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在一生中要经历很多次失败,有些人面对失败会一蹶不振,一直“丧”下去;有些人感觉失败无所谓,下次遇到同样的问题继续跌倒;有些人能直面失败,从中获得教训,避免同样问题发生。
三种人三种态度,久而久之他们的差别会有天壤之别。不防我们换一种思路,把人的一生看成是一个投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肯定既有失败也有成功的时候,但只要保证一生中总收益最大就是赢家。
这么看,失败只是人一生中很小的一个点,它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从失败中一无所获。因此,最重要的是尽可能提高“失败收益率”。
如果把分母看成是投入试错的资源,而分子是你从失败中获得的认知、人脉等收益,那么收益越高、投入越少,失败收益率就越高。 只要能控制好失败收益率,就可以既有收益, 又不至于成本失控。
那么该如何提高失败收益率呢?
第一,保持小投入,尽快止损,类似硅谷的快速失败(Fail Fast) 或者精益创业。
第二,尽可能从失败中提取价值。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区分失败的类型——失败和失败之间的价值差距是很大的。
第三,尽可能共享自己的失败价值,放大失败收益率。
怎样区分失败的类型呢?古典老师给出一种方法,用下面两个指标来衡量:
一是这个失败好不好改?
二是改了收益大不大?
这样失败就可分为失误、弱点和成长机会三种类型。
失误
失误是在平时做得很好的事上,偶尔出现的低级错误。你不是没办法做得更好,只是一时不小心。比如,忘了带钥匙、吃东西吃坏肚子,这是小概率事件,很好改;而且从这类错误中能学到的东西十分有限。所以,对于这种情况,明智的做法是不太在意,承认搞砸了,然后继续往前走。
弱点
这是由于自身一直存在的问题而带来的失败。这类型的错误在某些情境下会反复出现。你心知肚明这类错误的源头,大概也努力修正过,但依旧不免犯错。比如,拖延、脾气暴躁、不够细心等等。
一个人在性格上的缺陷是很难改变的,当然, 挑战缺点是人类一大乐事——你可以自行决定要不要修理自己的弱势。但是要提醒你,劣势改起来收益很低,完全比不上避开弱点、和人合作,甚至外包的收益。如果一直在对抗自己的缺点,那么什么时候去发挥自己的优势呢?
成长机会
真正值得改正的失败,是成长机会——这类失败的源头找得出来,也有办法修正,而且一旦改正,收益会特别大。你的注意力应该放在这类错误上。
比如,有一个企业咨询师的故事:有一次和客户通电话时,客户突然发火,大吼大叫,让他不知所措。后来他才知道,这天对方团队的一名关键员工离职了,所有事情一团糟。虽然他是按照固定流程打过去的电话,但正好撞在了枪口。
他不常犯这类错误,客户管理是他的强项。他反思:以前每次电话都是直奔主题,而且时间抓得很紧,这样效果很好。不过,这次的失败让我想到,如果我是亲自会面,肯定会先寒暄几句——人们通常会在寒暄中得知重要信息。跳过寒暄显然有风险,只不过以前一直不知道。
所以,从此以后他的流程变成:就算是电话沟通,也要快速交换一下近况,然后才确认此次的谈话主题。多花几秒钟,事情发展就会大不同。
他在自己的机构推广这个经验后,一方面,大家的电话沟通效率都提高了;另一方面,他自己的个人品牌也建立了起来。如果不去管那通糟糕的电话,只说:真是的,又遇到个糟糕的客户。那么他就什么都没学到,下次可能还会犯相同的错误。

会区分失败了,也知道从失败中总结经验,提取价值了,那是不是就完事了,其实还差一步,就是记录“成长心得”(这里主要指失败心得)。
吴军老师也谈到:
很多人会在同一个地方跌倒很多次,一个原因是尽管脑子把事情记住了,但是会把感受给忘了,这是我们的天性。但是这种保护自身的本能,会让人重复犯同样的错误。
比如自己炒原油期货不仅输掉了本金,而且欠了一屁股的债,自己当时可能后悔不已,连死的心都有了。但是两年后依然会再去做同样的事情,因为那种想求死的感受早就没了。
类似地,很多人在感情上同样的错误犯很多遍,每一次都是切肤之痛,但是下一次还会再犯。把这些感受写下来,人才容易避免犯同样的错误。
人很容易“好了伤疤忘了疼”,所以我们要及时记录自己的失败感受及教训。
我们可以做一个如下的表格,将每次失败填写上去,记录下来。

不犯很多错误就想过上理想的生活是不可能的。重要的技巧是尽可能快而有效率地失败——关键要提高失败收益率,小投入,并且区分失误、失败和成长机会,最后把经验分享出去。
美国最高法院大法官约翰 · 罗伯茨(John G. Roberts Jr) 受邀参加毕业典礼的时候,发表了一次题为《祝你们倒霉》 I Wish You Bad Luck 的反鸡汤演讲,特别有启发。下面是其中一部分:
“在未来的很多年中,时不时地,我祝福你被不公正地对待,因而你会知道公正的价值。我祝福你会遭受背叛,因为它会让你感受到忠诚的重要性。
我祝福你有时会有坏运气,因而你会意识到概率和运气在人生中扮演的角色,并且理解你的成功并不完全是你应得的,而其他人的失败也并不完全是他们所应得的。
当你失败的时候,时不时地,我希望你的对手会因为你的失败而幸灾乐祸,这会让你意识到有风度的竞争精神的重要性。
无论我是否祝福你这些,它们都会发生。而你是否从中获益,取决于你是否能从你的不幸中参透它们想要传递给你的信息。”
失败和挫折的意义正在于此:重要的不是它怎么发生,而是你从中获得了什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