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午在外吃饭,门口突然冲进来一个五、六岁模样的小男孩。他长得虎头虎脑的,一阵风般冲向后厨,差点撞到正在倒茶的服务员。老板娘模样的阿姨带着几分宠溺说到:“哎呀,宝宝,现在客人多,要是大家嫌你吵怎么办?你还是回家吧!”小男孩立刻大喊:“我不要回家!”里面传来一个苍老一些的声音:“不回家可以啊,你乖乖地和奶奶待在一起,不要乱跑。”“好的!”小男孩爽快地答应道,安安静静地站在柜台里研究着手中的一个小玩具。这时,门口出现一个黑衣女子,她冲着店内喊着孩子的名字,右手食指勾起:“来,来!”小男孩扔下手中的玩具又往后厨跑,一边跑一边叫:“不要妈妈,不要妈妈!”门口的年轻妈妈笑了笑,竟然转身就走了。
我觉得很好奇,不喜欢和妈妈在一起的孩子,你究竟经历了什么?仔细想想,孩子不要妈妈可能有这样几个原因:
第一,这个妈妈脾气不好,会随意打骂孩子。小朋友自然不会冒着“生命危险”和妈妈待在一起了。
第二,这个妈妈没有耐心,对孩子的言行不理不睬,长此以往小朋友觉得失落,觉得和妈妈在一起实在无聊。
第三,妈妈觉得小朋友太烦,带孩子哪有刷手机来得爽?天长日久,孩子习惯于陪伴在忙碌的奶奶身边,哪怕是自己孤单地玩耍也比母亲的沉默甚至冷落来得有安全感。
第四,这个妈妈会逼孩子背诗、写字。眼前的男孩还处在学龄期,为了今后的学业,妈妈可能会“未雨绸缪”地进行一些家庭教育。小朋友玩心大,哪里肯静下心来摆弄那些无聊的数字和文字?
当然,或许还有其它对于这对母子来说不得已的原因。可是不管怎样,这样的亲子关系让我觉得很担心:孩子就要上学了,一些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态度奶奶会有意识地给予吗?我想起学校低年级老师说的一段话:“现在九零后父母的孩子上学了,他们本身还是个孩子,怎么会教育孩子呢?”当然,不负责任的九零后父母也只是群体中的一部分,但是这一小部分的父母就像刚刚那位年轻的母亲一样,似乎并没有承担起照顾、教育子女的义务,不要说有意识地培养孩子了。孩子上学后,他们可能还会产生这样的想法:“我把孩子送给学校了,所有的责任都应该老师承担。”这样怎么行呢?家庭是孩子最好的学校,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你教育孩子,也就在教育自己并检验人格。”苏霍姆林斯基的这句话实在值得我们每一个为人父母者深思。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