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产品要顺应用户潜意识
用户研究
三大社交网络产品:facebook 扎克伯格 ,qq马化腾,微信张小龙,三位伟大产品经理的共同点:性格内向,不爱社交,然而这并不影响到他们洞悉用户的心理。
那么这里就要提到用户研究,因为用户研究是我们用来了解用户想法的重要途径,在用户研究的过程中,产品经理要做的就是要引导用户说出真实的想法。
那么为什么想法会不真实:因为人会基于自身所处的角色,所在的场景和个人的认知判断,选择性的说一些他觉得正确的话,但不代表这个用户真实的选择
所以好的产品经理的开端应该是:
1.体会各种人的情绪与潜意识
2.不被一个人基于角色化交流而说出的言辞所迷惑
3.看到人基于潜意识流露的真实选择
好的产品经理,在用户使用产品时,根本不让用户启动防御,也就是说用户根本不用思考,就会去使用产品。意识即防御,当用户看到产品需要思考一下才用,说明产品做的还不够好。
这里推荐一本书《别让我思考》,就是贯彻了这个理念的可用性设计原则讲述。
产品是被动的艺术,优秀的产品经理应该是根据数据看到人们在独处时,在没有压力的状况下,潜意识流露而做出的自然选择。
在用户研究的过程中不评判、不教育,最多就是柔性地引导,多半的时候只是默默响应和持续地服务。
产品要做的就是迎合用户潜意识,比如烟草新品,包装要让用户觉得熟悉,熟悉的感觉就是潜意识里觉得安全的感觉。这也是各个行业在出新产品的时候的规则,尤其是要吃进肚子里的食品业,越注重安全性的行业,越需要遵循这个规则。
潜意识
这里再谈一谈潜意识。首先潜意识的由来有两个途径:童年,催眠
生活中的催眠方法:微笑(放下防御),重复。催眠是产品经理也需要了解的领域之一。
集体人格
再讲一讲集体人格,那么为什么会有集体人格呢?
这是因为一群人有共同的童年,在同一个单位里,在同一个文化场景里,被反复灌输一些挂念。所以地域之间会有明显的集体人格差异,这就是因为被灌输的观念不同。
所以做toB的业务,要研究集体人格,每个公司的集体人格也是不一样的。
总结
当人做一个动作,如果是基于意识清醒的交流(理性思考),那达成交易的唯一方式,就是让对方清晰的感觉到一点——“我占了便宜”,所以小米手机的一大卖点:重复宣传性价比。
那么对于高端路线的产品,一个是走情怀路线(高定),一个是走共同目标路线,用用户最熟悉的方式为用户的目标服务, 不启动用户的防御措施
所以,如果不能持续高压灌输高频重复的方法,改变对方的潜意识,那么就要放下自己的主观愿望和判断,放下显示自己高明、教育用户、说明用户的念头
用户调研的方法:清空自己,接纳别人的世界观
作业:
1.不加思考完成了使用:为知笔记,模式和mac的备忘录很像,并且很便捷
2.琢磨了一下,最后放弃了:第五人格,前奏实在太长,并且前奏特别恐怖
拓展:
1.销售:按我的来,产品:顺你的意。了解用户的最好方式,就是走到用户中去,优信二手车的一位资深产品经理,每两周就要抽一天时间跟着销售跑一圈,了解用户在想什么。
2.注册环节:信息过于详细,容易引起用户的防御,比如大众点评,不需要注册,就能先使用功能,舒服的多。
3.无印良品的一个重要设计师深泽直人,著名的设计理念:无意识设计,经典作品之一,拉线控制的壁挂式CD播放器,无意识设计就是降低用户的学习成本,学习成本越高,产品的门槛就会变高,很多用户就会被拒之门外了。
4.儿歌的模式:在孩童时期,防御意识弱,再加上重复就能深深映入人的脑海
5.神曲的模式:音乐本身就容易给人留下印象,再加上重复,就容易绕开防御,进入潜意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