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最近在樊登上听一本书——《能力陷阱》,深受启发。
它完全颠覆了我之前对于能力的认知,但又焕发了深植于我大脑之内,且之前储存过的知识。
《能力陷阱》讲的是一个人在某方面很有能力,他就越喜欢在这方面精耕细作,做他擅长的事情,那些他不擅长的事情他也不愿意去做。久而久之,他被他的这种能力绑架了。
举个例子:就像某些运动员,他擅长某些领域,他一直在这方面努力,同时他也丢失了一些能力,比如上学的机会(很多职业运动员是不上文化课的)。
当他因为伤病或者职业末期退役的时候,原有的能力就不再能支撑他在这个社会上更好地活下去。
所以有些运动员,退役之后选择了上大学读书,后面适应了社会,而有些因为没有文化,最终也流落街头卖艺(之前网上就报过体操运动员街头卖艺现象)。
还比如:高速公路收费员的例子。
一个高速公路女收费员,39岁,习惯了只会收费,当听说政府要取消人工收费,改成移动支付后,女收费员高喊失业啦。
这都是单一技能的一种陷阱。
02
《都挺好》这部电视剧,最近很火,讲的是家庭伦理亲情的故事。
其中,苏明哲作为长子,清华大学及斯坦福大学毕业的计算机专业高材生,最后竟然失业。
为什么呢?
正如他妻子说的,作为一名程序员,他只会编程,但是随着年龄的增大,他越来越失去竞争力,学的东西没有年轻人学的快,慢慢地就失业了。
苏明哲作为名校高材生,他的能力称得上优秀,但是他这种能力,并不能支撑他一生的生存。
时代在发展,他不能够与时俱进,开拓新的能力,最终也被时代所抛弃。
复旦大学网红流浪汉沈先生,亦是如此。他的能力同样是有使用期限的,期限一过,能力不适应社会,自然生活也就窘迫。
03
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一个人只要经常做好事,他就会成为好人。
这位智者在这么多年前,已经给我们道出了很深刻的哲理。即:不是你擅长什么,才做什么,而是你做什么,才会擅长什么。
我们现在很多人,经常定各种目标,然后思考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我们应该怎么做。《能力陷阱》里面说,这有可能导致我们陷入一种陷阱当中。
因为我们现在已有的认知,只能想到实现这个目标,应该用这些方法。但是,其实我们是看不到我们的后脑勺的。
什么意思呢?
就是说我们的能力是看不到我们未知领域的世界的。
所以,先做事情,再思考。
只有行动起来,先把事情做起来,慢慢地你就有了新的认知,慢慢地你的能力就会提升。比如你是一名技术人才,你不懂管理,没事,你先开始管理,做久了,你就具备管理能力啦。
《能力陷阱》书中的核心,除了阐明先做事,后思考之外。还谈到,我们在我们现有的人际网络中,不要做中心,而要做连接器。
什么意思呢?
好比如你在某个岗位上,不要做部门内部的中心,如岗位离开了你,工作效率就变慢。而你应该是做连接器,连接部门同级,连接部门上级,连接部门以外的人员。
只有这样,你才能见多识广,各种能力才会相应地提升。
这个概念,和查理芒格的发展多维的思维,有英雄所见略同之处。
最后,推荐大家有空可以读一下《能力陷阱》这本书,对于提高自己的认知还是有帮助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