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道学•国学•养生
《黄帝内经》:性命之道

《黄帝内经》:性命之道

作者: 玉堂中医 | 来源:发表于2017-11-04 08:08 被阅读86次

前几天一直在想要写些什么,想来想去还是继续写读《黄帝内经》的读书笔记。一来作为中医,总得务点正业。二来可以督促自己好好研读中医。

就拿《黄帝内经》来说,不同的时间读,会有不同的感受,过去所认为的“正确”解读,也许现在发现就是“错误”的。过去所认为的“错误”解读,也许在遥远的未来,发现当初理解的又是“正确”的。

很多事如同这般,今日是,明日非。今日非,明日是,谁又说得清楚?因此,我所言所写,只是一种参考。

对于《黄帝内经》这本书,就产生的年代来讲,一说成书于战国时期,一说成书于西汉时期。因此要研读这本书,就得用战国、秦汉时期的各种书籍来对比研读,同时加上历代医家的各种注解。至于什么静坐内观,事出有因,查无实据,皆不在讨论范围。若诸君相信静坐内观,又何必来我这多言。

正文:

这次我读的是张景岳所编辑注解的《类经》。他在第一篇中写到:

类经者,合两经而汇其类也。两经者,曰《灵枢》,曰《素问》,总曰《内经》。内者,性命之道,经者载道之书。平素所讲问,是谓《素问》。神灵之枢要,是谓《灵枢》。

何解?

在人类的思维方式中,有一种思维方式是大家都共有的,就是分类。

就好比说:

人有亲疏远近,三六九等之分。即根据与自己的亲密程度,将人进行分类,每个人有每个人的分类方法,不信?你打开你的QQ看看。

景岳先生在编辑注解《类经》时,跟据自己的领悟,将《灵枢》、《素问》混合放在一起,进行了分类。所以第一句说的是‘合两经而汇其类也’。

通读全文,按照先后顺序,分为了以下几类,即摄生、阴阳、脏象、脉色、经络、标本、气味、论治、疾病、针刺、运气、会通这十二类。

这十二类看下来,很清晰的发现,这是一条一以贯之的路线:

即从如何摄生,到如何诊断疾病、如何辨证疾病、如何治疗疾病、如何融会贯通(会通)的整体过程,相当于告诉了我们如何塑造整体观念的方便法门。

当景岳先生整理并分享出了他的观念以后,就开始分析说《黄帝内经》这本书,到底在讲啥:

内者性命之道,经者载道之书。

什么叫做性命?什么叫做道?

《中庸》讲:

天命谓之性,率性谓之道,修道谓之教。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

再结合上面我们所看到的目录,就会发现一个很清晰的脉络,即摄生就是在讲性命,而按照摄生的方法去做,就是在修道,修性命,只不过修的是医道,或者叫从医入道。

因此,《黄帝内经》这个内经二字,可以翻译为:从自我摄生开始,按照既定的道路(经),日复一日的坚持学习、锻炼,进入医道是迟早的事。

那问题就来了,什么叫做既定的路线?

这不得不说到《素问》、《灵枢》。原文说:

平素所讲问,是谓《素问》。神灵之枢要,是谓《灵枢》。

什么意思?我就讲两个故事来说明。

有次我约一个女性朋友出来吃饭,在这个过程中聊到了养生的话题。

她叹气的说:“现代女性的问题真多啊,像我身边的朋友,好多都查出来各种疾病,你说养生到底能预防不?”

我想了会说:“严格来说,一般的养生没啥用,还不如嫁个好老公天天被哄着。”

她愣了一会说:“对哟,上次我老公说,婚姻好的女性很少有妇科病。因为身心时常处于平和的状态。接着我就问他,‘我以后会得妇科病么?’,他居然默然不对。”

我举这个例子就是再说,

素就是日常,问就是说话,意思是说当你把日常生活中的所有事情都处理得很好,大家都受益的时候,你想生病都比较难,而要把事情处理得好,沟通是很大一个问题。(即平素所讲问)

那什么叫《灵枢》?

国庆在北京,跟一个朋友聊天,期间我就问了他一个问题,

我说:“假如你喜欢扶阳,有40年的行医经验,擅长用附子、干姜。当你遇到病人的时候,在你的思维意识中,你会想到用熟地、麦冬等滋阴药材?”

他沉默了一会说:“想不到,我的行医经验将我的思维固化了。

我立刻答道:“这个就是有灵而无枢。灵就是思维方式,枢就是要学会变通,即是要学会具有灵活变通的思维方式。就好比一个病,你能扶阳的方法治好,也能用滋阴的方式治好,也可以用攻下的方法治好,而不是拘泥于一招一法。当然你要是只想治病,不要思想,也是没有问题的。”

相关文章

  • 《黄帝内经》:性命之道

    前几天一直在想要写些什么,想来想去还是继续写读《黄帝内经》的读书笔记。一来作为中医,总得务点正业。二来可以督促自己...

  • 黄帝内经初识

    人生之道见《道德经》,而人体之道须见《黄帝内经》。 古人通过观察自然、生活、人体,归纳总结的《黄帝内经》,从养生的...

  • 【品评《黄帝内经》,觉悟养生之道】

    【品评《黄帝内经》,觉悟养生之道】 一、品《黄帝内经》 《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和《神农本草经》是中...

  • 音声之道

    “天有五音,人有五脏......人与天地相应” ---《黄帝内经》 “自然之道,养自然之声” ---《黄帝内经》 ...

  • 《阴符经》上篇

    观天之道,执天之行,尽矣。 性命之道,一天道也。天之道,阴阳之道耳。修道者能知天道之奥妙,而神明默运,窃阴阳之气,...

  • 昔者圣人之作《易》也,将以顺性命之理

    《说卦传》第二章笔记 昔者圣人之作《易》也,将以顺性命之理。是以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

  • 为什么要读黄帝内经?!

    《黄帝内经》是一本黄帝研习生命之道的学习笔记。 《黄帝内经》不是高悬琼阁寂寞的圣典,而是能温暖我们...

  • 《黄帝内经》与脾土为王

    平衡养生 《黄帝内经》说:“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 “人过四十,阴气自半”,《黄帝内经》的养生观念与《...

  • 《黄帝内经》与《易经》里的养生之道.pdf 免费下载

    下载地址:《黄帝内经》与《易经》里的养生之道[www.rejoiceblog.com].pdf

  • 《黄帝内经》——夏天养生之道

    夏天到了,我摘录了《黄帝内经》的夏天养生之道。黄帝内经的原文为古文,因此,对其理解各人不尽相同,本人比较喜欢徐文兵...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黄帝内经》:性命之道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scfm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