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心不明白为啥目前排队很火的几家网红连锁,要用新茶饮来贴标签,其实他们核心消费人群在意的是产品颜值和果蔬所带来的口感,茶真的只是配角啊。将更多的健康的果蔬,花草,奶制品,香料,坚果等食材通过创新,融入升级的空间和体验感,形成一场饮品革命。为啥非得以茶为主角呢?

首先我们分析一下新茶饮的原料。
新式茶饮品中所采用的茶原料在以茶为农产业的链条中,带来的两方面,一是这些茶叶原料是否是茶树正常能提供茶类物质的原料。一株茶树在生长过程中能提供对人体健康的内质物是集中在头4.5片中,而之下的树叶虽然在加工后能提供浓厚的茶味但本身并不具有人体所需的成分,同时大量的多酚含量如果没有恰当的转化反而是有损健康的。二是这部分茶从数量上来看是很多,但是是否对茶农,茶叶最源头的从业者带来利润?是否有数据显示新茶饮的原料消耗给茶树带来新的价值?从消费场景看,新茶饮强调了茶饮的颜值,但似乎没有哪一家需要强调茶内质物的滋味,因为茶产品属性决定了它的清淡,如果与其他原料混合,只能通过很浓的茶味才能有些许存在感,这也是为什么印度和斯里兰卡的红茶适合加香料和奶,因为他们国家的大叶红碎茶从传统种植到加工都是为了调配的。而中国的地理条件限制以及历史传统习惯,茶树大叶种少,适合产生优质多酚类物质的茶品种很少,因此新茶饮的原料消耗部分是进口印度斯里兰卡的低端红碎茶,加入糖,水果,坚果碎等,可以得到较好的口感。另一些品牌,通过高焙火的乌龙茶,得到厚种焙火茶口感来吸引消费,的确加奶后强烈刺激感能制造出一杯好茶饮,但是 有没人考虑过,这样高火的茶,在加工工艺中属于病火,它通过高温将茶纤维化后形成强刺激火味,里面的焦糖物质是对身体健康极为不利的。
看着商圈中一天天增多的茶饮店,老板们颇具心思的装修,但是喝着并无茶感的饮品,我默默地,希望大家生意兴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