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合之众》这本书需要辩证的来看,里面的很多观点未必是正确的。这本书出版的比较早,后续陆续被后人批判,也慢慢的有人在书的前篇就给出了辩证的观点,以及告知要小心的理解书中的内容。
我自己读了之后也发现确实是这样的,书中的很多观点看起来只是作者的个人观点,并未有深刻的实验例证。作者给出的例子也可能只是跟他观点有相关性的故事,并未有严谨的实验验证。所以整篇通读下来之后,感觉就是作者把他个人对于群体的认识、看法和理解写著了出来,但是影响力却实在深远。
因此对于书中的观点要选择性的进行接受。比如 “孤立的他可能很有教养,但在群体中,他就变成了一个行为受本能支配的野蛮人。他表现得不受控制,残暴而狂热,同时也将原始人的热情和英雄主义表现出来,和原始人更为相似的是,他很乐意使自己被各种言论和形象所打动,而组成群体的人在孤立状态时,这些言辞和形象对他根本没有任何影响。” 每一个人都一直生活在群体中,不同的时间作为不同群体的一员,如果按照作者说来,那什么时候才是孤立的他,又如何体现出不同群体的特质差异。从群体角度来看,个体要融入群体,表现出群体的普遍特质;但从个体来看,群体是由每个个体组成的,那么群体的特质必然是受到每个个体所影响的。
个体的行为可能因为群体而放大,实际上是群体给了个体的力量支持。但未必是个体的本能,而是一种煽动。
摘取两个有用的点:
1.一个人的智力与群体智力无关,群体智力低于个体智力。
一个人的智力高低在群体中都不会有太大的区别。比如针对一件事情,让一个议会团体去投票的结果和一个普通群众的群体投票结果不会有太大差异。
群体的智力虽然低于个人,但在情感及激起行动的角度可能会表现得更好,但受环境的影响的。
这个观点目前没有想好有什么可以利用的地方,但是可以结合下面两个小点。
�用新的名称代替旧的制度。名称的威力非常的巨大,如果选择的好,它能让最可恶的事情面目一新,能被民众所接受。仔细想来,我党好像也是很好的利用了本条,就不细说了,你懂的。
�信仰的力量是最让人惊讶的,福音书上说,它有填海移山的理论。但像社会主义这种信条的问题,只能在如矿工和工厂里的工人等没有文化的阶层中得势,中产阶级的下层成员和受过一些教育的工人,不是彻底成为了纯粹的怀疑论者,就是抱着极不稳定的意见。
这个和上本书有些联系,社会主义从民众的角度来看,是国家给民众找了一个信仰,单个民众都期盼国家可以更加公平的分配资源。而国家正是利用这一点来维系政权的稳定。
2.对于选举,用最不靠谱的哄骗手段,果断的做出断言。
除了做出断言,还要不断重复断言,让这种断言进行传播和感染。这就是作者提到的断言法、重复法和传染法。而如果不是用断言来回应断言,只是一味的论证替自己辩护来回应断言,就没有任何获胜的机会了。
这个可以联系辩论赛来进行思考,当轮到你进行辩论,除了稍微回应对方言论的不正确性之外,一定要提出一个强有力的断言,或者说是论点、观点,哪怕是并不完美,也非无懈可击,而且重复这个断言(可以理解成这个断言就是我方辩论的线索,哪怕只是一个很小的切入点,非常的不完美)。
还有,结合西方的选举,经常出现的问题是,总统上台后并未兑现其在竞争时承若的各种言论,甚至已经完全不在考虑之中。政府总会有方法转移视线,然后淡化。多少也是利用了这种心理。
这本书每章节分别在说群体的推断、情感等群体的不同方面。感觉有些是对的,有些是需要讨论的,所以觉得很多模糊的地方,印象就不是特别的深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