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古代文化微故事古风专栏
来自汉代的一束光——长信宫灯记

来自汉代的一束光——长信宫灯记

作者: 溪上青青草hh | 来源:发表于2018-08-07 08:56 被阅读10次

距离我上次见到阳光已经两千多年了。

我,就是被誉为“中华第一灯”——智慧与美貌并存的长信宫灯。

作为汉代青铜鎏金灯具最典型的代表,我一生“三易其主”,历经坎坷与波折。

我双手持握灯盏向前投射光亮,身体是烟尘的容器。内心的温度,如同你能感受到的久远的温暖。光阴长短,如灯火明灭。

都说老来多忘事,可两千多年前的事我依然记忆犹新。

我原本生活在阳信夷侯刘揭府中,仗着主人的疼爱,日子过得无忧无虑。可惜好景不长,小侯爷刘中意因参与“七王之乱”而获罪,侯府被抄。我和众多精美的青铜宝贝一起,被收缴到了皇宫内府,分发给王公贵族。一入宫门深似海,而我因面容姣好,体态优美被送进了长信宫——汉景帝生母窦太后的寝宫。

长信宫灯

最是人间留不住,朱颜辞镜花辞树。在长信宫的岁月里,我见证了窦太后后半生的风雨飘摇。自文帝驾崩后,我陪她度过了无数个凄风苦雨,漫漫长夜。时间似光,生命如烛。在灯盏明灭,烟雾婉转中,映照出她内心最美丽的憧憬,给她带来一丝灵动的光亮。

窦太后总是说,喜欢我这机灵的模样。

我通体鎏金,看起来就像是一个双手执灯跽坐,眉眼细长,神态恬静优雅的宫女。更为巧妙的是,我体内中空,中空的右臂与衣袖形成了铜灯灯罩,可以自由开合,切燃烧产生的灰尘可以直接通过手臂沉积于体内,因而在使用的过程中,不会让呛人的烟尘大量飘散到屋子里。

或许就是因为我的巧夺天工,才让窦太后如此喜爱我吧。

几年后,我的命运又开始辗转。

中山靖王刘胜,是窦太后极其疼爱的孙儿。除了平日照拂有加外,窦太后更将自己的侄孙女——窦绾指婚给他。大婚之际,窦太后将我赐予窦绾,作为她的陪嫁之物。

一别经年,我在中山靖王王后的寝宫中生活长达几十年。

窦王后很喜欢我,每次中山靖王来寝宫,这个典雅高贵、温婉善良的女子总会亲手点亮我。从青丝到白发,我见证了这个女子下半辈子的美满与幸福。若干年后,王后薨,留下遗言让我陪葬,“有你在侧,何惧地下阴冷万年”。

原本以为我终于可以安息了。和我最后一个主子,中山靖王王后窦绾一起长眠地下。

谁料,1968年中山靖王刘胜之妻窦绾墓被考古学家发掘清理,我又从尘土中浮现了。表情依然安然沉静,仿佛能让人看见被我照亮的那个时代,2000多年了,我未曾挪动一步,可身上多处刻记的铭文依然在向大家诉说着我这一生的浮沉。

中山靖王刘胜之妻窦绾墓

那时候的夜,比后来长多了。

要是你的手指,能穿过厚厚的灰尘,翻开那些年的历史,你就能看到。

那年长信宫的月很冷,只能用一盏一盏灯来取暖,我还记得……

相关文章

  • 来自汉代的一束光——长信宫灯记

    距离我上次见到阳光已经两千多年了。 我,就是被誉为“中华第一灯”——智慧与美貌并存的长信宫灯。 作为汉代青铜鎏金灯...

  • 来自汉代的一束光——长信宫灯记

    距离我上次见到阳光已经两千多年了。 我,就是被誉为“中华第一灯”——智慧与美貌并存的长信宫灯。 作为汉代青铜鎏金灯...

  • 长信宫灯

    长信宫灯 长信宫灯,汉代青铜器,1968年于河北省满城县中山靖王刘胜妻窦绾墓中出土。 宫灯通体鎏金,整体造型是一个...

  • 2017-12-07

    西汉长信宫灯,中国汉代青铜器,1968年于河北省满城县出土。 长信宫灯高48厘米,宫女高44.5厘米,重15.85...

  • 国宝系列:长信宫灯

    国博大美亚细亚展出了长信宫灯,第一次近距离欣赏参观。长信宫灯是汉代青铜鎏金灯具,公元前172年铸造。1968年出土...

  • 国家宝藏:长信宫灯

    西汉长信宫铜灯,中国汉代青铜器,1968年于河北省满城县中山靖王刘胜妻窦绾墓中出土。长信宫灯分为头、身、右臂、灯座...

  • 长信宫灯

    2015年岁末,有幸在河北省博物馆见到宫灯,流连忘返,直到闭馆,归途中见车外华灯初上有感而作。 隔着透明玻璃罩我望...

  • 长信宫灯

    “哈哈,你看你看,彻弟弟。好高好亮的杆子呀!但是为什么好像火烧过的样子” 小男孩过来看着这个的“杆子”,满是疑惑。...

  • 长信宫灯

    国家宝藏介绍长信宫灯,按发掘报告,铭文一共九处,65字,2的“今内者卧”,34567的“阳信家”,8的“阳信家、并...

  • 长信宫灯

    2022年4月14日 星期四 晴 今天美术课上,我继续画我的中华第一灯——长信宫灯。 这儿画画、那儿画画,这儿擦擦...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来自汉代的一束光——长信宫灯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togv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