愉快的海南岁月

作者: 故道生花 | 来源:发表于2019-06-05 15:27 被阅读0次

    裴新民

    1998年12月到2001年4月,我在海南工作了两年半。那是一段很愉快的工作经历,海南的椰风沙滩给我留下难以忘怀的美好印象。

    虽然已经离开了十几年,我还会时常想起当时的很多人和事。今天得空,做个记录,除一些不便说的特殊事情外,我决定尽量忠实写出来。

    (1)入职

    1998年11月,收到彭总希望我加入的信息后,我立即就辞掉了一份刚做了两个月的工作,加入了香港熊谷组。之所以如此坚决,与我早前知道的情况有关。

    香港熊谷组是香港四大建筑商之一,老牌上市公司,承建过香港新机场、中银大厦等香港很多著名工程,开发了深圳地王大厦、广州中信广场。

    海南1988年建省后,受时任省委书记梁湘邀请,香港熊谷组在海南进行了大量投资,比如海口国际商业大厦、洋浦电厂等,最重要、最著名的还是洋浦经济开发区。

    洋浦开发区总面积约30平方公里,是中国唯一一个由外商投资企业整体开发的开发区。1989年初曾经发生“洋浦风波”,有人说八年抗战日本没有获得中国一寸土地,区区6000万就拿去了30平方公里。实际上,日本熊谷组只占有香港熊谷组不到10%的股份,这是严重夸大事实的煽动说法。1992年邓大人亲自批示,洋浦开发区才正式上马。

    1997年,香港熊谷组的创始人于元平年老退出,光大集团成为其控股股东,1999年3月更名为“香港建设”。光大控股香港建设后,先对香港管理层进行了调整,然后开始加强内地投资项目的管理,我是在这一背景下加入的。

    (2)海口

    香港建设中国区管理总部在深圳地王大厦。穆总是集团副总经理、中国区总经理,兼任海南洋浦公司总经理。彭总是中国区财务总监,兼任海南洋浦公司财务总监。我的职务是海南洋浦公司财务经理,兼任香港建设在海口、洋浦其他几个次要公司的财务总监。

    我在深圳总部上班两个星期后,就去了海南。香港建设在海南的管理总部设在海口国际商业大厦,当时是海口市最高的大楼。

    一开始我在海口上班,不定期去洋浦看看。洋浦公司的财务部、招商部、行政部都在海口办公室,在洋浦办公的只有物业部、工程部、保安部。会计、财务经理在海口办公室,洋浦只安排一名出纳。这样的安排已经运行多年。

    刚开始两周我的主要工作是熟悉人、熟悉事儿。了解越多,越感觉这家公司不简单,比如它的第一任总经理竟然是时任国家主席的女婿,现在北京办事处代表是国家计委主任的女婿,香港总部的总经理是李鸿章的孙子,穆总是德国留学博士,做过鞍钢的副总经理、广州开发区的副总经理......

    很快穆总、彭总告诉我,公司准备第一次召开股东会,长江实业、大中华、交通银行等股东参加,商议洋浦开发区的土地出售价格,财务部需要尽快明确核算出开发区的土地开发成本。成本明确的情况下,评估不同价格方案下的盈亏影响,股东会才能形成工作决议。

    核算一下开发成本是个正常的财务工作,这任务猛一看似乎很简单,动手一做才发现不简单:这家企业开业十年了,还没有结转过成本,账簿分美元、人民币、港币三个币种,所有开支都以在建工程、费用项目原始状态登记,谁也说不清开发区的单位土地成本应该是多少。

    该如何确定外币折算汇率?该如何处理已完工未结算工程开支?30万平方公里范围内不同地块的成本该如何确定?工业用地、商业用地、住宅用地该如何分担开发成本?公司基本的成本核算对象是什么?......所有问题都没有答案,只有原始的开支数据,所有问题都需要自己按照会计规则想清楚,没有规则的按照会计原理判断清楚,才能向董事会提交一份符合专业水平的核算结果。

    带着一脑袋的问题,我一边查看公司各项资料,审核各项数据可靠性,一遍研究会计法规,了解政府规划制度、工程结算流程等等,经过两个星期才梳理出了思路。将问题、依据、解决方向书写报告汇报给彭总,讨论获得了彭总认可后,才展开账簿数据的处理,最终一个月后才将报告提交给穆总。

    穆总虽然是工科博士,但是在鞍钢主导过鞍钢新轧的上市工作,对会计规范、原则有深入理解。看了我的报告后,他非常认可我们的处理方法,认为经得起几大股东高级代表的审核,精简后形成了对股东会的报告。

    股东会很顺利,时任光大集团董事长的朱小华也参加了会议。穆总代表公司提出的土地开发成本汇报、土地价格方案、公司融资方案都获得了股东的一致认可。

    (3)冲突

    完成了土地成本核算这个突击任务后,我的关注点重新回到公司的正常事务上。一到海南我就发现公司缺乏制度文件,费用没有标准,审批流程不明确,很多事情只是依照惯例在运行,这样的状况从财务秩序上看是十分混乱的。

    为扭转局面,我立即着手起草相关文件。在草拟过程中,我将文件草稿传真给各部门负责人、常务副总,请他们提出修改意见,最终确定文本后提请穆总签字批准,公布实施。

    在草拟制度时,我曾经准备接受各部门挑战、争议,实际却没有发生。各部门负责人、常务副总提了不痛不痒的几处修改意见后,很快都确认了制度文稿。制度公布后,我判断各部门应该会知趣地接受,按照制度执行,没想到却不是这样,执行不到两个星期,冲突就出现了。

    出现冲突的还不是部门经理,而是常务副总。常务副总姓郭,已经在洋浦公司三年,属于熊谷组原来聘请的人。由于洋浦公司的特殊性,原来香港大老板于元平直接兼任总经理,于老板年老,并不常到海南,日常事务实际上郭总签字就算。

    大股东换成光大后,香港建设安排穆总兼任洋浦公司总经理。穆总是集团副总、中国区总经理,日常在深圳办公。结合公司架构,我们制订的付款审批制度区分事项、金额大小,规定了哪些事项由常务副总审批,哪些事项必须经过总经理审批方可执行。

    对于这样符合公司管理架构的安排,在制订制度时,郭总并无意见。制度公布后,财务部按此执行,一些大额工程付款传真到深圳给穆总审批。第一周顺利,第二周有几天穆总外出,没有及时签字回复,拖延了付款。工程部经理追问,会计告诉了情况,工程部经理就将情况汇报了郭总。

    郭总从洋浦打电话给我,劈头就问,为什么他签批的单据财务部不付款?我解释大金额需要经过穆总审核,这样安排是公司制度规定,制度拟定时大家都是同意的。郭总说他理解,穆总的签字可以后办,他签字后就应该立即付款。我告诉他制度的表述不是这样的,需要总经理先签字批准,财务部才能付款。

    没等我解释的话说完,郭总那边就摔了电话。我再打电话过去,郭总不再接听。

    当天正好彭总在海口,晚上,穆总也正好到了海口,我将下午发生的事情简略向穆总进行了汇报。穆总安慰了我,告诉我做财务工作有时就需要承受委屈。

    过了两个星期,收到香港总部通知,郭总被解聘,新聘阿总担任常务副总。

    (4)搬迁

    与阿总一起到任的,还有工程部经理姜勇,行政部经理刘毅恒,招商部经理敬耀、刘威。原来,集团已经决定用国内员工代替香港员工,重新组建公司的管理层。郭总的撤换应该是计划中的一部分,与我的冲突最多是加快了替换步伐而已。

    新的管理层中,除曹经理是香港人继续留任物业部以外,其他都是国内聘请的,有的来自北京,有的来自东北,有的来自海南。

    人员到齐后,穆总专门召开了一次会议,与洋浦管理局各部门局长会面,让大家熟悉,方便以后开展工作。洋浦管理局属于海南省政府的直属派驻机构。在开发区土地全部属于洋浦公司的情况下,管理局只具有社会管理职责,不能干预土地开发经营事务,我们公司与当地政府部门形成了“一个管天,一个管地”的局面。

    新的形势下,为了更好配合各部门工作,我主动向穆总、彭总提出,财务部应该从海口迁到洋浦办公。贴近业务是我的工作理念之一,并不会在意这个变动是否影响自身的生活。穆总、彭总同意了我的请示后,我就与海口财务部同事进行沟通,她们几个家都是海口的,到洋浦去会有许多不方便。

    在沟通过程中,我了解到她们对交通、住宿的担忧,最后申请公司批准了周末安排班车、财务人员单独住宿,还给她们增发一些补助,最后大家都高高兴兴地搬去了洋浦。

    (5)洋浦

    洋浦是个半岛,原来属于儋州,位于海南岛的西北部,成为开发区后,在北部边界修建了围栏,整个开发区属于保税区,进行封闭式管理。

    洋浦港是深水良港,独立运作,不属于我们公司的土地开发范围。

    洋浦港

    截止到98年,香港建设在开发区投入了近30亿,平整了大部分土地,修建了主要道路、开发区围栏、电厂、燃油码头、边防码头、两栋办公大楼(当时是海南最高的)、安置区房屋等等。公司为海关、边防、消防、公安、电信等部门提供了多年费用补贴。

    公司生活区在海边,与电厂员工共用。经理以上人员在海边一排两层小楼,每人一套房;普通员工住五层员工宿舍,每人独立房间。食宿免费,每人每月供应矿泉水两箱。原来香港员工单独吃一桌围餐,我们主动取消了这个待遇,改为与员工一样打饭就餐。

    生活区后的海滩,公司保安清理了沙滩里的乱石,一到夏天,开发区的很多人都到这里来游泳。吃完晚饭后,太阳不太晒,很多员工都会到海滩去游泳。刚到那里的时候,我们几个也经常去。但是,所有人中,只有姜勇游泳最认真,他买了口罩、头巾,几乎每天都下海,一段之后已经游得很不错。

    晚上无事,也会到处找些活动。管理局对面有家酒店不错,老板是个湖南人,扇贝是店里最珍贵的菜品。洋浦湾海景花园酒店当时是最好的酒店,接待客人会安排到那里。

    千年古盐田是洋浦最值得看看的古迹,一块块凿平的石头上布满盐粒,卤水池纵横交错,从中可以了解最原始的海边晒盐工艺。有人专门到这里买盐,说这些土法晒制的盐制作的菜味道好。

    愉快的海南岁月

    开发区西北角当时尚未开发,金海纸浆只搞了开工仪式,海滩的沙子很干净,稍远处有个岬角,风景很美。干冲是重要的渔港,渔港里停泊着很多渔船,潮水褪去的时候,露出许多褐色的石头。褐色的石头被海水冲刷千年,形成了千奇百怪的造型。

    洋浦西南的陆地尖角叫洋浦鼻,修建有灯塔,涨潮的时候,会与陆地隔开,退潮时才可以直接走过去。洋浦鼻西侧的海滩很浅,退潮时经常露出大片沙滩。

    愉快的海南岁月

    阳光直达水底的通透,退潮后沙滩上波纹滚滚的沙地,到处横爬飞奔的小螃蟹,被风吹着四处滚动的荆棘,夜晚飞舞的萤火虫……这一切都是洋浦留给我的记忆。

    (6)银团

    到海南后处理的最大一笔收支业务是银团贷款。这笔贷款的背景很不简单。

    当时光大银行、交通银行、中信银行、工商银行等四家银行组成银团,以光大银行为牵头行,给公司贷款1亿美金,资金只在公司账户过了一下,立即就以偿还股东借款名义付给了香港总部。

    1997年7月爆发的亚洲金融危机,曾经重创亚洲多个经济体,泰国、韩国、马来西亚等国,本币大幅度贬值,美元飙升,导致多国无力支付到期美元债务。香港也是重灾区。

    香港建设因为国内投资大,投资项目资金回收周期长,国际融资金额大,在金融危机中遭受的冲击很大。我判断光大集团入主香港建设成为控股股东,除了创始人于元平先生年老无子放弃控制之外,最大的因素应该是贯彻中央意图挽救香港重要企业,稳定香港回归后的经济局面。

    在贷款资料中,我看到过于元平给时任总理写的信。信中陈述了香港建设投资内地的贡献,声称自身财力不是香港最大的,投资内地金额是最大的。信的末尾请求中央给予支持,贷款1亿美元满足公司即将到期的还贷需要。

    这笔贷款应该是由光大集团协调安排的,时任总理亲自有批示。光大银行、交通银行本身是洋浦公司直接、间接的股东,工商银行在银团的出资额相当于长江实业、大中华等香港公司在洋浦公司的股权份额,中信银行本与公司无直接关系,但是由于香港保利是洋浦公司的股东,王军同时是香港保利、中信集团的董事长,因此中信银行在银团贷款中接替了香港保利的融资份额。

    近日网上看到王军去世消息,从网上介绍资料得知,这么多年了,他仍在担任香港建设的副董事长。

    这笔针对企业的1亿美元银团贷款,在当时金融危机盛行,外汇十分紧缺的国际环境下属于天文数字。香港建设有了这笔资金才顺利支付了1999年3月到期的国际债券,渡过了危机。

    就洋浦公司而言,相当于付清了香港总部一半的投资,洋浦开发的建设资金来源变成了香港总部、银团贷款、土地出售款各占三分之一的构成。

    (7)税务

    税务是财务部门工作的头等大事之一。到任不久,公司就接到洋浦税务局通知,要求接受税务检查。接到通知后,彭总陪我一起到洋浦税务局拜访了一趟。洋浦税务局是当时少有的国地税合并办公的税务局,一套人马,两块牌子。局长张乃斌、副局长汪葛平分别接待了我们。

    张局长是湖北人,工作经验丰富,北方人相见有自然的亲切感。汪局长是江苏人,厦门大学毕业,做过大学老师,是专业人士,他看到了我在1999年2月份《涉外税务》发表的一篇文章,谈话中向我证实是不是我写的,大家相互留下很好印象。汪局长现在是海南省税务局副局长。

    谈话中我们了解到,此前数年公司与税务局关系紧张。由于公司既不履行申报义务,又不接受税务检查,1996年税务局曾经对时任公司总经理的香港人发出过出境禁令,当时闹得很不愉快。

    我们给他们通报了一些集团控股股东变化情况,说明公司已经与原来不同,接受检查、有事协商是我们的工作理念,双方很快商定了检查工作安排。

    过了几天,税务检查人员上门,记得有吴宝健、毕伟民等人。在两个星期的检查工作中,他们复印了大量账簿、凭证资料。一开始双方有些拘谨,后来双方沟通、配合多了,很快也变得无话不谈。

    有一次吃饭时与吴宝健聊起工作,聊到了中层的苦恼,我这个部门经理与他那个二级局长找到了共同语言,大家都感叹中层不易,下属以为自己有多大权力,实际上却是承担了很多的责任和压力,实权几乎没有,还不如自己原来做主管时自在、舒服。

    双方聊开后,知道他们这次的检查目的就是想看看企业有没有少缴企业所得税。正好我之前为了董事会审定地价,已经完成了已售土地的成本、收入结转,我就将相关情况、解决思路、计算底稿等等内容坦陈相告,让他们明白了我的思路和处理原则。

    过去几年,公司售出的地块主要是商住用地。如果按土地面积直接分配成本,这些地块分摊的成本金额较小,就会产生利润,需要缴纳所得税。但是,我认为土地开发出售的对象是计容建筑面积,整个开发区的成本分摊对象是可售计容建筑面积。按可售计容建筑面积分摊整个开发区的土地开发成本,这些已售商住地块的容积率高,分摊的成本也高,就不会出现多少利润,加上历年开支费用巨大,企业仍然处于亏损状态,无需纳税,自然也不存在延迟纳税问题。

    我的论证严谨,大家关系良好,最终他们认可了公司的账务处理结果,税务检查顺利通过。此后数年,我与洋浦税务局所有人员一直保持着良好工作关系。

    离开海南后,洋浦税务局的几个人都还保持着联系。为了吸引税源,洋浦税务局曾经推出过洋浦注册企业退税返还的奖励政策,我给人推荐过这个避税圣地,并介绍朋友与洋浦税务局对接。后来我在不同地方工作,每到一地换一个电话号码,慢慢与洋浦税务局的朋友断了联系。

    (8)管控

    完成开发成本核算、税务检查等应急工作后,我发现熊谷组原来的管理太松散,公司许多开支处于失控状态,因此我将管控费用开支作为自己的首要工作内容。晋级到管理岗位后,每次接受新的职务时,分析情况确定一个主要工作方向、核心工作事项,以便展现岗位价值,是我的工作习惯之一。

    洋浦公司费用开支包括外部费用开支和内部费用开支两个方面。外部费用开支是公司给开发区各类机构的补贴,主要是电信、海关、边防、消防等部门。我分析整理历年开支数据后,给穆总编制报告,提出应该与各部门交涉,停止各项补贴。穆总批准同意后,阿总、姜勇等人负责出面交涉,我协助处理了部分文件。

    当时公司最大的外部费用是中国移动海南分公司的设备贷款利息补贴。1992年开发区启动时为争取电信设施配套,熊谷组与移动海南分公司签订了协议,同意承担其设备贷款利息。到1998年公司已经负担了七年贷款利息。其实,此时的手机用户已经大幅度增加,移动公司的总体盈利很好,洋浦公司继续承担此项费用显然不公平。在公司提出交涉后,移动公司自知理亏,很快同意终止协议。

    海关、边防等机构的情况类似,都是在开发区建设初期,为争取这些机构及时在开发区开设机构,配置力量,确保各项社会管理事务正常开展而承诺了约定标准的费用补贴,此后长达七八年间一直承担着,产生了巨额开支。香港人对内地政府机构有畏惧心理,不敢交涉,是导致出现问题的重要原因。在光大集团控股,管理团队由内地人士担任的情况,政府各部门不敢欺生,经过交涉,这些问题都得到了快速解决。

    对内的费用虽然没有对外费用金额大,但是涉及员工利益、部门责任,我在处理时小心许多。针对每项大金额开支,我都先进行调研,与分管部门经理沟通,确定存在可行合理解决办法后,才起草报告申请穆总批准。

    穆总在企业管理上非常重视财务部门的统筹作用,他有什么想法时会先传达给我,由我去与各部门讨论。这样一来我与各部门讨论工作时,各部门配合意愿高,各项工作推动非常顺畅。对于我主动提出的某项费用控制方案,穆总若有疑问会打电话询问细节,若无疑问就会直接在报告上批示执行。

    比如,当时我发现开发区的C1R6两栋大楼(现在的洋浦迎宾馆、洋浦花园)每年的电梯养护费近百万。研究电梯养护合同后发现,费用开支与电梯养护周期设定直接相关,在大楼没有启动的情况下,电梯的养护巡检周期竟然约定两周一次。

    我与物业曹经理讨论,是否可以改为每月一次?确认没有问题后,我将情况和解决建议报告穆总,穆总批示与电梯公司重新协商养护合同。这样一个调整,电梯养护费用就减少了一半。第二年,我们又进一步将巡检周期改为一季度一次,养护费用就很少了。

    财务报表的年度审计费用原来是一年3万,多年如此。我让会计通知审计师来谈,对方说不能降低,声称会计师协会有统一取费标准,按注册资本金百分比计费。我看对方如此态度,立即查找了当地会计师事务所的名单,随意找了两三家进行电话协商,立即敲定了每年2000元的审计协议。

    注意到生活区电费开支巨大,有人房间一个月用电高达1000多度,我了解到这些人是将空调每天24小时、每年360天开启的,还使用了很多电器。我提出制订了夏季500度、冬季200度的用电限额,超过标准员工自负,并申明用电量大的员工需要接受检查,发现浪费方式用电的将予以处罚。此后生活区用电立即大幅降低。

    经过这样对各项费用的梳理和控制后,公司的费用开支规模缩减了70%,变化明显,受到香港总部高度肯定和表扬。

    (9)传销

    在海南工作期间,我处理过两次传销事件。

    一个是我表妹,当年职高毕业。2000年4月20日左右突然给我电话,说她在广东新会,同学介绍找到一份工作,单位要求缴纳4000元押金,让我借钱给她。我感觉这不正常,不符合招聘的一般情况,就告诉她多观察、多思考,并与家里人联系说明存在问题。过了几天后,表妹反复说没有问题,又说单位同意先交一半,家里人也同意我给她钱,我就于25日给她汇了3500元,多汇的钱是给她做生活费的。

    但是,汇款后就再也联系不到她,我感觉出问题了,两天后就电话联系当地110报警。担心电话上说不清楚,报警过程中询问了当地警局的传真号码,我写了一份书面的报警材料,传真给了警局。4月30日我收到警局电话,告诉我他们查抄传销,其中一个女孩是我表妹,让我到新会去办理保释手续。

    我赶到广东新会后,直接找到拘留所,缴纳了伙食费后领出了表妹,然后与表妹一起到银行取出汇款。好在警察查抄及时,她还没有将款项交给传销组织,否则损失就无法追回了。

    家里人同时联系了一个在广州机场做生意的亲戚,给她安排了一份工作,我将表妹送到广州后,才安心回了海南。

    另一个是我老师的女儿,时间大概是2000年11月。老师电话中告诉我,他女儿到了海南,说同学介绍找了工作,要缴纳6000元押金。因为有了一次经验,我立即判断是传销,然后与老师讨论如何解救她。

    思考后,我让老师告诉女儿,要她先与我见面介绍情况,我判断没有问题,家里才会给她寄钱。我有机会与她见面,看看能不能劝说她放弃传销。

    就这样,她女儿联系了我,我约她到海口见面。与她一起去见我还有个男孩儿。一开始,她还是说找了工作,我问了几个问题后,她看遮掩不住就直接承认是传销,但是坚持说他们搞的是直销,直销业务不违法,又拿出一些书籍、杂志给我看,什么什么大人物说直销是利国利民的大事业。一旁的男孩也说自己做了几年了,赚了不少钱,结果我问他海口机场在哪里他都说不清楚。

    我与她周旋着说了很多,但是由于担心她突然离开无法控制,也不敢强硬说直销有问题。这样谈了一个下午没有效果,我担心她不再与我联系,就要求她与我一起回洋浦,继续讨论直销的问题,否则,我会直接告诉她父亲,她做的是传销,不要给她寄钱。如果她能说服我,我就告诉她父亲没有问题。我这样说了后,她考虑了一会儿,又与男孩商量,最后同意与我一起回洋浦。

    回到洋浦后,我立即告诉生活区门口的保安,说她被传销洗脑了,要帮我盯着她,不允许她独自离开生活区。此时我开始直接劝说她,告诉她那就是传销,她则继续分辨。我看无法说服她,就通知家里尽快来人接她,否则,她一个大活人,若要决心逃走,我也无法控制。

    接下来的两天里,由于是第一次来海边,她感觉很新鲜,每天去生活区后边的海滩玩玩,倒也没有急着离开。

    愉快的海南岁月

    我到办公室上网,找了很多相关的文章、新闻报道,打印出来拿回去给她看。这些材料最终起了作用,她是大专毕业,学的是计算机,对网上的信息有一定信任。看了新闻报道的内容,她说描述的与他们的情形一致,开始醒悟传销是骗人的。

    就在此时,她BB机突然收到了信息,那个男孩、她同学两人到洋浦找她,已经到了汽车站,她希望见见面。她再三表示已经醒悟,不会跟他们走,她希望去劝说他们两人也不要做了。

    说实话,我此时仍很担心她是否如她说的一样彻底醒悟了。如果他们一见面,被他们说服然后一起逃走,就会比较麻烦。但是,转念一想,如果我坚持不让她去,她可能会认为我不信任她,因而出现思想变化也是可能的。再说,即使他们要逃走,到海口的只有大巴车,我也可以安排人撵上截住。

    思考之后,我答应送她去见面。我让他们自己谈话,我说回公司办公室等她,实际上是开车守在汽车站附近。最终那两人离开去汽车站,她自己向我公司走,我才确信她不会逃走了,她真的是醒悟了。

    过了一天,她叔叔和姨妈到了,将她接回去,我的心才算踏实。

    后来听说他们经过海口时,又联系了她同学,最终劝说同学及同学的表弟(就是那个陪着他见我的男孩)一起回了家。但是,因为钱财损失,因为感觉受骗上当,她同学的表弟回家后竟然跳井自杀。

    事后听说这样的最终结局,让我十分震惊。传销真的可以害人家破人亡,在此提醒大家时刻警惕,关注家人、朋友千万不要陷入传销。

    (10)费用

    在控制费用方面,我当时动过很多心思,也有一些心得。举两个例子:

    一个例子是司机差旅费报销。当时公司有三个专职司机,经常在洋浦、海口两边跑,公司规定餐费定额补助,住宿费每晚两百元以下实报实销。财务部发现一名司机每次均按两百元顶格开发票报销,其他司机则有高有低,因此怀疑那名司机是开了假发票。

    当时的发票还没有现在的网络查询系统,我们就带上发票到盖章的酒店去核对。酒店检查后确认那些不是他们的发票,坐实了司机购买假发票的行为,公司因此解聘了那名司机。

    此事一办,起到杀鸡儆猴功效,公司各部门人员虚假报销费用现象大为收敛。

    另一个例子是招待费报销。招待费开支金额大,信息不透明,经办人职务高,在很多企业都是管理难点。当时公司的招待费更是失控,海口办主任一人一年就开支了五十多万,即使按常识判断有问题,但是票据真实,领导已签字,财务部并无理由提出异议。

    我思考后,觉得核心问题是招待信息不透明,才导致经办人有机会混水摸鱼。因此,我提请穆总批准后,启用了《招待费审批单》,要求报销招待费时必须提供此单,写明招待对象、参加人员、事项原由等相关信息。

    愉快的海南岁月

    为防止日后出现外部查账泄露相关利益人信息的风险,在完成报销审批手续、出纳付款后,我们会将《招待费审批单》从附件中撤出销毁。

    实际效果是仅仅启用了这么一份单据,公司招待费明显下降。一年后统计,海口办主任报销的招待费下降到16万,可想而知以前的水份有多大。

    (11)食堂

    食堂是很多企业的管理难点之一。公司食堂采购直接在菜市场,随行就市,很难控制。日常观察也注意到食堂存在许多跑冒滴漏现象,比如有人打一份饭回家,分量足够三个人吃;食堂不定期有烤乳猪肉吃,这种高价菜品显然不适合安排。

    我分析食堂的开支后,更加觉得有问题:当时各关联公司在食堂就餐的人员约120人,食堂工作人员就有12人,其中一个师傅据说是五星级酒店挖来的,只做早点,每月工资8000元。若按照免费的午餐标准8元给员工发放现金,剔除食堂人员,各关联公司其他108名员工一年的支出是22.8万。而1999年食堂的开支(不计水电费)金额是50万。

    发现这些问题后,我一开始准备建议关闭食堂,后来考虑那样做太激进,思考后最终采取了如下解决方案:员工发给餐补,自由就餐,员工利益不受损失,大家不反对;食堂承包经营,所有费用自行负担,租金竞标确定,公司可以收取一定租金,不浪费原有设备;原工作人员优先竞标,工作人员不参与才向外寻找经营者,在食堂工作人员之间形成竞争关系,避免集中解聘导致他们抱团与公司作对。

    最终,12个食堂工作人员组成了三个竞标小组,出价每月租金5000元者中标。

    改革结果是:员工领取现金自由就餐,公司有了6万租金收入,食堂开支下降到每年15万,开支减少70%;承包者为吸引就餐,增加了面食、宴席、夜宵等服务,收入也不错;员工感觉更方便,聚餐、夜宵在食堂比外边便宜。一举三得,大家都满意。

    (12)制度

    制度建设是财务管理的基础工作,是日常工作的尚方宝剑,没有这把宝剑,财务工作就不可能正常开展。

    在海南这段工作期间,从一开始制订纯财务规范的制度开始,到后来时刻结合工作需要制订各项财务审核、审批制度,再到一些行政管理制度(涉及到费用开支的都可以认为是财务制度),我为该企业建立起全面的制度。我会收集各项制度,领导批示,随时集结成册,方便随时查询使用。

    2000年8月香港建设在深圳召开中国区工作会议,各公司财负责人参加,其中有个内容,安排我介绍一下海南的工作经验,我就将当时的制度汇编拿了一本到深圳,以便作为工作资料方便给大家直观了解。

    没想到在会上一展示,各兄弟企业财务负责人纷纷要求拷贝一套,结果一时洛阳纸贵,深圳总部的秘书们忙了大半天才给每人复印了一套。会后我将资料留在了深圳家里,前些天翻了出来,看到这些资料让我回忆起许多过往的细节。

    愉快的海南岁月

    2004年到上海,见到香港建设上海公司的财务总监,他感谢我说,翻看我那次的会议资料后,他写了一篇论文成功发表。当时多人饭局中,无法细谈,我让他事后发论文给我看看,后来没收到,具体是什么内容就不知道了。

    一套完整的制度文件可以反映企业管控的方方面面,可以完整体现出管理者的思想、方法和手段。摸索和完善需要付出很多心血和代价,借鉴他人是快捷经济的途径。企业管理咨询公司正是把这个做成了生意。

    (13)供水

    当时开发区主要的在建工程项目是供水工程,该项工程的财务监管是我重要职责之一。

    洋浦地处海边,缺乏淡水,需要从海南岛中部松涛水库修建管道引水,工程采用钢管地下掩埋方案,管径1.6米,总长53公里,利用地势高差全程自流输水到洋浦开发区,沿线设有五个管理站,总投资约3.5亿元。

    我记得洋浦供水公司由洋浦土地开发公司、洋浦管理局财政局、儋州市财政局、松涛水库管理局四方持股组建,儋州市财政局以沿线占地入股,松涛水库以未来一定量的淡水作价入股,洋浦管理局财政局以部分国债资金入股,海南省核准2.4亿元国债资金给公司,其余资金由洋浦土地开发公司提供占70%股份。

    我参与了该项工程管理的各个环节,从招标条件设定、评标定标、合同谈判,到日常付款审核、国债资金检查等等。印象特别深刻的事情有两个。

    一次是财政局将国债资金直接付给了施工单位,跳过了供水公司,不符合常规付款流程。我发现这个问题后提出强烈抗议,要求财政局必须将国债资金拨付到供水公司账户,再由供水公司完成工程付款审批手续后付给施工单位。

    施工单位总经理、供水公司总经理、财政局长三人一起找我协商,要求寻找变通办法。我坚持立场,告诉他们国债资金审核严格,不正常付款日后说不清,现在必须及时纠正错误。他们看我态度坚决,只好按照我的要求办理,此后再未发生不按流程付款的事情。

    还有一个是税务问题。开工不久后,洋浦税务局找我,说供水管道价值需要计入工程总造价计算建筑业务营业税,税款要300多万。我研究税务政策后告诉他们,供水管道如同输油管道、运输车辆一样属于运输企业的设备,不应计算建筑业营业税。

    这个问题我们僵持了很久,他们隔一段时间催问,我就与他们辩论一番,甚至一起去海南省地税局去讨论,我一直坚持我的立场,直到我2001年5月离职,也没有缴纳此项税金。

    到了2002年的时候,税务总局出了文件,明确管道运输业的管道属于设备,不需要交纳建筑业营业税,我看到文件后立即告诉了供水公司的同事,这个税款最终成功免除。

    这是我利用对税务政策的理解与税务部门交涉,最终成功获得税款减免的第一个成功案例,因此印象深刻。

    当时穆总发挥了鞍钢出身、了解钢材价格走势的优势,及时下单购买工程所需的钢板,为项目节约了2000万的投资。

    (14)困局

    作为全国唯一由外商投资成片开发的开发区,其实洋浦一直存在着一个困局。这个困局就是政府管天,开发商管地,双方利益不同,两层皮,无法形成合力,导致洋浦开发进展缓慢。

    开发公司出资获得开发区所有土地,进行通水、通电、通路、平整的“三通一平”建设投资,最终依靠转让土地转让收益,地价高低直接决定了开发商利益。而政府主要依靠企业入驻经营纳税获得收益,如果地价高没有企业进驻经营,政府就没有收入;如果地价低,入驻企业多,政府税收就多。在地价上,双方利益是矛盾的。

    这个问题其实大家很快都知道了,解决方向也很清楚。但是,若要调整,比如让开发商分享一定税收收益,则涉及复杂的政府管控问题,需要极高层次的决策者批准,有政治风险,推动起来非常不容易。

    光大集团控股香港建设期间,与海南省政府认真探讨过相关问题,透露出的信息很积极。但是朱小华1999年底出事后,这一工作被搁置。此后,光大集团短期内更换过几个领导,最终刘明康认定香港建设属于光大的非核心业务,2000年8月会议上明确将予以出售,然后展开寻找投资人工作。

    很快,上海建工意图借船出海,光大与其开始接洽股权转让协商。上海建工成为香港建设控股股东后,却发现主业形成竞争关系,无法实施初始意图,两年后无奈退出,金光纸业所属的印尼黄氏家族最终成为香港建设的控股股东至今。

    (15)离开

    在洋浦困局遥遥无解,控股股东不知属何的背景下,我对洋浦的前景发生了动摇。两年的工作后,公司事务经过多次梳理、整顿,视野之中发现不了新的兴趣点,也是自己想转换工作的原因。

    此时儿子五岁,第二年要上小学,考虑教育质量,我认为还是将家安在深圳为好。若能调回香港建设深圳公司工作最好,但是,此时控股股东不定,总部领导也在风雨飘摇之中,我不想给领导制造麻烦,就于2000年底直接提出了离职申请。

    领导理解我的决定,经过人员安排,工作交接过渡,办妥所有手续后,我于2001年4月底离职,从海南回到深圳。后来又有变化,这是另一段故事,以后有空再表。

    (16)回味

    由于工作顺心,有成就感,工作的记忆是我海南岁月中最愉快的部分。当然我知道,虽有自已的认真用心,工作能够推进落实主要还是得益于穆总、彭总的信任和支持,也有赖几个好同事的协助与配合。

    其实除了工作,在海南的生活也是很愉快的。周末双休,我们几个同事常结伴到海南各处游玩。南边到过天涯海角,北边到过临高角,最高上过尖峰岭,最多是去儋州蓝洋温泉;最好海鲜是在海上鱼排吃的,最难忘景致是龙门激浪处的小渔港……

    愉快的海南岁月

    老婆、儿子也喜欢海南,那几年的十一、春节都是在海南过的,去沙滩散步、海边发呆,洋浦给他们留下很多美好记忆。

    愉快的海南岁月 愉快的海南岁月 愉快的海南岁月

    2000年的第一缕阳光是与几个好友在亚龙湾迎接的,去东坡故居怀古是陪穆总去的,同事们一起K歌、烧烤、游泳、喝酒、斗牌多不胜数,美好记忆总离不开姜涌、刘毅恒、阿曹、皮特等等的身影。

    十八年过去了,仍怀念海南,怀念穆总,怀念各位好朋友!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愉快的海南岁月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tejx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