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公众号【麦小丁】征集优质文章悦读散文
11精进输出——先了解孩子,再教育孩子

11精进输出——先了解孩子,再教育孩子

作者: 城南玉娘 | 来源:发表于2019-05-08 20:03 被阅读6次

有时候,我们在与孩子相处的过程中,会把孩子看作成自己意志的附属品,会不自觉地以自我的价值观和世界观去评判孩子的一些行为。

到该睡觉的时候,孩子还在房间里不断尖叫,不肯乖乖睡觉,大吵大闹,可能有的家长会认为这个孩子真难伺候!

在见到成人朋友的时候,孩子没有主动打招呼,或者是我们命令孩子主动打招呼后,孩子仍然置之不理,可能家长会觉得自己的孩子一点都不礼貌、不明事理……

其实出现这些行为的根源在于我们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没有有意识地去引导孩子这些方面的良好行为的树立!

归根结底是我们没有真正了解孩子的心理!

孩子是通过自我感知来学习和了解这个世界的。他们在幼时会利用大量的时间,去自由的探索和玩耍。

在相对宽松的监督之下,让孩子们每天拥有更多自己的时间,并为他们营造一个相对安全的环境玩耍和想象,让孩子在反复试错的过程中得到学习,对孩子的成长是非常有益的。

每个人对于一件事物的反应都不相同,对于客观事实,也会有各自的见解。

例如,对于钱的见解,有的人认为有钱就是幸福,而有的人有钱了,但是他仍然不会幸福,其实对于事物的需求度从来不是这个事物本身,而是人们之于事物属性的观念和态度!

满足孩子的控制欲

孩子与大人是一样的,我们都希望自己不会在压力和控制之下去做某件事情。只有自愿做的,才会让自己的需求得到满足。

孩子的世界很简单,他们对于外人的想法和期望并不感兴趣,他们只关注自己的需求!

此时在与孩子相处的过程中,你要潜意识地向小孩子证明,只要孩子与父母合作,那他们的需求就会得到满足,那此时孩子最强烈的愿望就是得到父母的认可。

从孩子的角度去理解问题

我们之所以不明白,孩子为什么不高兴?是由于我们没有注意到自己的表达方式或者是认知对孩子的心理影响!在孩子的眼里,我们所给的爱并不是他所渴望的爱,而是以自我意志强加到他们心理上的爱!

譬如有这样的一类孩子,当我们帮助孩子整理房间的时候,孩子反而发脾气,这时候大人,可能会认为孩子是无理取闹,但是在孩子的眼里,他们可能不喜欢我们去弄乱他们的东西。

如果我们不从孩子的角度去看待问题,那么生活就会变得越来越疲惫,父母会感到孩子的需求,就像是个无底洞,孩子会觉得自己的需求始终得不到满足,从而觉得家长不够爱自己。

这也如同在情侣关系中,我们觉得对方不懂自己,但是对方会也会觉得我们不懂彼此!

归根结底的原因就是我们没有从对方的需求去考虑问题。

过分地把精力放到孩子,会让孩子和自我都会感到疲惫

其实很多家长,尤其是妈妈,把孩子放到生活的第一位,经常忽视了自己的需求!

如果家长给孩子提供了无微不至的关怀,而长期忽视自己的需求,那么最终这个家庭就会形成疲惫、紧张、急躁、失落的恶循环。

尤其是产后妈妈经常会患上焦虑症或抑郁症,一是过分关注孩子, 二是过分忽略自己。

为什么孩子会有逆反心理?

这里有三个不可忽视的原因:

1、满足需求的方法不恰当

孩子无理取闹仅仅是他们在用不恰当的方式来满足自我需求。面对孩子的无理取闹,我们的第一反应,应该不是觉得他很烦或者是滔滔不绝地开始讲我们所谓的大道理,而是要去用心地了解和思考他的真实需求。

2、日常习惯存在冲突

孩子们的天性就是想到什么就做什么,谁都不是一出生就什么都懂什么都会!

成长的意义在于作为父母的,引导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养成正确的日常习惯,使孩子最终融入到社会中,拥有恰当的言行举止。

减少对孩子错误行为的过度关注

危机反应是一种本能反应,有的时候生活中,你越关注什么,什么会越来越多。如果把过多的注意力放在问题的本身,就会发现有越来越多的问题出现。

更多的关注孩子的正确行为,在孩子的错误行为上给予委婉的教训,或者父母和孩子的情绪会更加心平气和得多。

避免与孩子争吵

聪明的家长会尽量避免与孩子吵架,产生正面冲突。家长与孩子之间产生过激的情绪反应,到最后是没有所谓胜利者的,甚至于有一些孩子会在气头上做出过激行为;记住,没有哪个家长会吵得赢孩子!

有的时候,我们会感觉自己像生活在一把狭长的梯子上;胜利者站在最顶端,失败者站在最底端,每个人都费尽心机地想要爬到梯子的顶端,好证明自己的正确和别人的错误,但是梯子上的生活战战兢兢、忙忙碌碌,因为大家都把全部的时间和精力放在了竞争上,如果想要得到快乐的生活,最好把这把定胜负的梯子扔掉!

给孩子建立一个情感账户

我们现在经常会提到一个名词,叫做仪式感,而且经常把这个仪式感用在夫妻双方感情上。其实也可以用到孩子身上。

把与孩子进行积极的沟通,与孩子一起享受欢乐的时光,帮助孩子控制情绪,看作是在为这个情感账户存钱!

而把吼叫、批评孩子或对孩子需求缺乏关注看作是对情感账户本金的损耗!

那么我们该怎样来管理这个情感账户呢?

这就是明天要研究学习的课题了!

相关文章

  • 11精进输出——先了解孩子,再教育孩子

    有时候,我们在与孩子相处的过程中,会把孩子看作成自己意志的附属品,会不自觉地以自我的价值观和世界观去评判孩子的一些...

  • 先了解孩子再教育孩子

    首先我们看一下这个图,人与生俱来有四种天性:好奇心、进取心、耐心和防卫心。其中两两相对,如果只选择两种的话,你会选...

  • 先当好妈妈,再教育孩子

    1 傍晚,和女儿在小区公园散步,遇到邻居小田也带着孩子玩。 看到女儿过来打招呼,小田说,姐,真羡慕你,孩子教育的这...

  • 先修好自己再教育孩子

    好的家长,应把教育的重心由教育孩子放到教育自己上来。对于有觉悟的家长来讲,教育孩子只是个借口,自我教育才是...

  • 先处理情绪,再教育孩子

    情绪是一种能量,如果内在有很多情绪垃圾没有处理,就会累积起来,然后不停地寻找出口。学会控制自己得情绪和行为。成为身...

  • 先做父母,再教育孩子

    学做父母应该先于教育孩子,学做父母是教育孩子的前提,现在80后和90后的的年轻父母们本身就是独生子女,受宠于自己的...

  • 教育孩子:先跟随,后引导

    接纳孩子,孩子更有自信更有力量! 先建立关系,再教育孩子!对于孩子玩游戏。。不认真学习等。 好的亲子关系是教育孩子...

  • 《先认知情绪再教育孩子》

    家庭是孩子的温暖的港湾,妈妈爸爸是无私支持孩子的后盾,话虽这么说,可我们在“做”的时候往往动作走形,偏离了目标,还...

  • 先教育家长,再教育孩子

    或许有人会说凭什么要教育家长。孩子出现的各种各样的问题,或多或少跟家长都有密切关系。孰不知,一个哇哇来到...

  • 【 规矩和爱】——教育孩子的前提;学做父母

    孩子需要爱 更需要规矩 真正的爱是带有规矩的爱;真正的规矩是体现爱的规矩 先学做父母,再教育孩子 孩子的到来为父母...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11精进输出——先了解孩子,再教育孩子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qzvo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