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乡土中国有感二

乡土中国有感二

作者: 拾昭煕墨意 | 来源:发表于2019-12-01 18:26 被阅读0次

何悦

人们总是说乡下的人文盲,意思里面总会有种贬义的意思。暗含着对乡下人愚蠢的一种不屑。但实际上乡下人不识字,不代表着愚蠢。他们只不过是不需要。乡土社会中的人们生于斯,死于斯,生活在一个满是熟人的社会中,他们认识每一个周围的人,认识这狭小的地方的每一条路。他们把要传达的信息通过口语表达出来,文字的重要性比较小。在乡土社会中,一个人没有了记忆便很难在社会中立足。因为每一个人的记忆中都蕴含着一整套系统的生活方法,是祖祖辈辈通过口口相传流传下来的安身立命的方式。记忆是一个民族所传承下来的文化,是世世代代沟通的桥梁,是先人们踏出来的路。人们通过口口相传,把自己积攒的经验传给下一代,打破了今昔之隔,世代之隔。人们依靠前人的经验安心的生活着,走着前任固有的生活道路,也许中国人侵略他人的思想薄弱,就是因为乡土社会的本质吧。

既然人们生活在一个熟人社会中,必然有人与人之间的联系,于是就有差序格局,与西方的团体格局不一样。差序格局是犹如你抛出一个小石子,调入湖中引起的一道道波纹,自己是波纹的中心,由中心向外,越推越远,越推越薄,推己及人,这就是基本的差序格局。在这中格局下,人的个人主义就尤为明显,越靠近圆心的人越重要。每个人都会以自己为中心,把道德范围依着需要推广缩小。不同于西方社会,西方社会中人人都是平等的。于是就有了克己复礼的说法。在现代社会中,人们会把国家看做高于任何小团体的团体。然而在乡土社会中,人们可以为自己牺牲家,为家牺牲族。

传统西方社会的团体格局中为了维系这个团体的正常运转,每个人都是平等的,每个人都要遵守一定的规则,有条文明确写着的社会规则,即为法律。然而在一个没有共同的神的信念的乡土社会,人们靠传统,靠道德来维系社会发展。然而者之间的准绳道德却是与个人的私直接挂钩的,是与差序格局关系挂钩的。由此被人的父亲贪污被制裁了,自己的父亲贪污却纵容着,于是乡土社会便更加不公平了。

相关文章

  • 回归乡土社会

    回归乡土社会——读《乡土社会》有感内容提要:《乡土中国》是费孝通老先生研究中国基层社会传统的社会学著作,浓缩了中国...

  • 乡土中国有感二

    何悦 人们总是说乡下的人文盲,意思里面总会有种贬义的意思。暗含着对乡下人愚蠢的一种不屑。但实际上乡下人不识字,不代...

  • 《乡土中国》:从土地发展出来的人情世故

    从农村出生的我,看了《乡土中国》特别有感触。 1.乡土本色 从基层上看去,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 中国历史追溯到上古...

  • 最浓人情味,最淡爱与自由

    ——读《乡土中国》有感 生于斯,长于斯,殁于斯,也许更好的诠释了乡土生活吧。因为农耕文明...

  • 斌宝的:读《乡土中国》有感

    读《乡土中国》有感 新高一 **斌 最近读了乡土中国这本书,第一感觉是和以前读过的书都有些不同,比起以前读的书...

  • 乡土本色,中国情怀

    ——读《乡土中国》有感 最深奥的道理,往往只需要最简单、最朴实的语言,...

  • 乡土中国(二)

    第二遍阅读时,我试图在理解每个章节的点的基础上,再把全文串成一条线。 费老对这边著作可以说是呕心沥血,对中国...

  • 读《乡土中国》 有感

    文/吴蔚 进入大学一学期以来,学院老师为我们推荐了不少书籍,许是因为自己生长在乡下,便对费孝通先生所著的《乡土中国...

  • 读《乡土中国》有感

    阅读完一本书后有感而发而形成读后感,而《乡土中国》应该是迄今为止感触最多的一本了。大概是因为它的通俗,它的土气...

  • 读《乡土中国》有感

    初读《文字下乡》和《再论文字下乡》,只对先生所提观点一百个不赞同。先生在两篇文章中分别从“时间阻隔”和“空间阻隔”...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乡土中国有感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rftg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