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太极经典太极
张三丰-学太极拳须敛神聚气论

张三丰-学太极拳须敛神聚气论

作者: 觉太极崔云鸣 | 来源:发表于2018-08-27 23:20 被阅读74次

太極之先,本為無極鴻蒙一氣,混濁不分,故無極為太極之母,即萬物先天之機也。

二氣分,天地判,始成太極。二氣為陰陽,陰靜陽動,陰息陽生。天地分清濁;清浮濁沉,清高濁卑。陰陽相交,清濁相媾,氤氳化生,始育萬物。人之生世,本有一無極,先天之機是也。迨入後天,即成太極。故萬物莫不有無極,亦莫不有太極也

人之作用,有動必靜,靜極必動,動靜相因,而陰陽分,渾然一太極也。人之生機,全恃神氣。氣清上浮,無異上天。神凝內斂,無異下地。神氣相交,亦宛然一太極也。故傳我太極拳法,即須先明太極妙道。若不明此,非吾徒也!

太極拳者,其靜如動,其動如靜,動靜迴圈,相連不斷,則二氣既交,而太極之象成。內斂其神,外聚其氣。拳未到而意先到,拳不到而意亦到。意者,神之使也。神氣既媾,而太極之位定。其象既成,其位既定,氤氳化生,而演為七二之數。

太極拳總勢十有三,掤、捋、擠、按、采、挒、肘、靠,進步、退步、右頋、左盼、中定,按八卦五行之生尅也。其虛靈、含拔、松腰、定虛實、沉墜、用意不用力、上下相隨,內外相合、相連不斷、動中求靜,此太極拳之十要學者之不二法門也

學太極拳為入道之基,入道以養心定性,聚氣斂神為主。故習此拳,亦須如此。若心不能安,性即擾之。氣不外聚,神必亂之。心性不相接,神氣不相交,則全身之四體百脈,莫不盡死。雖依勢作用,法無效也。欲求安心定性,斂神聚氣,則打坐之舉不可缺,而行功功法不可廢矣

學者須於動靜之中尋太極之益,於八卦五行之中求生尅之理。然後,混七二之數,渾然成無極,心性神氣,相隨作用,則心安性定,神斂氣聚,一身中之太極成,陰陽交,動靜合,全身之四體百脈,周流通暢,不黏不滯。斯可以傳吾法矣。

注:此文明确指出学太极拳为入道之基,入道以养心定性,聚气敛神为主。

练太极拳需拳功并练,拳架和打坐乃一动一静,一阴一阳,性命双修,不可偏一。

相关文章

  • 学太极拳须敛神聚气论

    学太极拳须敛神聚气论 张三丰 太极之先,本为无极鸿濛一气,混浊不分,故无极为太极之母,即万物先天之机也。 二气分,...

  • 张三丰-学太极拳须敛神聚气论

    太極之先,本為無極鴻蒙一氣,混濁不分,故無極為太極之母,即萬物先天之機也。 二氣分,天地判,始成太極。二氣為陰陽,...

  • 敛神聚气

    练功时要注意敛神聚气

  • 聚气敛神

    目光内敛,莫向外看,定要内视,眼耳鼻舌身意,全向内观,神藏心中,勿使外泄。气归腔内,

  • 太极拳要论

    太极拳要论-太极拳经全文 一举动,周身俱要轻灵,尤须贯力,气宜鼓荡,神宜内敛,毋使有凸凹处,毋使有断续处。其根在脚...

  • 太极拳要论

    太极拳要论-太极拳经全文 一举动,周身俱要轻灵,尤须贯串,气宜鼓荡,神宜内敛,毋使有凸凹处,毋使有断续处。其根在脚...

  • 太极拳学习之二十四

    太极拳歌决十三 无题二 举动轻灵神内敛, 莫教断续一气研, 左宜右有虚实处, 意上寓下后天还。

  • 1月18日:凝神敛思

    2021年1月18日 农历腊月初六 小寒节气 今日养生 宜:凝神敛思 《医钞类编》说:“养心则神凝,神凝则气聚,气...

  • 太极拳论~张三丰

    张三丰版 一举动,周身俱要轻灵,尤须贯串。气宜鼓荡,神宜内敛,无使有缺陷处,无使有凹凸处,无使有断续处。其根在脚,...

  • 张三丰太极拳经

    张三丰版 一举动,周身俱要轻灵,尤须贯串。气宜鼓荡,神宜内敛,无使有缺陷处,无使有凹凸处,无使有断续处。其根在脚,...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张三丰-学太极拳须敛神聚气论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fqxw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