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阳明心学如一说简友广场读书
王阳明《传习录》什么是圣人之道?

王阳明《传习录》什么是圣人之道?

作者: y如一 | 来源:发表于2024-01-09 20:37 被阅读0次

问:“先儒曰:‘圣人之道,必降而自卑;贤人之言,则引而自高。’如何?”

先生曰:“不然,如此却乃伪也。圣人如天。无往而非天;三光之上,天也;九地之下,亦天也。天哪何尝有降而自卑?此所谓大而化之也。贤人如山岳,守其高而已。然百仞者不能引而为千仞,千刃者不能引而为万仞。是贤人未尝引而自高也,引而自高则伪矣。”

译文

陆澄问:“程颐说:‘圣人之道,要处下自卑;贤人之言,则需要自我抬高。’怎么样?”

王阳明先生说:“不是这样,如果这样做就是大伪。圣人就像天,没有不是天的;日月星之是是天,九泉之下也是天。天哪还用的着降而自卑:这就是孟子所谓的‘大而化之’。贤人则像高山,只是展示其高而已。然而百仞者不抬高自己为千仞,千仞者不抬高自己为万仞。贤人从未抬高自己,有意抬高自己则是离道也。”

解读

“圣人之道,要处下自卑”,这样的说法是一种固化的模式。一旦有固话的模式,便是僵硬的,与道背离的。贤人之道是能够真实面对自己。道其大无外,其小无内。如果一个人觉得自己伟大,高人一等,这只是能够做到高,但还是无限高。能做到无限大,必然可以做到无限小,大亦可,小亦可,甚至大到不见,这才是真道。圣人内在世界是伟大,这种伟大往往却以平等谦虚的姿态出现,平等谦虚是因为明白众生皆是如此,这才算是到家。

在修道的路上,刚开始往往是自卑的,渺小的。开始修道一段时间后,心不再自卑,但却会表现为自高,认为自己高人一等,这还是过程中,等什么时候高人一等变成了大平等,一切大同时,这时会真正的谦虚下来。真正的强大,必然虚其心。当然在虚其心的时候也是无我的时候,既可以体现智慧的无碍,也可以体现孩童的天真无暇。

虚其心的时候,也是让人感受最舒服的时候,虚心就是代表无我的状态。心不虚就会有成见,就会有自我的东西,这些东西就会冲撞其余人,在人与人的无形场中形成隔阂带,甚至如箭一样的无形突触,让人感觉很难受。

相关文章

  • 王阳明 | 今天才知道“知行合一”的真正含义!

    看王阳明传记,曰,“圣人之道,吾性自足”;曰,“圣人行事如明镜,物来则照而已”;曰,“致良知”。 将王阳明《传习录...

  • 读懂王阳明,就懂了当下

    ——什么是圣人之道?王阳明为我们指出了一条圣人之道。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宗承灏 ●●● 写...

  • 对真圣人谦虚,对假自体忠诚

    王阳明说:“圣人之道,吾性具足”。实际上是说每个人都是圣人,王阳明对他的学生说你是圣人,算了吧,我怎么可能是圣人。...

  • 随笔摘抄——圣人

    圣人之道,吾性自足,不假外求。 ——王阳明

  • 王阳明龙场悟道悟出了什么?

    龙场悟道是王阳明最传奇的经历,是他一生思想发展最重要的转变时期。 那么,王阳明究竟悟出的道理是什么? “圣人之道,...

  • 《知行合一王阳明》——为什么悟道的是王阳明?

    前小结我们介绍了王阳明悟的道:心即理,心外无物;圣人之道,吾性自足。王阳明所讲的圣人,大抵是尧舜孔孟等。虽说心学是...

  • 理在心中

    理在心中 王阳明说,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 可以这样理解,圣人之道,不假外求。...

  • 20170421阳明传习录读书笔记

    阅读书籍:《阳明传习录》中 有效时间: 1小时 阅读困难:没有 阅读收获: 【1】王阳明论圣人之学。①圣人与愚夫愚...

  • 《传习录》为什么读不懂

    《传习录》是什么? 《传习录》是王阳明弟子整理的,收录了王阳明金句,以及王阳明讲学过程中,和众多弟子的对话、往来书...

  • 做人王阳明,内心自足

    王阳明在《传习录》中说:“圣人无善无恶,只是,无有作好,无有作恶,不动于气。” 在王阳明看来,无善无恶是静态时候的...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王阳明《传习录》什么是圣人之道?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qyan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