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15教育日知录:为学的目的
1、今天,女儿像无数的初中毕业生一样,独自走进考场,独立面对她人生的第一次选择,独立承受一直以来选择所带来的结果,第一次对这种结果负一种形式上的责任。
很欣然看到她自在坦然的样子。直到最后一刻,她都是积极向上的。当然初一、初二,甚至初三的较长一段时光里,她都是吊儿郎当,不以为然的。当她终于意识到,她要对自己的选择,对自己的人生负责任时,忽然间便长大了。
最后这几十天里,她自己起床,自己完成作业,自己预习、复习,甚至自己查漏补缺。也正是在这段时光里,我们忽然发现,一下子插不上手了。她要面对的愤懑,作为父母我们无法帮她解脱;她所面对的难题,作为父母我们无力帮她解决;她所面对的选择,作为父母我们无法伸手干预。或许,她也发现了我们的无力和无助。正是自我们身上看到的无力和无助,让她自己变得有力量。
2、早晨,她请求我为她做一下心理疏导。她的态度略带着些沮丧和玩世不恭,我知道,无论我说什么,她都会笑嘻嘻的应对。实际上,她只是想找人说说话,放轻松,她自己并不相信我说的话能带给她多大的用场。
我告诉她,这是你第一次面对人生中需要自己做决定、自己负责任的人生选择。我们只能在你的人生考场之外等候你的归来。所以,第一,我只希望你能够不受一切外在因素的干扰,完全独立自主的完成自己的选择,这个选择要百分之百的由你来主导和主宰,即便是别人的建议,也要等你的内心里认同和接受了,才能附和。第二,你自己决定要读一所高中,那你的内心深处一定是想读一所好的高中。从现在的情形来看,和内心深处的目标是有一定距离的,但你不能忘记自己的内心,一定要一分一分的争,一点一点你的努力,拼尽全力无限趋近与内心里的那个目标。
为学的目的是什么,就是在自己内心里创造一个理想的境界,然后种下一个念头——“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九年义务教育,如果能在孩子心中种下一个清晰的理想,形成一种“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的向善、向上、向美意识,应该算是实现了教育应有之义。
心若在,梦就在,这一切不过是从头再来!
3、整理女儿的学习资料时,翻出了她初一那年的暑期计划表。
当时,她是有一个自主计划的。表中所列的每日项目有十三项:
包括一、读书;二、体育锻炼1小时;三、预习数学;四、背诵八年级文言文;五、完成趣配音;六、百词斩;七、硬笔书法字帖一张;八、英语字帖一页;九、预习物理;十、语文、英语阅读各一篇;十一、预习英语;十二、观看《新闻联播》;十三、日记一篇。
客观来讲,这个自主计划表很周全,她还有意识的在表的下方注明:“一三五七预习数学、物理、语文、生物,二四六预习英语、政治、历史、地理。数学预习结合《金榜学案》,物理结合《优等生》。
当时,她还厘定了八年级的预计名次目标。
客观上来讲,作为家长,我们过多的关注到了自己心目中那个孩子,忽略的确实孩子本身想要成为的那个“孩子”。正是因为我们没有给这个她想成为的孩子“浇水”“施肥”,没有给她以鼓励,才导致了她成长的艰辛。
如果为学有一个目的的话,成为那个她想成为的自己,不正是这个目的的要义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