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100 怎样成为一个高手|学习的真相

作者: 冉小妞的酒窝没有酒 | 来源:发表于2016-08-29 12:51 被阅读338次

就四个字:刻 意 练 习

图片发自微博

最近听了一篇喜马拉雅的文章--怎样的成为一个高手,觉得受益匪浅。在此内容总结如下:

一、两个套路--第一种套路

教科书上找不着,但同行老大一定总结好了套路。有句话说,要想学习,有两种方法:一是多读书,而是向这个行业最厉害的人取经。

最普遍的练习不算什么,重要的是吸取经验和技巧,帮你在正确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一、两个套路-第二个套路

学概念。一本教科书其实都是只讲几个概念,一个学科的成长是一点点堆积起来的。比如说物理学,20世纪最重要的概念就是发现了商,经济学在20世纪最重要的概念就是发现了交易成本。虽然就是简单的两个词,但后面蕴藏着大量的知识,只要搞明白这个词,知识就全部拿到手。

比如想成为一个钢琴家,那就要从基础练起,也就是指法练习。但不是简单的把一个小部分重复很多遍。而是把模块拆成小模块,一个一个练。

美国一个音乐学院提出一个特别变态的要求:必须将一首曲子要拆成很多细小的片段,一点一点的练。如果别人能听出你弹的是什么曲子,那你的练习就是失败的。

体育运动也是这样,更好的训练是练习自己的某个部位,某个肌肉群,某个动作。


学别人成形的套路,一点一点练习,然后重复练习。为什么重复练习能够学会一门技能呢?

神经学研究证明,学习是改变了神经元的物理状态。学习某一套技能时,大量神经元同时开始激动。一起激动久了,就形成一个神经网络,渐渐地就能长在一起。

七个字:针对性重复练习。

二、学习当然是痛苦的

持续做你不会做的事!

持续做你不会做的事!

持续做你不会做的事!

人的学习有三个区。最近的区叫做舒适区,最远的区叫做恐慌区。舒适区和恐慌区之间的区,就叫做学习区,也叫脱离舒适区。

学习区总是自己会的东西,时间久了就会成为肌肉记忆,也就是下意识状态。研究发现,普通的运动员都会反复训练简单的动作,而专业的高手级运动员都会挑战有难度的挑战。

永远挑战各种意外,永远处于失控状态。

三、我在文章中学到的一个方法

在一个萧秋水老师的一个社群中,其中有一个固定栏目,叫做【每日一问】。

她说,为什么要坚持这个假设和回答。

“‘每日一问’是个很好的锻炼方式,在群里大家每天就一个话题进行回答,有思考,有讨论。这些问题其实都是有针对性的,将来或多或少都会遇到。有意识有思路后,当问题真正到来的时候,便不会慌乱。”

这样思考的好处是短暂离开舒适区,置身于各种磨难中,不断去假设和回答。而当真正离开舒适区后,便有备无患。

四、置于学习的良好环境中

只要在舒适区,就不叫做学习。

良好的学习环境不只是安安静静,没有嘈杂,重要的是要有反馈系统。正如考试,就是学习的反馈。

不断置于良好的学习环境之中,不断反馈自己,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不断的练习,偶尔出错,改正了错误,继续往前走。

当自己完成了一个小目标时,要及时给予自己奖励,让自己获得一次积极向上的反馈,以后,这个动作的重复会增加很多。

五、知识的学习要不断的互动

学习了新的知识,过不了多久,不论你的记忆力有多么强大,都会遗忘,等于没学。所以,最好的办法是和新学习的知识产生连接,和你所拥有的旧认知产生联系。

要主动去学习,吸收的效果会远大于被动。

真正学习的人,其实很少。智商的分布呈正态分布,中间小,两边大。所以高手和普通人的区别在于认知

以上。


我是小冉,一个爱写字的姑娘。

毕业,心理学专业考研。

愿我们,相见不晚,欢如平生。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25-100 怎样成为一个高手|学习的真相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rexe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