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Y2 《思考,快与慢》作品

作者: 一明_老师 | 来源:发表于2017-06-26 18:41 被阅读0次

      把音频又听了一遍,感觉对整体的把握还不是很好。这可能就和自己以前看书一样,主要关注了细节,没有对一个整体的把握,这个圈子的人都很棒,那我就要像他们学习,去用这个圈子的语言,去做这个圈子该做的事!这个过程可能很痛苦,但一定是值得的。一遍不行,多来几遍,比如这个音频我就觉得听一遍是不行的,那就一定要多听几遍。这些概念不清楚,就乖乖的去书上或者百度上查一查。对自己的作业(老师说最好是作品)的模式也变一变。

我决定先对上课的内容框架大概梳理一下,然后写下自己的反思,收获和自己的关系。

第二天共读的内容(借鉴了其他同学的笔记):

(一)主动阅读

【目的感】

书里到底讲什么?跟我有什么关系?

人在学任何东西的时候都要和自己产生关联才有价值。

【对象感】

参照金字塔关系

底层两个角,左边是你对自己的认知(可以用黄金思维圈嵌套),右边是你对对象的认知

中间层是决策原则

顶层是你的元认知

【主动阅读的方法】

提出4个问题。

1,这本书讲什么?

可以通过豆瓣,百度,听别人的解读,或进行检视阅读获得。

2,这本书怎么构成的?

不要陷入细节一个字一个字读,先获得整体结构,使用留白工具,准备纸笔,写下书里提到的几大部分,如果是你会如何构建这几部分关系,训练并构建自己的心理表征。

3,作者说得对不对?

部分对还是全对?对在哪里?错在哪里?

判断一本书的正确性和逻辑性分为4个部分,参考《如何阅读一本书》www.htrab.com

4,这本书跟你有什么关系?

把书中的内容和自己产生互动,结构化模型化系统化地提炼表达,只有先升维才能降维去迁移到其他领域。

(二)检视阅读

【阅读标准】

了解,理解,使用,应用,评估,创新

【阅读方法】

阅读5步法可以应用在一本书,一个章节,一篇文章等

第一步:看包装,1min,初步了解作者和书的基本信息。

书名,上架类型,作者,书封,策划机构,出版社,版次和印数(印数越多越经典)

第二步:看整体,5min,了解书的构架和作者写书的目的目标。

目录,序言

第三步:看细节,10min,随手翻。

索引,关键章节

第四步:下判断1min

判断第二步的结论是否正确?本书对我当下的价值?什么时候阅读比较好?采用什么样的阅读方法?

第五步:粗阅读10min-30mim,随手翻。

用提问阅读法,3个5min或5个3min,任意翻一页,看不懂直接打问号,延迟满足并训练打问号的能力,参考张五常粗读法《如何快速阅读》。

我的反思:

以前看书从来不知道这些方法和流程,老师在课堂上问“什么是主动阅读的时候 ?”我就只能理解字面的意思,根本想不到目的感和对象感。自己要调频了,和小伙伴们往一个频率上调。把学到的东西多和自己联系起来,多应用起来。比如这本书,我如果能慢慢读,读懂了,读透了,给我的一生说可以带来无穷的收益。所以,学一点,弄懂一点,应用一点。

我的收获;这节课听到特别棒的几个金句:

1.不要立刻获得即时的反馈;

2.看得懂的东西要大量输出,看不懂的东西要大量输入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DAY2 《思考,快与慢》作品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sujc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