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理二世国王听说英国人占领了曼哈顿非常高兴。他在给法国妹妹的信中说这是一个战略要地,英国人已经占了上风,那里现在改名为纽约。虽然荷兰人提出了强烈的抗议,但是英国人不予理会,因为对方曾经也是采取了同样的侵略方式占领岚屿。在双方无法和平解决的形势下,两国再度卷入战争中。他们在公海上打了两年多不分胜负。只有英国人俘虏了两艘满载香料和宝物的东印度船只。为了一睹庞大的战利品,塞缪尔帕切斯亲自来到了泰晤士河口,这里所有的仓房都是满满的,除了香料还有丝绸,铜板,每一道缝隙里都是财富的味道。
1667年3月双方在荷兰的布雷达举行谈判。英国人要求荷兰除了归还岚屿外还要对当年的暴行作出赔偿,荷兰人提出让英国人归还新阿姆斯特丹以及他们抢夺走的财富。双方都没有答应对方的要求,最后谈判陷入僵局导致破裂。调解委员会拿出的新方案是,荷兰人保留岚屿,而英国人保留曼哈顿。对于这个结果,英国人还是非常犹豫,生怕签了字就把宝贵的财富给了别人,但是最后伦敦方面给了肯定的意见。最后在《布雷达条约》对曾经血流成河的两座岛屿避而不谈,只是写了交换的内容。当时谈判的人并没有意识到他们签署的是历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文件之一。
英荷双方以东印度群岛的一座小岛和美国东海岸上的一座大得多的岛互相交换,决定了纽约的命运。1667年曼哈顿还是一个很小的贸易中心,人口不过1000人,当时没有人想过,在未来的岁月里这里会成为了一个崭新而繁荣的城市,成为举世闻名的大都市。英国人做梦也没有想到,他们虽然失去了肉豆蔻却得到了最大的苹果。
英国人获得如此大的利益,完全要归功于考托普的英雄行为。这个充满爱国主义精神以及责任感的贸易商,对于自己的信念毫不动摇。对于国旗的忠诚,以及在保护岚屿时的强悍都成为了东印度公司的战斗口号。在他去世将近4个世纪后,考托普已经被扔到了历史的边缘,淡出人们的视线。如今曼哈顿的大街上并没有考托普的雕像,威斯敏斯特宫也没有纪念他业绩的碑文,无论是英国人还是美国人都忘记了这个重塑世界另一端的英雄。
1810年8月9日午夜,一小队英国人在科尔船长的领导下,把武器装进了停泊在大班达岛附近的小船中,他们要袭击内拉岛上的荷兰棱堡。黑暗中的荷兰人毫无觉察,等他们意识到问题,拉响警报的时候,英国人已经基本控制了堡垒,只经过了短暂的交火,荷兰人就投降了。英国人宣称拿破仑可能会利用香料群岛作为进攻印度的战略基地,而荷兰人当时是欧洲一个很弱的盟国,科尔的军队在岛上驻扎了七年才离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