓盛唐山水诗派第一人,是因为在孟浩然这里,山水已不再是山水形象地描摹,也不只是在山水中简单地加入自己的情感,而是他能将山水的形象与自我的思想情感,乃至性情气质、精神面貌合而为一,这就使得他笔下的山水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这才是他敢为山水诗“翘楚”的关键所在。

    因洞庭湖的绝大气象而想到自身的命运,诗人说:“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欲济”是说在渡口欲渡却没有船只,这很形象地隐喻了自己想要一展家国天下之志,却无人引荐进入仕途之心。所以,这让自己感到惭愧,所以才说“端居耻圣明”,是说自己在这样一个圣明的时代闲居无所用,感觉愧对明君。这一句从自然山水而来,又巧妙地袒露出了内心的初衷与想法,实在是妙不可言。


    既然言外之意已如此明显,他便索性将人生遗憾和盘托出。尾联顺势直言:“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谁是垂钓者?姜子牙渭水垂钓,终究辅佐文王、武王而成天下之业。所以垂钓者便是您张丞相,便是张九龄啊!而“羡鱼情”则巧妙地引用了《淮南子》“临河而羡鱼,不如退而结网。”的典故,且另一番新意,说自己坐观垂钓之人多么悠闲自在,而我却只能空怀一片羡鱼之情。这里甚至有以同道中人自喻,既然都属仁人志士,那么相互之间的帮衬与推荐、与引荐,甚至提出这样的要求,则显得有理有据,不失身份、不失分寸。


    这样一来通观全诗,孟浩然的这首干谒诗既写得大气磅礴,又写得不卑不亢;既写得含蓄委婉,又写得不落俗套。真是自荐类诗文中,千古第一等文字啊!如今大学生就业也好,年轻人找工作也好,都要写自荐书,都要写自荐表。其实孟浩然的这首《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实可为千古楷模啊!当然诗写得再好,也无法与命运抗衡。大概孟浩然命里注定与仕途无缘,但这首诗确实给张九龄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张九龄后来任荆州长史,曾将孟浩然聘至幕府,孟浩然才因此在一生中有了极短暂的入幕生涯。后来孟浩然终于认清了命运的真实面目,他不再想像贝多芬那样,说 “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他任其自然,与自我的命运达成和解,将自我放归于山林,放归于乡野,回到故乡,过着怡然自得的生活。

    后来在他五十多岁的时候,王昌龄遭贬官路过襄阳,因久慕孟浩然之名,因和李白一样“吾爱孟夫子 ”之情,拜访孟浩然。当时孟浩然“背染痈疽”,就是背上长了大毒疮,却与王昌龄一见如故,倾心结交,并宴请王昌龄大吃一顿。因食物中有不少“鲜物”,也就是“发物”,后来没过多久,孟浩然即“背发痈疽而死”。


    这样的孟浩然,虽然恬然自得,虽然身属山水田园诗派,可是遇到人生知己王昌龄,王昌龄并不知他的病情,他却能为知己放怀痛饮,并不在乎自己的身体与病情,这便有如陶渊明,隐逸之中自有几分人生的豪侠之情。所以这样的人生虽然有遗憾,虽然不能实现家国天下的志向,但人生的境界自可像“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人生的境遇自然如潮水一般潮涨潮落,但人生的境界、人生的情怀却能像那无所不包的八月湖水,容天地、容寰宇于一片清澈浩渺的心境!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郦波解读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qwgd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