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与道家内丹术揭秘•感悟篇》 戚建海 (二)
的内涵相对就容易理解了。
同类阴阳铅汞交媾之龙虎丹法的修炼方法大致有以下四种:
第一种,静止交媾法。将左右两手放在胸前的两旁,相距约一尺许,使其掌心相对,让双手劳宫穴阴阳相照,不久会有炁感和炁流产生;同时由右手的高电位到左手的低电位构成了电位差,脉冲电流就会产生。这种由炁场和电磁场构成的电场效应,就是古代道家称为同类阴阳的造化,或称同类阴阳的交媾。故用龙虎交媾、铅汞交媾、坎离交媾、男女交媾等术语来比喻。
第二种,开合交媾法。除双手掌心相对“静止交媾”的气功功法外,太极拳采用的是动态“开合交媾”的拳势。如杨氏太极拳的揽雀尾、高探马、倒捻猴、野马分鬃等就是“开合交媾”的拳势。古代道家将这种“开合”的造化原理,称为“抽坎填离”。
在太极拳由开转合的拳势中,由于双手的掌心相对照,旨在抽取右手劳宫穴坎( )中之满(阳),以弥补左手劳宫穴离( )中之虚(阴),使其左手中的离( )变成纯乾( )。道家将这种“抽坎填离变纯乾” 阴阳感通的生理现象称为“抽坎填离”,简称 “抽添”。实为由右手的高电位(高炁场)向左手的低电位(低炁场)流动所形成的电磁场(或炁场)效应。例如赵堡太极拳的单鞭一势,就是抽坎( )中之满,填离( )中之虚,变为纯乾( )的典型拳势。
关于“抽坎填离”的修炼原理,《吕洞宾全集》中亦有记载:“朗然真人曰:‘男女异室,决不生育。铅汞异炉,决不成丹。’紫虚真君曰:‘吾有黄婆,守正媒之,导其意也。意引坎内黄男(指右手之劳宫穴),配离中玄女(指左手之劳宫穴),夫妻一媾,即变纯乾。’”
第三种则是“龙虎共穴”行步的抽添功法。吕洞宾祖师称其为“两重天地谁能配,四个阴阳我会排”、“同类铸成驱鬼剑,共床作起上天梯”的同类阴阳造化原理。实为将人的左右两手掌心相对,间距约一尺左右,让双手在胸前同方向、同方位,同时画立式圆圈。由于此功法抽添采补效果极佳,在通常情况下,在定步或行步的过程中,只画3-5圈为宜。如果无休止地反复画圆圈,则会因“抽添”过盛,因阳炁过旺而影响睡眠,反会伤害自身。故不宜过多地修炼此功法。
第四种是“龙虎异穴”行步的修炼方法。其修炼方法与吕洞宾的《三字诀》内涵完全相同,将在后面专题介绍,这里不再赘述。
上述四种功法,在阴阳交媾过程中,可将先天日月之精华自然而然地吸入 劳宫穴内,从而培补自身的元炁,道家称“先天一炁从虚空中来”,即所谓 “外药”。吕洞宾在《真经歌》中说:“要真经,度自己,除非同类两相合,生天生地与生人,岂离阴阳造化窝(即劳宫穴)。”
三丰祖师《大道论》云:“外药者,在造化窟(即劳宫穴)由空中而生;内药者,在自己身中产。内药是精,外药是炁,内药养性,外药立命,性命双修方合神仙之道。”当代六大流派的太极拳套路中,之所以绝大多数拳势用“掌”来演练,就是为了便于用双手劳宫穴采天地日月之灵炁(即外药)。
古代道家和道教的修炼者,对于运用双手劳宫穴相互对照,在阴阳交媾过程中,可将日月之精华吸入劳宫穴内,作为“外药”培补自身元炁的内丹功法。出于保护“知识产权”的需要,不遇知音,决不泄露半点机密。在他们留给后人的著作和歌诀中,一律遵循东汉魏伯阳《周易参同契》的表述方式,只许用隐语、暗语和诗词表达。如天地造化、阴阳交媾、同类交媾、龙虎交媾、铅汞交媾等阐述修炼内丹的奥秘。据此,中国古代道家同类阴阳龙虎丹法的采补、造化、交媾的基本原理和修炼方法业已揭秘。
(二)什么是三家相见的龙虎丹法?
道家认为,“三家相见”是修炼龙虎丹法理论的基石。此理论以北宋张紫阳(伯端)真人论述得尤为精妙,他在《悟真篇》中云:“三五一都三个字,古今明者实然稀。东三南二同成五,北一西方四共之。戌己自居生数五,三家相见结婴儿。婴儿是一含真炁,十月胎圆入圣基。”
《悟真篇》与《周易参同契》齐名,被后世喻为修丹悟道的“金科玉律”,俱有指点迷津的作用。这首丹诀,堪称点破“同类阴阳三家相见”的龙虎丹法修炼奥秘的经典之作。破译其修炼原理和方法并不困难。首先,必须将本书中《太极河图》竖立起来看,因该图属于伏羲先天八卦图,故上为天,下为地,左为东,右为西。左为东,东方为青龙,喻为人的左手;右为西,西方为白虎,喻为人的右手。东三南二相加等于五,为左手的运行轨迹;北一和西四相加等于五,为右手的运行轨迹;“戌己自居生数五”即为中丹田黄庭宫。若将左右两手在胸前旋转(即大圈变小圈),就能实现三个五相见(即左手与右手的劳宫穴在中丹田黄庭宫相见)。倘能长期习练这一功法,就能因凝结内丹而进入道境。此功法道家称为“火里栽莲法”,赵堡太极拳称为“十字手栽莲法”。
明代万历年间,中国又出了个大易学家、内丹学家,四川万县的来知德先生,他用29年撰写了《周易集注》,将《太极河图》简化为《来氏有极图》,又名《来氏五行太极图》,也称《造化象数体用之图》。该图最大的特点是以五行生克原理揭示“火返生木”与“水返生金”的逆练反生的道家修炼内丹之核心理论,形象而巧妙地勾画出龙虎丹法“三家相见结婴儿”的象数易理和运行轨迹。该图与三丰祖师《了道歌》:“五行四象入中宫,何虑金丹不自结”的修丹原理有异曲同工之妙。本书第四章《来氏有极图是道家修丹之图》有较翔实的论述,这里无须再赘。
(三)进入道境的关键在于筑基
道家认为,筑基是修丹悟道的基础功夫。而筑基功夫又必须性命双修方能奏效,张三丰祖师在《玄机直讲》中早有明示:“夫功夫下手,不可执于有为(即命功),有为都是后天,今之道门,多流此弊,故世间罕全真;亦不可着于无为(性功),无为便落顽空,今之释门,多中此弊,故天下少佛子。此道之不行,由于此道之不明也。”(见本书附录五《张三丰主要修炼著述》)。
当代一些从事道家理论研究的学者,通常将盘腿打坐取代道家性命双修的筑基功夫,有误导读者之嫌。如按他们书中的理论指导人们修炼,即使苦练打坐终生,也只能停留在修丹悟道的大门前打转转,很难完成筑基阶段的修炼(个别有慧根的顿悟者除外)。如不能完成“炼精化炁”的筑基功夫,又何以能进入“炼炁化神、炼神还虚、炼虚合道、复归无极”的修道程序呢?
此外,还需要搞清楚何谓上德,何谓下德,何谓性,何谓命?才有利于完成筑基功夫。魏伯阳在《参同契·明知两窍章》中云:“上德为之,不以察求,下德为之,其用不休。”清代刘一明《参同直指》中云:“上德者,行无为之道以了性;下德者,行有为之道以了命。”这就是说,上德是行无为之道修炼性功的;下德是行有为之道修炼命功的。刘一明在《参同直指》中又补充说:“修道有二法,一以道全形之事,一以术延命之事。上德者,以道全其形,抱元守一,行无为之道即可了事,故曰上德无为也;下德者,以术延其命,由勉抵安,行有为之道,方能还元,故曰:下德之为,其用不休也。”
由上述可知,单单修炼上德无为的性功,是很难完成筑基功夫的。老子曰:“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无为而有以为”。因为上德无为的性功,只能炼“内药”。只有在修炼“以道全形之事”性功的同时,一并修炼“以术延命之事”的动功、修炼含有同类阴阳龙虎丹法的太极拳,才能因双手进行“抽坎填离”而实现铅汞交媾,进而将“虚空中”采取到“外药”用以培补自身的亏损。因此,只有动静相间、性命双修、内药与外药相结合,方有可能完成筑基阶段的修炼任务。故而道家有云:“参透性命二字,胜读丹经千卷”。
1、 栽接法是筑基阶段的必修之功
道家认为,修炼性命双修的筑基功夫,必须修炼栽接法和下种法,方能收到事半功倍的奇效。欲要修炼栽接法和下种法,有两个关窍极为重要,缺一不可。一曰中丹田黄庭穴,又称黄庭宫,亦称绛宫,乃龙虎交会之处也。二曰下丹田炁海之底,即海底穴,或称阴跷穴,俗称会阴穴,乃为添油接命之处也。栽接法与下丹田海底穴有关;下种法与中丹田黄庭穴有关。
早在2500年前的春秋战国时代,老子就极为重视海底穴的修炼。不过老子称其为玄牝、玄牝之门、天地根等。老子《道德经·第六章》有云:“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在老子看来,人的头部百会穴是阳脉之汇,称之为天梢;人的足底涌泉穴是阴脉之汇,称之为地梢。天梢与地梢均可向内延伸到海底穴,此穴乃阴阳二脉交会之处,俗称会阴穴。而老子称其为天地根,即天梢与地梢之根。老子还认为,人要想修到“长生久视”的上乘领域,就必须重视修炼“天地根”,久之可将“玄牝”之门户打开,将本人五藏六腑之浊炁(毒炁)由“玄牝”排出,同时又可将人身的内药与外药相互沟通,让后天之炁与先天之炁相互融合,这就是“谷神不死”。正如张伯端《悟真篇》所云:“阴阳数足自通神,出入岂离玄牝”。又云:“要得谷神长不死,须凭玄牝立根基。真精既返黄金室,一颗明珠(灵光)永不离”。要想修到这一层次,就必须重视意守“天地根”(即会阴),且要遵循“绵绵若存,用之不勤”的道规。这是筑基功夫中修炼上德无为性功极为重要的核心理论之一。
北宋张紫阳真人还认为,阴跷一脉(这里实指会阴穴)极为重要,因它是任督二脉的总枢纽。他在《八脉经》里说:“阴跷一脉,其名颇多,曰天根、曰死户、曰复命关、曰生死窍。上通泥丸,下透涌泉,倘能如此,使真炁聚散,皆从此关窍,则天门常开,地户永闭,尻脉周流于一身,贯通上下,和气自然上朝,阳长阴消,水中火发,雪里开花,所谓‘天根月窟闲往来,三十六宫都是春’”。
明代周履靖《赤凤髓》载有《华山十二睡功图》中云:“玄牝通一口,睡之饮春酒,朝暮勤行持,真阳永不走。”(胡浮琛著《丹道仙术入门》第64页)
由此了《周易集注》,将《太极河图》简化为《来氏有极图》,又名《来氏五行太极图》,也称《造化象数体用之图》。该图最大的特点是以五行生克原理揭示“火返生木”与“水返生金”的逆练反生的道家修炼内丹之核心理论,形象而巧妙地勾画出龙虎丹法“三家相见结婴儿”的象数易理和运行轨迹。该图与三丰祖师《了道歌》:“五行四象入中宫,何虑金丹不自结”的修丹原理有异曲同工之妙。本书第四章《来氏有极图是道家修丹之图》有较翔实的论述,这里无须再赘。
(三)进入道境的关键在于筑基
道家认为,筑基是修丹悟道的基础功夫。而筑基功夫又必须性命双修方能奏效,张三丰祖师在《玄机直讲》中早有明示:“夫功夫下手,不可执于有为(即命功),有为都是后天,今之道门,多流此弊,故世间罕全真;亦不可着于无为(性功),无为便落顽空,今之释门,多中此弊,故天下少佛子。此道之不行,由于此道之不明也。”(见本书附录五《张三丰主要修炼著述》)。
当代一些从事道家理论研究的学者,通常将盘腿打坐取代道家性命双修的筑基功夫,有误导读者之嫌。如按他们书中的理论指导人们修炼,即使苦练打坐终生,也只能停留在修丹悟道的大门前打转转,很难完成筑基
歌云:
君若修道欲入门,行功走架重心神。
劳宫海底常对照,道心玄妙守天根。
修丹悟道靠筑基,栽接下种须认真。
炼丹不向此中探,终难入道枉劳身。
2、 下种法是结丹怀胎的关键、是筑基阶段必修之功
道家“下种法”种的是“外药”,种的是先天日月之精华的“外炁”。如果一位虔诚的修道者,不知如何将“外药”注入到自身中丹田黄庭宫的炁穴之内,那么他将不可能“结灵丹、养圣胎、产婴儿”。这与俗称“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道理是完全相通的。因此可以说,下种法是结丹怀胎的关键,也是筑基阶段必修之功。这二者之间具有因果关系,就好像虽然土地肥沃,雨量充沛,春光明媚,但只要不下种,是永远不可能生根、发芽、开花、结果的。正如东汉魏伯阳《周易参同契》所言:“同类易施功兮,非种难为巧”。张伯端《悟真篇》也说:“咽津纳气是人行,有药方能造化生。鼎内若无真种子,犹如水火煮空铛。”,又云:“要知炼养还丹法,须向家园下种栽”。
什么是下种法?又该如何下种呢?经我多年研究和实践,确认至少有以下三种下种方法,可供同道们选择。
第一种是“三峰采战术”。它是“三家相见”的龙虎丹法中采补效果最佳的下种法和栽接法。吕洞宾称之为“三峰采战行”,他在《百章句》中云:“绝不用器械,颠倒法乾坤。世人不悟理,三峰采战行”。此功法后经三丰祖师承传下来。这一“下种法”是在双手同步导引“玄关一窍”过程中完成下种和栽接任务的。
所谓玄关一窍,道家有言:“黄庭一路是玄关”,也就是人身的中轴线。三丰祖师还撰写了《玄关一窍歌》以诠释三峰采战术的修炼原理和方法。
《玄关一窍歌》云:
“玄关一窍通真诀,乾坤辟破蓬壶阔。黄庭有个元翁客,抱琴侍守天边月。
二水清兮三水浊,金花开时兑头缺。峨眉山上紫霞飞,霞飞化了红炉雪。
龙吟逼,虎啸迫,灵龟吸尽金乌血。骑龙挂剑醉归家,运转三关朝北阙。”
以笔者之见,诗中核心思想是以浩然之气用双手同时、同步、同方向,导引贯穿人身之“中轴”旁的“阴窍一脉”,即老子所云“道生一”的修道功法。这里的“三关”实指人身之上、中、下三丹田。如能坚持长期单独修炼此功法,则能打通大小周天,金液还丹、玉液还丹(即琼浆玉液)、腹式呼吸和胎息等自然形成,向着修丹悟道的健康长寿之中、上乘领域迈进。故此功法(三峰采战术)是修炼“玄关一窍”之大法。
为什么说“三峰采战术”是采补效果最佳的龙虎丹法呢?因该功法重点是通过双手导引阴跷一脉为核心。而阴跷一脉是奇经八脉中之主脉,此脉一旦打通,诸脉皆通,则“玄关一窍”(即大小周天)即可打通。
虽然当代学术界的多数学者认为三峰采战术已经失传,但笔者认为还并未完全失传,我在赵堡大架太极拳中将三开合起势与三开合收势挖掘出来,愿奉献给同道。有关修炼原理和方法,将在后面专题讨论,这里暂不赘述,故而请谅!
第二种是火里栽莲法。吕洞宾称其为“三冬奋火种金莲”之法。此法仅次于三峰采战术下种的补益效果。中医认为,心属火,在人的胸部。所谓“火里栽莲”,就是用双手(即左青龙和右白虎)在人的胸部“栽莲花”,其花蕊恰在人的心窝部,称戊己土,又称中丹田黄庭宫,而三丰祖师称其为“戊己乡”、“家园”、“洞房”等。
近年来,经我对三丰祖师有关著作的研究,发现赵堡太极拳懒扎衣中的十字手法和十字手单摆莲等势,与古传“火里栽莲”的下种法有一定的渊源关系。若是训练有素的赵堡大架太极拳习炼者,运用十字手法在胸前旋转时,其形态酷似动态的莲花,由大圈变小圈和小圈变大圈,螺旋进极,会给人以美的享受。由小圈变大圈者为顺炼之法,其为“来氏五行太极图”中“木生火”、“金生水”之手法,顺炼者炁贯四梢,炁血畅通,乃为“顺为凡”的修炼之法;由大圈变小圈者为逆炼之术,其为“来氏五行太极图”中“火返生木”、“水返生金”之手法,逆炼者因三家相见而凝结内丹,乃为“逆为仙”的修炼之术。其术正是张三丰祖师《无根树之五》“顺为凡,逆为仙,只在中间颠倒颠。”的修丹悟道之大法!然而多数赵堡传人仅将此势作为技击和擒拿术苦心钻研,并不知其中含有“火里栽莲”深层次的修丹悟道原理,所以往往修炼效果不佳。
如今杨氏太极拳套路中还保留有十字手一势。但在长期的流传过程中,形成了舒展大方、气势雄伟、速度缓慢的特点,为了教学上的方便,删繁就简,遂摒弃了螺旋式旋转的运行手法,将十字手简化为双手交叉的拳势。故而若按杨氏太极拳传人的视角,很难理解到“火里栽莲”(即十字手法)与下种法有内在联系。
由大圈变小圈的十字手法修炼原理,恰又与本书第四章《《来氏有极图》是道家修丹之图》中《来氏五行太极图》的“火返生木,水返生金”的运行轨迹完全相同。由此可见,古代“火里栽莲”法,与赵堡太极拳懒扎衣中的“十字手法”和“十字手单摆莲”等拳势,虽名称有异,但其实质却完全相同。
“火里栽莲法”在三丰祖师《无根树》中有描绘:“无根树,花正黄,产在中央戊己乡。东家女,西家郎,配合夫妻入洞房。”
这首丹诀,将有如下启示:人身就是无根树,修道者若能常练十字手法,久之,“种子”必然会落入“戊己乡”(即黄庭宫)完成下种任务。歌诀中“东家女”,即左手(左青龙),左手为纯阳之体,其劳宫穴内含一点真阴之精称之谓“东家女”;“西家郎”即右手(右白虎),右手为纯阴之体,其劳宫穴内含一点真阳之炁称之谓“西家郎”。每当修炼十字手法的同时,双手劳宫穴阴阳相照之后,会有炁感发生,即是铅汞交媾之后将外药注入到“戊己乡”(即黄庭宫),就是所谓的“入洞房”。若能常练此功法,能因凝结内丹而促成筑基功夫的完成。笔行于此,有感而发,遂赋《火里栽莲》七律歌诀一首。歌云:
十字手法旋胸前,火里栽莲法自然。
栽接下种药苗新,积久结丹筑基完。
水返生金向内旋,逆炼成团三家见。
劝君常炼龙虎架,炁透中黄寿百年。
第三种是“口对口,窍对窍”法。此是下种与栽接双修的功法。据我所知,如今六大流派太极拳的套路中,除赵堡太极拳外,其它流派没有这种功法。这是钟离权传给吕洞宾的龙虎丹法,名曰《三字诀》,载于清乾隆版《吕洞宾全集》之中。为了便于读者学习和研修,全文录之。
《三字诀》云:
“这个道,非常道。性命根,生死窍。说着丑,行着妙。人人憎,个个笑。
大关键,在颠倒。莫厌秽,莫计较。得他来,立见效。地天泰,为朕兆
口对口,窍对窍。吞入腹,自知道。药苗新,先天兆。审眉间,行逆道。
滓质物,自继绍。二者余,方绝妙。
要行持,令人叫。炁要坚,神莫耗。若不行,空老耄。认得真,老还少。
不知音,莫语告。些儿法,合大道。精炁神,不老药。静里全,明中报。
乘凤鸾,听天诏。
“三峰采战术”与《三字诀》的下种和栽接修炼原理完全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前者是“龙虎同宫”,后者则是“龙虎异穴”,或曰“龙居虎穴,虎会龙宫”颠倒颠的修炼方法。“口对口,窍对窍”是一种导引阴跷一脉和上、中、下三丹田的龙虎丹法。演练之时,当人的一只手放在离眉间约五寸许,掌心向外,双眼注视着虎口,称之为“审眉间”,瞬间即可调动上丹田(泥丸宫)和掌中劳宫穴的得炁效果。恰在这时,手掌的虎口(大拇指和食指相连部分),对准了自己的嘴(即口),故称“口对口”。又因上丹田别名“龙宫”,故称“龙居龙宫”。与此同时,另一只手护裆,其掌心(劳宫穴)对准海底穴,称为“虎居虎穴”。然后再按照老子“人法地,地法天”的道法修炼,使其“龙居虎穴,虎会龙宫”。即双手在眼前和裆前画立式圆圈。在双手交叉换位的过程中,手掌中劳宫穴可将“外药”分别种入中宫黄庭穴内和下丹田海底穴内。完成了下种和栽接任务。就这样“口对口,窍对窍”使双手不断地转换,则“乾坤颠倒颠”的行功方法自明。如果读者明白了“口对口,窍对窍”的修炼原理和方法,那么《三字诀
为了便于读者理解《三字诀》的修炼原理和方法,现将笔者的初浅认识作以简要的解析,仅供同道参考。
“这个道,非常道”:这个道,是非常人所能理解的,然而却是老子传授的大道。“性命根,生死窍”:中宫黄庭穴和下丹田的海底穴,均系性功和命功必须修炼的重要关窍。如果凝结了内丹、完成了筑基功夫,进入九年面壁阶段,打通了黄庭宫的入口和海底穴的出口,能够提高自身免疫力,则可以长生,否则就不能长寿(甚至有可能短命),故曰“生死窍”。“说着丑,行着妙”:由于单手护裆,使其劳宫穴对准海底穴,然海底穴前面却是人的生殖器,故而说出来丑。但行功的过程中自我感觉却是妙趣横生,故曰“行着妙”。“人人憎,个个笑”:不明究理的人,看到这种“护裆”的行功方法,感到很可笑,正如老子所云:“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大关键,在颠倒”:“口对口,窍对窍”的行功方法,就是乾坤颠倒颠的修炼方法(参见来氏两仪太极图),又可称为龙虎颠倒颠,即“龙居虎位、虎会龙宫”的行功之法。“莫厌秽,莫计较”:不要厌烦,也不要计较不好看。“得他来,立见效”:只要坚持不懈的努力,反复修炼,久之必然会有成效。“地天泰,为朕兆”:此法乃是老子的“人法地,地法天”的修炼方法,故曰“地天泰”。“泰”与“朕”均为吉祥的好兆头。“口对口,窍对窍”:一只手的虎口,对准自己的口,称之谓“口对口”;而另一只手以护裆的手法,即用劳宫穴对准海底穴,称之谓“窍对窍”。“吞入腹,自知道”:功行愈久,内丹生成,筑基功夫完成,实现了金液还丹(琼浆)、玉液还丹(玉液),故又称“琼浆玉液”,只有自己才知道。“药苗新,先天兆”:通过双手的劳宫穴每天不断地采天地之灵炁,称之为药苗新,此为后天引先天之功法。“审眉间,行逆道”:审眉间是为了激发上丹田(泥丸宫)得炁的效果,即激发内药的产生,从而使内药与外药合而为一,是促进修炼者神炁旺盛的最佳功法。做到了口对口,必然能实现审眉间。若以老子的“人法地”为核心行功,在“易学”上称其为“行逆道”。诚如张三丰祖师在其《大道论·中篇》中所云:“只要逆用阴阳,自然成就,并非邪径旁门也。”。“滓质物,自继绍”:人身上的滓质(包括浊质和浊炁),自然地不断向体外排出。“二者余,方绝妙”:浊物和浊炁经大肠由肛门排出,还有部分浊炁则经中宫黄庭由会阴排出体外。多余的浊物和浊炁由体内排出愈多,则身体愈好。“要行持,令人叫”:若是长期修 炼此功法,即长期导引阴跷一脉,则精炁神旺,气色红润,定会得别人的称赞。“炁要坚,神莫耗”:凝结内丹之后,下丹田会愈来愈坚硬,需要养胎,故而神宜内敛,不宜过多地耗散。“若不行,空老耄”:若是不修炼此功法,也就不能凝结内丹入道境。将会验证太极拳和内家拳的谚语:“练拳不练功,到老一场空”的遗憾。“认得真,老还少”:如果认真修炼,可以返老还童。“不知音,莫语告”:道家注重“道渡有缘人”,唯遇尊师重道、德才兼备的有缘者,方可告之。“些法儿,合大道”:此功法是符合老子所传的大道。“精炁神、不老药”:精、炁、神旺盛,乃是抗衰老的长生药。“静里全,明中报”:此功法是命功(动功),还必须修炼性功(静功),只有性命双修,内外药合一才能齐全。久之,即可开通“天目”,即在黎明前的寅时,如梦初醒的活子时出现时,眉宇间(印堂)将会有一轮明月照耀在天花板上,故称“明中报”。“乘凤鸾,听天诏”:意即“白日升飞”、“升飞得道”之义也!
以笔者多年实践之感悟:吕洞宾《三字诀》是道学精华中之精华,是下种和栽接的妙法之一,是凝结金丹的“金科玉律”,是一把撬开修丹悟道筑基大门的金钥匙。可作为单独功法进行定步和行步修炼。如能时时注念、日日灌输、久久行持,坚持数年,由量变到质变,即可因凝结内丹而步入道境。
(四)筑基功夫完成的标志
张三丰祖师传授的同类阴阳龙虎丹法太极拳,虽然是命功(动功)的修炼范畴,属于“道术”。但是,从微观而言,这种“道术”还必须经过内外(药)合一的性命双修,方能凝结内丹完成筑基功夫。
诚如三丰祖师《道言浅近说》:“性者内也,命者外也,以内接外,合而为一,则大道成矣!”。
据我本人多年研修的切身体悟认为,筑基功夫完成是进入道境的重要标志。而欲要完成筑基功夫,必须满足下列三个条件:
第一,是在性命双修的原则下,修炼栽接之法。栽接法,又称道家添油接命之术,是用双手的劳宫穴对本人的海底穴(会阴穴)进行培补的漫长过程。正如三丰祖师所云 “人老原来有药医”的培补过程。待亏损补足之后,就能达到“三全”。所谓三全是指修炼者的精、炁、神产生了质的升华,达到精满、炁足、神旺的要求。“精满”体现于牙齿;“炁足”体现于声音;“神旺”体现于双眼。
第二,是在性命双修的原则下修炼下种之法。只要每日坚持不断地重复修炼下种法,将由双手劳宫穴交媾后的阴阳二炁(即外炁)种入本人中丹田黄庭宫的炁穴之内。笔者以为,此种修炼方法正是老子“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观复”和“知常曰明”修丹悟道之秘法。日积月累,由量变到质变,方能促使内丹(即璇玑)在下丹田生成。内丹一旦生成,它就是“炼精化炁”的发动机——即真炁运行打通任督二脉的原动力,又称人身之小太极。
第三,修炼筑基功夫的全过程,也就是修炼“炼精化炁”的全过程。一旦凝结了内丹,打通了小周天,筑基功夫完成,“炼精化炁”功夫亦随之而完成。故丹家称“炼精化炁”为“初关”、“百日关”、“小周天”。
栽接法是为筑基功夫打基础的功法;下种法则是凝结内丹的必备手段;而打通小周天,实现了一得永得的金液还丹,才是修炼筑基功夫的目标,也是筑基功夫完成与否的标志。
筑基功夫完成后,已经打通了任督二脉,实现了一得永得的金液还丹,应该说已初步进入了道境。应遵照老子“进道若退”、“道隐无名”的要求,立即转变观念,遵循道家淡泊明志、清静无为的原则,以性功(静功)修炼为主,以命功(道术)修炼为辅,转入防危虑险的“九年面壁”的修炼阶段。此阶段是修炼地元丹法“地法天”的“炼炁化神”的功夫。待修炼至开关展窍,玄关一窍(大周天)打通之后,才能算是登堂入室的“中关”功夫完成。可进一步向着上乘功夫“天法道”的“炼神还虚”的天元丹法方向迈进……
龙虎交媾图
三、赵堡太极拳继承了张三丰祖师的龙虎丹法太极拳
(一)三峰采战术是最佳的下种和栽接双修的功法
古代道家的三峰采战术,当代学术界多数认为该术早已失传。而我认为此术并未失传,武当赵堡第十代宗师郑伯英在西安传授的赵堡大架太极拳,再由西安 任志义老师传授我的三开合起势与三开合收势,仍然保留着古传“三峰采战术”的雏形,只是由于经过数百年的流传,在一定程度上产生了异化现象而已。
我所习练的赵堡大架太极拳之三开合起势与三开合收势,其双手的运行轨迹为:起动之前,双脚与肩同宽,面南而立,静默片刻,双手同时向左右两侧平举,掌心向上,双手劳宫穴有采天地灵炁之意,缓缓举起为开,双手各画半个圆圈,在眼前相合,然后在胸前(怀内)徐徐下降,直到双手护裆为止,共重复三次。但双手仅按这样的运行轨迹修炼,是无法完成“下种”任务的,也可以说是与凝结内丹无缘的。
以笔者之浅见,当我们在做三开合起势之时,人的头部就是三个峰中的主峰,相当于峨眉山上的金顶;两只手掌的掌心相对,斜放在眼前,掌心相距一尺许时,相当于峨眉山上的两道峨眉,合计三个峰,故曰“三峰”。修炼者左手(左青龙)中劳宫穴的“东家女”与右手(右白虎)中劳宫穴的“西家郎”在眼前铅汞交媾的过程,就是龙虎相斗采外药的战场,故曰“采战术”。将双手劳宫穴采来的外药(阴阳二炁)对准自身的“中丹田黄庭宫”之时,正是“三家相见结婴儿”的最佳时刻。此刻被丹家称为“急水滩头”,若能在此小憩片响(约1-2秒钟),也就是三丰祖师说的“两头武,中间文,四象擒来一起烹”的修炼方法,将会有极佳的“下种”效果。倘能反复修炼,久之,腹内吸收到的外药(阴阳二炁)积少成多,由量变到质变,凝结成丹则是轻而易举的事。
此外,张三丰《玄关一窍歌》:“峨眉山上紫霞飞,霞飞化了红炉雪。龙吟逼,虎啸迫,灵龟吸尽金乌血。”,《无根树》:“无根树,花正双,龙虎登坛战一场。铅投汞,配阴阳,法象玄珠无价偿。此是家园真种子,返老还童寿命长。”、“无根树,花正黄,产在中央戊已乡,东家女,西家郞,配合夫妻入洞房。黄婆劝饮醍醐酒,每日熏蒸醉一场。这仙方,返魂浆,起死回生是药王。”,还有《金液还丹破迷歌》:“若追二炁归黄道,三家相见仙胎结。性要炼,命要接,休在人间虚岁月。若将铅汞归真土,添汞抽铅永不灭。乌八两,兔半斤,二物同入戊己村。两头武,中间文,四象擒来一处烹。”等均是描绘同类阴阳三家相见的“三峰采战术”修炼奥秘之丹诀。其修丹原理参见《龙虎交媾图》。
据此,我坚信赵堡大架太极拳承传的三开合起势与三开合收势的功法,就是张三丰祖师承传的“三峰采战术”。
与此同时,我们在做三开合起势与三开合收势时,若能再将古代丹家《仙术秘库·吸收乌兔仙术》:“故烧炼之家,口吸日精月华,眼接日精月华,收日月之精华,以成炉中之精华,精华既得,大丹结矣。”作为“三峰采战术”性功心法修炼的补充内涵,其重点是用双手导引采补阴跷一脉,修炼者在行功走架时,做到“内药与外药”相吸相依、相互融合、三家相见、合而为一,正如《黄庭经》所云:“仙人道士非有神,积精累炁以成真”。笔者以为,只要能将双手劳宫穴对准自己的黄庭宫,做到“凝神入炁穴”和“积精累炁”,不断地重复修炼此功法,就能由量变到质变。那么凝结内丹、进入道境,将是易如反掌。
据我所知,到目前为止,由于种种原因,绝大部分近代赵堡太极拳传人,对三开合起势和三开合收势是张三丰祖师承传的下种之法——“三峰采战术”可能并不知晓。因此,在平日的行功走架中,不会引起足够重视,其手法的运行轨迹不够标准和规范,甚至有人为了演练方便,将三开合起势与三开合收势精简为单开合起势与单开合收势。无意中背离了三丰祖师创编“三峰采战术”的本来意图。例如张三丰祖师在《玄关一窍歌》中云:“二水清兮三水浊,金花开时兑头缺。”对后人早有提示与告诫:即在做“三峰采战术”功法时,其“开合”手法至少要做三次以上(即3~5次),纵贯“中轴”的导引术才会有效,人身的浊炁(即毒炁)才有可能从“玄关一窍”的下缺口(即会阴穴)排出。正是因为今人在演练“三峰采战术”时法不合道,所以修炼赵堡太极拳者多如牛毛,而真正因凝结内丹、打通大小周天进入道境者,却是凤毛麟角。
这里需要补充说明的是,三开合起势与三开合收势的“三峰采战术”修炼方法,仅为西安任志义老师传给我的赵堡大架太极拳特点之一。因赵堡架在陈清平之后,衍生出六种架式,均在民间流传(本书第十章《陈清平是杰出的太极拳家》有较详实的论述),如今赵堡架的其他流派,由于种种原因,不一定都继承了三开合起势与三开合收势的“三峰采战术”修炼方法。例如赵堡小架太极拳,前辈名师基于当年修炼之时的身体状况,按照删繁就简的原则,将传统的三开合起势改为右手缠头的手法。也许前辈名师是本着让弟子们能够尽快导通任督二脉的良好愿望,却在不经意间,舍去了“三家相见结婴儿”的修炼原理和方法。这种顾此失彼的“创新”手法对致力于修丹悟道的后来学子,无疑是一种遗憾!
在其他流派的太极拳中,陈氏太极拳传人因不懂“三峰采战术”的修炼原理和方法,同时又受其祖传炮锤影响,随将三开合起势修改为双手、双脚与肩宽,双手与双臂平起平落的起势手法。杨、吴等太极拳,因受陈氏拳的影响,亦沿引此种起势和收势的手法,这些异化后的拳法与三丰祖师传授的三峰采战术的修炼方法大相径庭。又何以能够凝结内丹而进入道境呢!
值得警惕的是,道家正宗核心理论之一,同类阴阳“三家相见”的三峰采战术,竟被当代个别道学专家错误地称为“三峰采战之泥水丹法”。其依据是“《红楼梦》中贾宝玉所说‘男人是泥做的,女人是水做的’”,因“泥水烧结而成器,男女修炼可成丹”,生怕读者看不懂“泥水丹法”的含义,便在文中详释为:“泥水丹法,亦称闺丹,由房中术发展起来的”。道家凝结内丹核心理论的同类阴阳之“三峰采战术”,就这样轻而易举地被当代某些学者与“房中术”混为一谈!
其实,房中术自古有之,若与道家之正道相比,应属旁门左道。早在唐代钟离权的《钟吕传道集·大道论》中就严厉地指出:“金枪不倒,黄河逆流,养命之下法;形如槁木,心若死灰,集神之小术。”吕洞宾《黄鹤赋》也明确地指出:“虽为彼家,非闺丹御女之术”。
张三丰祖师在《登天指迷说》中指出其术乃是损人利己之事:“夫天上地下,乾坤坎离,男女内外炉鼎,喻吾一身之内外阴阳而言,并无男女等相……世间好学的人,必不为损人利己之事……岂有学仙的人,采女人之精而利己之身哉!比与世之杀人者,有何异焉? 又先圣言彼家男女,两家两国,及内外炉鼎等说,若人不得正传,其不错认者几希矣。”
在当代,为了给大道正名,首先挺身而出的是中国道教研究所田诚阳道长。他曾在《中华道家修炼学·卷后语》中义正辞严地指出:“有人利用此道,自封正宗,宣传伪术,欺诈钱财,甚至迎合低级趣味,将房中术诡称‘人元’,玩弄女子以为‘双修’,以假乱真,欺瞒天下,乃致伪道盛行,伪道书流行,愈使人们视修炼为下等方术,真中华道家之厄运也!吾修炼之人,出身道门正宗,一身正气,两袖清风,岂可任此下流勾当冒充大道!”
有鉴于此,笔者以为,凡致力于道学理论研究、探索的学者,要用科学发展观,要有与时俱进的进取和创造精神进行排查、筛选,“去伪存真,吸取精华”,才能逐步掌握打开内丹术大门的金钥匙。若抱着“旁门也是门,左道亦是道”的治学态度去研究道学理论,其结果必然是正道与邪道不分,是非不明,鱼目混珠,虽然属于学术探讨,但却在有意无意中,损伤了中国道学的声誉,贻误了后学。因此可以说,将房中术与道家内丹术相提并论,是当代中国道学研究的悲哀!
吾以为,心正者,其道则正;心诚者,其道则灵;志恒者,其道则通。天下修丹悟道之士,惟“厚德”者,方能“载物”!
(二)张三丰原传金刚捣碓是下种和栽接双修的拳势
金刚捣碓是赵堡太极拳的核心拳势,在套路中曾出现四次,承担着起承转合的枢纽作用。遗憾的是,经过数百年的流传,现今很多传人为了适应教学上的便捷,逐步简化,已将其异化得面目皆非,使之失去了龙虎丹法的下种和栽接法的内涵。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