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5月31日 星期四 天气晴朗
退休老干部,年逾古稀,老有所为,专心在家写回忆录。写到一半时,他把第一章内容打印出来,共四份,他拿出一份给我,让我帮他看看。
我有点难为情,就我这水平能看出啥问题?我又有点小兴奋,毕竟老干部认可我,不然他也不会让我看。老干部说了,他等找个专业人士,起码得懂文学的人看看,帮他指点指点,下话没说,想找人帮忙修改一下。
我把稿件带回家,搁置了两天,才抽空翻来看,真是不细看不知道,我发现好多错别字以及我看得出来的病句。
性格使然,我做不到熟视无睹,就把错字和病句,用铅笔在打印稿件上一一改正过来。
等再次见到老干部,我把看完的稿件还给他,不曾想,老干部看完后,竟然把修改回忆录的责任交给我。他说,修改回忆录这件事就托付你了,我觉得,就你帮我修改最合适。
听他说,他把稿件拿了份给一个搞文学的朋友,也不知道那位朋友看了还是没看,原封不动退还给他,并且说,挺好挺好。就简单打发了他。他说,我是看了,再没有第二个人会像你这样能认真帮我修改。当然说的是免费修改。
无形之中他的“重大使命”压到我肩上。说句心里话,我实在不情愿,却又不好意思说。一是,我水平有限,怕改不好;二是,我时间有限,闲暇太少;三是,我不愿动脑,懒得思考。再说,他的稿件不太好改,一是我没经历他的那个年代,对历史背景不甚了解;二是我没做过领导,且对他的工作毫无兴趣;三是逐字逐句,连标点符号都不容忽视的耐心细致,实在太累。还有,不把历史背景摸透,不把内容消化理解,轻而易举就能改好稿件实属天方夜谭。除非糊弄,可我又不是糊弄事情的人。除非不做,做就力求最好。所以,我从心里打怵这件事。
能怎办?袖手旁观见死不救?我不忍心;找个理由予以拒绝?又不是我性格。出于对老干部的尊重与敬意,我硬着头皮接受了这个“使命”。
开始他给我的是打印稿件,后来嫌麻烦,就让他把稿件通过微信发给我,我在电子版本上直接修改。他一次发一章,我一节一节地改,改完一节发过去一节。如此,这个长期而艰巨的修改“工作”,就成了我的一份心思。
老干部的回忆录,估计写完也得十几章,多少万字我不清楚。从第一章开始改,一直改到第七章,我都没有流过泪,而这第八章,着实让我感动了一把。
第八章到底一件什么事情打动我,让我停下修改,来写这篇文章呢?且看下文。
他做乡委书记后,为手下职工的转正问题竭尽全力去争取,为百姓安居乐业所付出的一切努力等等,都挺让我感动的,可是,尤为让我感动的是老干部下述的回忆:
……娄云楼接手工作后,努力认真,不负众望。由于工作出色,赢得了上级领导赞赏,一次偶然机会获取转正资格,并上报了手续待批。正当他事业蒸蒸日上之际,不幸的事降临了,于1993年1月22日(农历腊月二十九),一场车祸夺走了他鲜活的生命。他的不幸,令市里建委领导很震惊,派书记带领一行人前来慰问送别。完事之后欲离开时,市建委书记问我:还有什么事需要帮助的?由于事件发生后,我一直处在悲沉状态,思维有些恍惚。领导的这一问,我才如饮醍醐,想起一件重要事情,连忙说:“各位领导同志,请留步,再耽误大家点时间,我有个请求!”大家刚起身又都坐下,我接着说:“云楼突然去逝,扔下妻子和两个正读书的小女儿,还有上了年纪的老母亲,家境很艰难。靠乡里照顾是有限的,我的请求是,娄云楼的转正手续早已报到上面,待批在前。大家给通融一下,暂不要把此事上报。这样有了政策,一家老小的困难就解决了。”书记是位女同志,她心地善良,同情理解,看看在坐的大家,思虑片刻为难地说:“这个难度很大,弄不好要犯错误的呀!” 我急忙说:“这么长时间,上头要是抓紧的话,不早就批下来了,他也不早就在职了吗?只要大家不说,就几天的事。” 在座的几位同志都向我投来同情的目光,并频频点头。这时,女书记站起身来看看大家,意味深长地说:“你们都点头了,可得保住秘密,就照李书记说的办吧!”我当场感激涕零。
我也感激涕零,为这段文字。老干部为孤儿寡母争取福利,不惜自己的乌纱帽被牵连的悲悯情怀,深深打动了我。我不再觉得为他修改稿件是件苦差事,我深深融入其中,跟随他的脚步,走向当年他走过的路,一个为党和人民工作的老干部的悲与喜,取与舍,屈与伸,聚与散,爱与恨,成与败的人生历程。如此,我倒觉得,不是我在帮助他,而是他在帮助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