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太极
太极拳与道家内丹术揭秘•感悟篇》3

太极拳与道家内丹术揭秘•感悟篇》3

作者: 觉太极崔云鸣 | 来源:发表于2018-11-17 06:11 被阅读71次

庆幸的是,1935年赵堡太极拳名家杜元化著《太极拳正宗》一书,描绘了金刚捣碓的“背丝扣图”是七个梅花瓣的手法,揭示了三丰祖师原传金刚捣碓的修炼原理和方法。笔者经过认真研究和实践,按照该书中的《太极拳总歌》“一圆即太极,上下分两仪,进退呈四象,开合是乾坤,出入综坎离,领落错震巽,迎抵推艮兑”的七层功夫,层层研修,终于练出了七个梅花瓣的背丝扣图形。让人感到惊喜的是,张三丰祖师创造的“掤履挤按、採挒肘靠,进步、退步、右顾、左盼、中定”太极十三势,竟然全部融合在这一拳势之中,这在太极拳的拳势中是绝无仅有的。尤其是中定之后,右手掌掌心护裆(即窍对窍),左手掌心向外,其虎口对准自己的口(即口对口),然后龙虎颠倒,在胸前相交。左手掌心劳宫穴对着腹脐,左手在外,右手变拳在内,掌心亦对着腹脐,两劳宫穴重叠,再围绕中丹田黄庭宫旋转一圈至两圈,实现三家相见。笔者认为,这正是“三家相见结婴儿”的修炼之大法也!

还原后的金刚捣碓,是攒簇五行修炼之大法。最能体现三丰祖师《玄机直讲》中:“五行四象入中宫,何虑金丹不自结”和《来氏五行太极图》中“水返生金,火返生木”的“三家相见”的最佳拳势,也是对张三丰祖师原创“金刚捣碓”的复原。

近年来,我编串的98势龙虎丹法太极拳的金刚捣碓,就是按照杜元化书中《太极拳总歌》的七层功夫,层层修炼而出。张三丰祖师的太极十三势、同类阴阳的“三家相见”修炼内丹的下种与栽接之法,也自然蕴含其中。鉴于篇幅所限,这里就不再赘述了。

(三)护裆与捂裆是赵堡太极拳的特点之一

赵堡太极拳极为重视“胯”与“裆”的修炼。松腰的关键在于松胯,胯松则全身皆松,此谓“刻刻留心在腰隙”之意。

护裆与捂裆的手法是赵堡太极拳独有的特点之一。我所习练的赵堡大架太极拳的护裆与捂裆手法特别明显。那么为什么要护裆与捂裆?护裆与捂裆对修丹悟道有什么作用?

吕洞宾祖师《敲爻歌》云:

“色是药,酒是祿,酒色之中无拘束。

只因花酒悟长生,饮酒戴花神鬼哭。

不破戒,不犯淫,破戒真如性即沉。

犯淫丧失长生宝,得者须由道力人。

道力人,真散汉,酒是良朋花是伴。

花街柳巷觅真人,真人只在花街玩。”

这里吕祖说:“酒是良朋花是伴”,“只因花酒悟长生”,何为“花”?何又为“酒”呢?“花”与“酒”均为道家的隐语和暗语,这里说的“酒”,不是常人所饮的酒,而指的是“醍醐酒”,是口中的“琼浆玉液”,或称“华池神水”。凝结了内丹,筑基功夫完成,任督二脉打通之后,一得永得的金液还丹将会出现,这是进入道境的标志之一。这里说的花,不是植物生长出来的花朵,而是暗指海底穴,因该穴与人的生殖器连在一起,怕说出来丑,故以“花”代之。又由于古时无“性病”之说,而以“花柳病”称之,故有“花街柳巷觅真人,真人只在花街玩”的隐语。实为在行功走架时用手“护裆”与“捂裆”的手法。

张三丰祖师《无根树》又云:

无根树,花正青,花酒神仙古到今。

烟花寨,酒肉林,不犯荤腥不犯淫。

犯淫丧失长生宝,酒肉穿肠道在心。

打开门,说与君,无酒无花道不成。

由此可见,吕祖和张三丰论述“酒”与“花”的本意完全相同,即所谓“酒是良朋花是伴”、“无酒无花道不成”。

护裆与捂裆的目的,旨在将内药与外药相结合,实施三丰祖师所提倡的内外药合一的栽接之法,又称添油接命之道术,有利于培补元炁,促进精炁神旺盛,促使筑基功夫早日完成。诚如三丰祖师《大道论》中所云:“外药者,在造化窟(劳宫穴)由空中而生;内药者,在自己身中产。内药是精,外药是炁,内药养性,外药立命,性命双修方合神仙之道。”

我所习练的赵堡大架太极拳,在教学方面,西安任志义老师极为重视基本功的训练,要求青年人要先学一年单势之后,才能学习拳架。其中云手、野马分鬃、倒卷肱被称为“老三篇”,是最重要的基础功夫,是专以护裆与捂裆的手法修炼“栽接法”的极佳拳势,必须每天坚持单式练习。这老三篇的三种拳势,以及三开合起势与收势、金刚捣碓、高领落、海底针、左右金鸡独立等,均含有护裆或捂裆的手法。因此可以说,护裆与捂裆是赵堡大架太极拳极为重要的特点之一。

又如吕祖《玄牝歌》所云:“穷取生身受气初,莫怪天机都泄尽”,张伯端《悟真篇》中也明确地指出:“劝君穷取生身处,返本还源是药王”,此两处均是道家悟长生的机密之一。

现如今赵堡大架太极拳“护裆”与“捂裆”的特点,正是继承与弘扬了古代道家悟长生的机密手法——“穷取生身处”之真传。

(四)“手探月窟,足蹑天根,回风混合”是赵堡太极拳的风格和特点之一

张三丰祖师在《登天指迷说》中曾言:“亥子之交,剥复之间,于太阳初动兴功时,手探月窟,足蹑天根,回风混合,从此有百日功灵之妙,此金液还丹,乃阴阳五行之大道也,除此玉液、金液,性命双修,清静自然之道,余皆旁门小法。”

这段论述,蕴含着三丰祖师要求后人演练时所须遵循的道家内涵、风格及特点。

首先是练功的时间。三丰祖师认为,“太阳初动”之时,也即早上七八点钟太阳刚刚升起,为“兴功”的最佳时机。这时植物在阳光的照耀下进行光合作用,能够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此时段的空气最为新鲜,含氧量极高,双手劳宫穴可采取到高质量的日月之精华(外炁),从而达到最佳的培补效果。

其核心是要求修炼者须遵循“手探月窟,足蹑天根,回风混合”的修炼方法。

关于“手探月窟”,究竟是如何修炼的呢?

三丰祖师在《一粒黍米说》中曾言:“人身造化同天地,故人身亦有真日月,道在迩,何求之远也!”这就是说,人身亦有造化天地、日月之功能。道即在人身,又何必去舍近求远呢?因此我认为,人身的左手可以喻为“日”,右手可以喻为“月”。左手的劳宫穴可喻为“日窟”(造化窟),右手的劳宫穴可喻为“月窟”(造化窟)。我们在行功走架之时,凡是出现双手掌心阴阳相照的手法,即是“手探月窟”的功法。由于赵堡太极拳代代秘传的缘故,如今还保留有三分之一的拳势含有“手探月窟”的手法。其中以低探、中探、高探、左探、右探为特色的“高探马”拳势最具代表性。其次闪通背、十字手、十字单摆莲、白鹤亮翅、斜行、懒扎衣、金刚捣碓、左右进步冲拳、喜鹊蹬枝、玉女穿梭、扎七星、上步七星掌、三开合起势与三开合收势等势,均含有“手探月窟”的手法。故可以说,“手探月窟”是赵堡太极拳的风格和特点之一。

什么是“足蹑天根”?

首先要搞清楚何为“天根”?天根,老子称其为“天地根”,就是“海底穴”。所谓“足蹑”就是小心翼翼、蹑手蹑脚的意思。其与太极拳的术语“迈步如猫行”有异曲同工之妙。亦即将足跟轻轻地抬起,让其与天根靠近。三丰祖师 我们在行功走架之时,遵循“手探月窟,足蹑天根”的修炼原理和手法,左手掌心的“日窟”与右手掌心的“月窟”,在相互对照、相互吸引的过程中就会产生氤氲的内炁与外炁,在铅汞交媾的过程中会形成一股含有内外炁场、电磁场和风场的混合场,使其在自己的胸前(怀内)、腰裆前旋转、回荡……这种“回风混合”的混合炁场,十分有利于“下种法”、“栽接法”和“三家相见”的得外炁效果,更有利于凝结内丹和筑基功夫的完成。在性命双修的前提下,完成筑基功夫,实现了金液还丹、玉液还丹,打通阴跷一脉之后,继而打通奇经八脉,就能登堂入室而进入道境。

由此可知,具有“百日功灵之妙”的“手探月窟,足蹑天根,回风混合”的拳理、拳法是赵堡太极拳较为典型的风格和特点之一。

此外,清代乾隆版《吕洞宾全集》一书中有关丹诀:“山上长男骑白马,水边少女牧乌龟”(即斜行、倒卷肱势),“青龙乘火铅作汞,白虎腾波汞作铅。欲得坎男求配偶,须凭离女结因缘。”(即杜元化传金刚捣碓势),“又不知反阴之龟,回阳之雁”(即斜行、倒卷肱势),“酒是良朋花是伴,花街柳巷觅真人,真人只在花街玩。”、“无中生有还丹象,阴里生阳大道基”(护裆与捂裆的拳势皆是也),“水中白雪微微结,火里金莲渐渐生。”、“有畛有园难下种,无根无脚自开花。”(即十字手的火里栽莲法),“朱顶鹤来云外接,紫鳞鱼向海中迎。”、“若要自通云外鹤,直须勤炼水中金。”(即云手和野马分鬃),“降龙须要志如天,伏虎心雄气似烟。痴蠢愚人能会得,管教立地作神仙。”(即伏虎势),“正心收住黄龙髓,张口擒吞白虎浆。不是圣师当日诀,谁能做得这文章。”(即斜行势),“两口相逢是吕嵓,诸人识得莫胡谈。离中力量人难敌,能把乾坤一担担。”(即反掌单鞭势),“同类铸成驱鬼剑,共床作起上天梯。”(即三峰采战术),“大道玄机颠倒颠,掀翻地底要寻天。龟蛇共穴谁能见,龙虎同宫孰敢言。”(即倒卷肱、海底针、闪通背、斜行、高领落势)。

张三丰祖师《玄机直讲》有关丹诀“五行四象入中宫,何虑金丹不自结。”(即杜元化传金刚捣碓和三峰采战术),“峨眉山上紫霞飞,霞飞化了红炉雪,龙吟逼,虎啸迫,灵龟吸尽金乌血。”、“若追二炁归黄道,三家相见仙胎结。”、“乌八两,兔半斤,二物同入戊己村。两头武,中间文,四象擒来一处烹。”(即三峰采战术),“青龙喜,白虎恶,青龙缠定乌龟壳。”、“欲向西方擒白虎,先往东家伏青龙。类相同,好用功,外药通时内药通。”(即斜行势),“龙虎上下转升腾,海底灵龟弄星月。”(即海底针转闪通背势),“铅投汞,配阴阳,法象玄珠无价偿。此是家园真种子,返老还童寿命长。”(即高探马、闪通背、高领落、三开合起势与收势),等等。

上述可知,古传赵堡大架太极拳套路中的部分拳势的内涵、修炼方法、风格,与吕祖和张三丰祖师对同类阴阳龙虎丹法的描绘与诠释,奇迹般的相吻合,足以说明太极拳与道家、道教内丹术的修炼有其深刻的渊源关系,是符合事实的,并非捕风捉影、故弄玄虚。

综前所述,赵堡太极拳自明代万历年间,蒋发先师到山西太谷县跟随王宗岳学艺七年。返里后,将张三丰祖师创造的龙虎丹法太极拳带回了河南温县。直到抗日战争爆发,第十代宗师郑伯英才将此术带到西安,再由任志义老师将赵堡大架传给我。此拳历经四百余年在赵堡镇的代代秘传,相对其他流派,异化现象较少,从总体上看,保留三丰祖师太极拳原始风貌和精髓相对较多。以上赵堡太极拳的内涵、风格、特点及流传史等足以证明,武当赵堡太极拳是张三丰祖师嫡传的龙虎丹法太极拳,是太极拳之母拳。

四、文后寄语

陆西星《玄肤论》关于古代道家先贤的丹法曾作了深层次的诠释: “丹有三元,皆可了命。三元者,天元,地元,人元之谓也……天元谓之神丹……地元谓之灵丹……人元谓之大丹”,“预修仙道,先尽人道”、“人道不修,仙道远矣!”

道家同类阴阳的龙虎丹法,属于人元大丹的修炼范畴。但其仅属初级功夫,只有在人元大丹完成后,才能转入中层功夫地元灵丹道法的修炼;地元灵丹完成后,方可转入上层功夫天元神丹道法的修炼。这是一个由外到内,由表及里,由后天返先天,层层深入,天人合一的系统工程。古人根据修炼层次不同,将修炼者分为“鬼仙、人仙、地仙、神仙、天仙”五个等级。使得古往今来无数文人雅士、英雄豪杰为之心生敬仰、梦寐以求。

早在2500年前的春秋战国初期,孔子带着弟子从鲁国到周朝国都洛邑拜访老子后,感慨地说:“吾所见老子也,其犹龙乎?学识渊深而莫测,志趣高邈而难知;如蛇之随时屈伸,如龙之应时变化。老聃,真吾师也!”,孔子又曰:“朝闻道,夕死可矣!”,足见孔子对老子渊博的知识肃然起敬,对老子道术和玄妙的道学理论的向往之深就可见一斑了。

我的小周天是十余年前打通的。1999年春天的一个下午,我坐在沙发上打盹,正值如梦初醒之时,自觉下丹田有一粒黍米大小的“璇玑”,犹如一个小炁团似的突然旋转起来。似有如醉如痴,炁遍周身之感。从此我的任督二脉(俗称小周天)打通了。紧接着产生了由天庭流下来的金液还丹,丹家称“琼浆”,此琼浆在前三年特别浓郁香甜,且是一得永得,永不消退。道家称之为“三年哺乳”。四年后,我自觉印堂上常有夜光出现。每当在夜晚一阳初始如梦初醒之时(丹家称活子时),常会因静极生动的缘故,这时在下丹田的璇玑会旋转起来,除能带动真炁运行全身的感觉外,会觉印堂上发出一束金光,犹如一轮小明月照耀在墙壁上,约半分钟就渐渐地消失了。早期我认为这是进入道境的一种美妙景象,当时还甚为高兴。后来才得知虽然这是进入道境的标志之一,若长期出现则是一种魔难。古代圣贤早有警示:“嗜美景时须谨慎,切防危险莫遭伤”(《吕洞宾全集》第172页)。其实,这时我的身体也受到一定程度的伤害。为了走出险境,我只能在道书中寻找答案。后在吕洞宾《真经歌》“遍体热,似笼蒸,回光返照入中宫”的启发下,才恍然大悟,在出现这种美妙景象之时,必须意守中宫,才能将此金光收回,让真炁沐浴自身,藏而不露,方可免遭魔难。凝结了内丹,完成筑基功夫,打通小周天,实现一得永得的金液还丹,可算是初步跨入了道境,固然可喜可贺。但事物总是有两面性,不然古代道家的先辈们,为什么异口同声地指出应立即转入“九年面壁”的艰苦磨砺阶段呢?为什么古人要提出“鬼仙”这个让人毛骨悚然的修炼层面呢?

近百年来,太极拳和内家拳功夫绝伦、声名远播的名家之中,不乏有个别人在不知不觉中凝结了内丹,步入了道境。但往往由于不知此时应淡泊无为地处理一切事物,更不知此时应按照道家始祖老子的至理名言“进道若退”、“道隐无名”,静下心来进入“九年面壁”的性功修炼。从而造成一些名家未逾六旬就不幸早逝,这是多么遗憾的事啊!

所以要想平安度过“九年面壁”阶段,合理的修炼方法犹为重要。以下三点是古今达士的经验总结,以及笔者的实践与感悟,可供同道们参考:

第一,立即改平卧为侧卧。平卧的睡姿,道家称为“死睡”,容易出现“走丹”的偏差。所谓走丹即是在凝结内丹的初期,由于如黍米大小的内丹(璇玑)极不稳定,常会在腹部游串。而一旦脱离本位(下丹田),进入别的脏腑将极其危险,道家称之为“游魂”。若长期不能扭转这种危险局面,则易患便溏、哮喘等病,严重者将可危及生命。所以历代道家要求修炼者必须做到:“站如松,坐如钟,卧如弓”,才能保证筑基功夫完成后的修炼者不出偏差或少出偏差。实践证明,中国古代道家强调“卧如弓”的睡眠姿势是科学的。其标准姿势为:身体向右侧卧,屈右腿,左腿伸直;屈右肘,手常托于头下;左上肢伸直,放在左侧大腿上。这种右卧势睡姿,有利于保护心脏和气沉下丹田,更有利于实现腹式呼吸和胎息的修炼。

第二,实践证明,行、住、坐、卧,应以“神守中宫,意沉海底”,静心温养“阴跷一脉”,是九年面壁性功修炼的核心理论。诚如吕洞宾祖师《谷神歌》所云:“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若人能守一,只此是长生。”(详见本书附录四《吕洞宾祖师主要修炼著述》)

第三,在九年面壁期间,应以老子《道德经》“进道若退,道隐无名”作为处世之座右铭,以“致虚极,守静笃”反观“玄关一窍”为圭臬,以“真常应物,真常得性,常应常静,常清静矣”为修真之方略。每天适度盘腿静修,旨在“永镇下田”,使阴炁下降,阳炁上升,会有自下而上的“升腾”之感。无须到深山老林“守静孤”,也能完成人元丹法。自然可以步入地元丹法、天元丹法(粉碎虚空)之中上乘境域。腹式呼吸和胎息亦随之而形成,丹田和尾闾火炽,和炁自然上朝,三田返复,三花聚顶,粉碎虚空,脱胎换骨。继而阳长阴消、体返纯阳、身轻体健,飘飘欲仙之风貌并非遥不可及,这一修炼过程可谓“果生枝上终期熟”,是瓜熟蒂落、自然而然、顺理成章的事。

以上三法并用,方能平安地度过九年面壁难关。

待炼至“炼虚合道”即“粉碎虚空”(阳神出窍)的上乘领域之后,方可由“必然王国”过渡到“自由王国”。功修此时,经过“九年”的磨砺之后,阴炁散尽,体现纯阳,脱胎换骨完成,正所谓苦尽甘来,“大丈夫功成名遂”之日终于来临。诚如陈抟老祖《指玄篇》所云:

“若得心空苦便无,有何生死有何拘。

一朝脱下胎州袄,作个逍遥大丈夫。”

这里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凡是高血压、糖尿病患者或对道家的内丹术理论缺乏足够认识以及40岁以下的太极拳爱好者,不宜以修丹为主,应以强身健体提高拳艺为主,避免出现不必要的偏差,反而会伤害自己的身心健康。

2009年国庆期间,我与妻子回老家河南三门峡市省亲。在表姐、姐夫和外甥的陪伴下,游览了灵宝市的名胜古迹函谷关,这是春秋战国时期的秦国尹喜(又称尹文始)守卫的“函关古道”。此处地势险要,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兵家必争之地,是老子当年撰写了《道德经》五千言的地方,是中国“道家之源”。如今已成为全国道家和道教文化遗产的游览圣地之一。

这次游览增强了我对道家炼丹术的中上乘功夫:中黄、玄关一窍、腹式呼吸与胎息等深层次探索的信心和勇气。

当代的真修实炼者田诚阳道长在《中华道家修炼学·大妙中黄贵》的备注中说: “此炁透‘中黄’之景也。中黄,又称黄中、中道、黄道、正黄、正脉、黄脉、真黄、橐龠、真橐龠等。乃系处于人体之正中大脉(而非冲脉或中脉),而络通于四肢。固其脉联络七门,即天门泥丸、地门尾闾、中门夹脊、前门明堂、后门玉枕、楼门咽喉、房门绛宫等。五脏六腑皆通焉,故历代炼家多重此脉,且视为不传之秘……《周易参同契》‘黄中渐通理,润泽达肌肤。’……此脉修通,心肾二炁即无阻隔,全身关窍俱开,一炁遍达周身。‘先天一炁,自虚无中来’即在此一路。丹家或谓之‘大周天’”。

中黄打通,玄关一窍打开之后,橐龠(即腹式呼吸)将会随之而产生。橐龠出现,胎息亦随之而现。胎息即婴儿在母体通过脐带进行绵绵若存的一种呼吸方式。道家称其为真息。田诚阳道长又说:“一般人的呼吸,最多可以深入到下丹田,非得中宫黄庭穴开通之后,真炁方能畅达四肢,才能下达之踵(脚后跟)”。

中国近代道学大师陈撄宁先生说:“真息与凡息,是呼吸的两种层次。真息细微,凡息粗重;真息深长,凡息浅短;真息缓匀,凡息急促……比如山中石头缝里流出来的泉水,就是真息。江河之中波涛汹涌的流水,就是凡息。”(田诚阳编著《仙学详述》第36页) 式一子说:“凡息者,呼吸也,人所易知;而凡息中之真息,惟修真者能知之;至真息中之无息,无息中之不息,非真人莫辨。虚极静笃之时,凡息除而真息见;杳杳冥冥之中,真息现而无息立;绵绵密密之顷,无息安而不息转。知转息,即知转识;知转识,即知转几,知几其神乎!”(见胡孚琛著《丹道法诀十二讲上卷·胎息概论》第92页) 在性命双修的前提下,导引阴跷一脉,开关展窍,中黄打通,玄关一窍打开之后,奇经八脉即大周天亦随之而打通。夜间丑时至寅时,每当如梦初醒之时,因静极生动,在璇玑旋转的带动下,常有真炁沐浴全身,有如醉如痴之感,诚如丘处机《大丹直指》所云:“所谓‘天根月窟闲往来,三十六宫都是春’。得之者身轻体健,容衰返壮,昏昏默默,如醉如痴,此其验也。”(田诚阳著《道经》509页)。 古代道家先贤推崇“地仙、神仙、天仙”之中乘与上乘功夫的真人(即真炁运行全身之人),体内会有什么样的生理变化?精神又会有何等的提升呢? 清代乾隆年间出版《吕洞宾全集》一书中,其师正阳真人钟离权《论证验》一文中有较翔实的记录。虽在个别论述中有道教信仰色彩,亦有人为拔高之嫌,但从整体而言还是有一定的参考价值的,摘录于下,可供同道参考。 钟离权曰:“始也,淫邪尽绝,外行兼修,采药之际,金精充满,阴魄销融。次,心经涌溢,口出甘液。次,阴阳击搏,腹鸣如雷。次,魂魄未定,梦寐惊恐。次,或生微疾,不疗自愈。次,丹田夜暖,形容昼清。次,若处暗室而神光自现。次,若抱婴儿而上金阙。次,雷鸣一声,关节通而惊汗四溢。次,玉液烹炼,成凝酥而雪花散坠,或化血成乳而渐畏腥膻,或尘骨将轻而渐变金玉。次,行如奔马。次,对景无心。次,吹气疗疾。次,内观明朗。次,双睛如漆。次,绀发再生。次,真气足而常自饱。次,食不多而酒无量。次,神体光泽,精气秀媚。次,口生异味,鼻有异香。次,目视万里。次,瘢痕消灭。次,涕泪涎汗皆绝。次,三尸九虫悉除。次,内志清高,上合太虚,凡情皆歇,心境俱空。次,魂魄不游,梦寐自绝,神采精爽,不分昼夜。次,阳精成体,灵府坚固,寒暑不犯,生死不干。次,嘘呵可乾外汞。次,神光常生坐卧。次,静中时闻天乐,金石丝竹之清,非世所常闻。次,内观或游华胥,楼台殿阁之丽,非世所常见。次,见凡人腥秽。次,见内神出现。次,见外神来朝,功圆行满,膺籙受图,紫霞满目,金光罩体,或见火龙飞,或见玄鹤舞,彩云缭绕,瑞气缤纷,天花乱坠,神女下降,出凡入圣,逍遥自然,此乃大丈夫功成名遂之日也”。“钟离悉以上真玄诀传授,吕祖一一领悟”。 道家始祖老子提倡“长生久视”的理论是正确的,是符合人体生理科学的。所谓“长生”不是永生,而是尽可能地延长修道者的生命。所谓“久视”,是人活到耄耋之年,通过修炼,眼不花、耳不聋,会有返老还童的状况出现。 老子的道术:“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道德经》第四十二章)、“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强曰‘道’,强为之名曰大。 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德经》第二十五章)、“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言数穷,不如守中。”(《道德经》第五章)、“是谓深根固柢,长生久视之道。”。“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等是修道者的纲领性文献,是修炼人元大丹、地元灵丹、天元神丹的修功指南。若从微观上再按照吕洞宾和张三丰祖师的下种和栽接法修炼内丹,待内丹生成后,打通了大小周天,进一步修炼地元丹法和天元丹法,那么身心俱佳,超常规、高质量、逾超百岁的“长生久视”是完全可以实现的。 海内外的各流派太极拳、内家拳和气功的爱好者,为了避免出现“练拳不练功,老来一场空”的晚年遗憾,若能在修炼各自的拳法和功法之余,将张三丰祖师的“三峰采战术”和吕洞宾祖师的“口对口、窍对窍”作为重要的辅助功法,也就是用双手导引阴跷一脉,单独修炼,以弥补自身功法之不足。若能做到“莫厌秽,莫计较”,不厌其烦地寒暑不移,经常双手反复画立体式圆圈,我坚信,数年之后,将会因凝结内丹而完成筑基功夫,待渡过“九年面壁”的磨难时期,玄关一窍打开之后,奇经八脉随之打通,即可登堂入室,步入修丹悟道的中上乘境域。诚如田诚阳道长所云:“常人阳气不足,阴气有余,致八脉闭而不开,只行十二经络。惟修士以非常手段,积累阳气,点化阴质,冲开八脉,则全身气通无阻,体返纯阳。各种修炼关窍,总不离八脉,故可以由此得道。”(田诚阳著《道经知识宝典》509页、510页) 内丹术是道家文化中最为核心的理论,修炼的是以凝结内丹为目的的人元丹法。它也是融周易、黄老、炉火为一体,性命双修、天人合一的人体生命科学,有其内在的形成和发展规律可循。掌握了内丹生成的原理和方法,就是掌握了打开凝结内丹大门的金钥匙。我经过多年孜孜以求地探索和实践,终于揭开了凝结内丹的核心理论——同类阴阳之三家相见龙虎丹法的“下种”和“栽接”修炼之奥秘。

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国著名科学家、“两弹一星”元勋钱学森院士,曾对继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十分关注。特别是对中国古代道家、道教的内丹学的研究极为重视,他曾对中国社会科学院的道学专家们,在继承的基础上能够破译和发展,寄予很高的期望。他认为这是一项关系到人体生理科学的大事,一旦这一神秘面纱被揭开,对提高人们自身的免疫力、促进人类健康长寿,有其积极的现实意义。他说:“这是一件影响深远的工作,我们要奋力去做,由整理材料入手,建立起唯象气功学,有了这个体系,然后再变为真正的科学,那就是科学革命了。到那时,我们这些炎黄子孙也将无愧于自己的祖先,应该闻名于世了。”(王沐著《内丹养生功法指要·前言》2008年东方出版社)

吾今冲破因循守旧陋习的羁绊,突破世代道家、道教修丹悟道绝密理论秘而不宣的禁区,愿将我的研究成果与道友们共同分享,乐见徘徊在道学门外的道友们,能够便捷地掌握凝结内丹的有效方法,让更多的同道、知音能够步入道境,奉献出我的绵薄之力。

生命对于每个人都只有一次。因此,我们人人都应该爱护之、珍惜之。在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今天,为了延长寿命,更好享受人生的快乐和幸福,吾以真实的感悟、真挚的情谊,尽量以浅显易懂的语言,揭示中国道家内丹术修炼的奥秘,弘扬中国古代道家文化理论之精髓。最后祝愿海内外的太极拳、内家拳、气功、道学研究者和实践者,人人都能登堂入室,长生久视。 戚建海2011年3月28日

于成都静远堂

附言:

我写这篇《感言篇》,承蒙赵堡太极拳同门知音,赵堡小架第十二代传人,原河南沁阳一中分校副校长 谢元鸿先生提出了宝贵的修改意见。为此,特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西安西北大学出版社工作的表弟张广汉(赵堡大架太极拳第十二代传人),应邀专程赴川,特为本《感言》做了修订和补充。

学生章宇、淳婷夫妇参与了《感言》的修改、校对工作;在设计院工作的学生王华绘制了《来氏两仪太极图》、《来氏五行太极图》和《龙虎交媾图》;成都中医药大学的学生梁伟力和四川海影数码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廖雨洪等学生进行了部分修改和校对工作;学生王黎新赠予了道家修炼内丹的重要参考史料。对此一并表示感谢!

华西隐士戚建海于成都静远堂

2011年3月28日

相关文章

  • 太极拳与道家内丹术揭秘·感悟篇1

    太极拳与道家内丹术揭秘·感悟篇》 戚建海 《太极拳技击和炼丹术之奥秘》一书,承蒙台湾杨氏太极拳第五代传人,台湾郑子...

  • 《太极拳与道家内丹术揭秘•感悟篇》2

    《太极拳与道家内丹术揭秘•感悟篇》 戚建海 (二) 的内涵相对就容易理解了。 同类阴阳铅汞交媾之龙虎丹法的修炼方...

  • 太极拳与道家内丹术揭秘•感悟篇》3

    庆幸的是,1935年赵堡太极拳名家杜元化著《太极拳正宗》一书,描绘了金刚捣碓的“背丝扣图”是七个梅花瓣的手法,揭示...

  • 【缘悟】元神链接——《大小周天功法》

    内丹术修炼:大小周天功法 周天功是道家内丹术的功法。从唐代钟离权、吕洞宾创立内丹派以来,道家各宗各派都对周天功进行...

  • 练己简介

    练己是道家内丹术重要概念,其指开始修习内丹术时,通过刻苦的行为上和精神上的控制锻炼,减少排除心中杂念和情欲,从而使...

  • 内丹功法是道教传统文化的瑰宝珍品

    内丹功法是道教传统文化的瑰宝珍品! 在古代,内丹术作为道家最高的修行之术一直以来都是在极少数人中传承。许多好道...

  • 经络与太极拳修炼

    经络与太极拳修炼 2016-02-23太极拳 经络论是传统中医诊断、施治疾病的理论基础,也是道家养生术大小周...

  • 丹田

    丹田 丹田,是道家内丹术丹成呈现之处,炼丹时意守之处。原是道教修炼内丹中的精气神时用的术语,位置处于人体的黄金分割...

  • 道家追求“性命双修”,它究竟是什么?常人也能用到

    文·段宏刚 中国道家哲学里有一个著名的专业术语,叫作“性命双修”,属于道家“内丹修炼术”的修养理论和修行方法,也是...

  • 丹田

    丹田,是道家内丹术丹成呈现之处,炼丹时意守之处。原是道教修炼内丹中的精气神时用的术语,位置处于人体的黄金分割线上。...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太极拳与道家内丹术揭秘•感悟篇》3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sqbf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