膾,就是生肉,包括生魚片,有時也寫做“鱠”。《漢書·東方朔傳》曰:“生肉為膾。”有的肉比較鮮嫩,蒸煮烹飪以後就喪失了原味,比較適合生吃,特別是鮮魚。生吃的肉,屬於典型的好吃難消化,所以切得越細越好。
中國飲食傳統,為了幫助平衡、消化寒涼、生冷的生魚片,就是用辛溫芳香的中藥佐餐的。按照《禮記》的規矩:“膾,春用蔥,秋用芥。”
現在,大家吃生魚片的時候都知道要蘸著芥末吃,就是唐朝的吃法。芥末辛辣芳香,走竄開竅,在外能讓人涕淚交流,在內能溫暖腸胃,發動氣機,以便消化生冷。除了芥末,在生魚片盤的四角通常會放一小撮紅色薑片,這是用糖醋醃制過的生薑,類似我們吃的糖蒜。甜薑功效類似於芥末,但是比較溫和,可以溫胃散寒,止痛止嘔。另外,在每個生魚片的下面,都有一片綠色的葉子,那是中藥紫蘇葉,應該用它卷著生魚片一起吃。千萬不要把它當成可有可無的裝飾點綴。紫蘇是辛溫芳香的,善於解魚蟹的毒,很多人吃海鮮出現腹痛、腹瀉、嘔吐、發癢等症狀,服用紫蘇就能緩解。最後,在生魚片的盤底,都鋪著白色的蘿蔔絲,日本人管白蘿蔔叫大根,清脆辛辣,能消食化積。吃完生魚片嚼嚼蘿蔔絲,算是收尾。一頓生魚片有這四味中藥相佐,才算是中正平和。
炙是會意字,從肉從火,小篆字形象,肉在火上烤。成語“炙手可熱”就是形容火焰輻射和熱氣上炎的狀態。炙也就是把生肉烤熟了,趁熱吃。至於烤得幾分熟,那還是看個人喜好。趁熱吃的話,味道鮮美,油脂也不會凝固,也好消化。
炙的功能還在於把肉裏面的油脂榨出,減少油脂的攝入。其次,炙烤的時候加入香料比如小茴香、辣椒有助於消化。另外,最主要的就是火烤會出現的焦脆,其功效類似鍋巴、飯焦,能幫助消化肉積。
古人炙肉用木薪炊火,講究慢工細活,這樣烤肉油出、味入、皮焦、裏嫩。現代人心急浮躁,用的是電火、煤火、微波,不是半生不熟,就是烤得焦黑糊爛,味道苦澀難吃不說,還容易誘發疾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