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沟通的艺术
《沟通的艺术》——看入人里部分(一)

《沟通的艺术》——看入人里部分(一)

作者: Adelina灏 | 来源:发表于2017-10-24 10:20 被阅读53次

            这本书主要定位为大学生接触人际关系课程的最佳读本,并且会随着时代的变迁不断添加最新的人际关系研究结构,是一本理论与实用并重的教科书。其主要特色有:(1)继续强调人际关系的交流本质。沟通并不是对某人使用技巧而已,沟通是我们与人共同经历的过程。比起一味强调技巧,尊重而主动的态度更有利于建立信任的关系;(2)将性别与文化融入各个沟通主题之中,同时增加最新的研究资料,使得论述更加深入,同时更加强调电子媒体对沟通与人际关系所造成的冲击。

            看入人里部分包括第一至第四章,着重于探讨与自我有关的沟通因素,简介人际关系的本质,强调自我在沟通中的角色。这篇读书笔记主要是第一章内容。

            我发现第二个月的孤独使我深感痛苦。我一直以为自己是个自给自足的人,但是此刻我终于明白,没有旁人作伴的生活是没有意义的。我开始有了强烈的、想要跟别人——一个真实的、鲜活的、有气息的人说话的需求。(Jackson 1978)

            在历史上,事实上在每一个社会中,很多人都把沉默当作一个权力的工具,用来表达他的不愉快,并且为了控制社会。比如情侣间的冷暴力,老师对不听话学生的无视等等。但同样的,在现在忙碌的生活中,大部分人可能更享受独处的时光。的确,我们每个人都需要独处,且对于独处的需求也远远超过我们实际的独处时间,但每个人都有自己独处的临界点,一旦超过临界点,愉快就变成了痛苦,这时候你会意识到人际关系与沟通的重要性,因为我们人类是一种社会动物,沟通是一种生理需求。

             沟通的重要性绝不止于维持生存而已,它也是我们认识自己的方法——事实上,是唯一的方法。我们对自我的认知源自于我们和他人的互动。究竟我们是聪明的还是迟钝的,动人的还是丑陋的,精明的还是笨拙的,这些问题的答案并不会从镜子中照出来,而是由他人对我们的回应决定的。就好像“阿韦龙的野孩子”,每个人出生在这个世界上时只有微量的、甚至没有自我认同感,我们是在被人诠释我们的过程中才逐渐明了自己是谁。

            沟通除了可以帮助我们诠释自我之外,也提供我们和他人之间重要的联结,即社交需求,包括娱乐、感情、友谊、解闷、休闲和控制等。(Rubin & Barbato 1988)有效的沟通与快乐之间具有紧密的联系,一些理论家主张积极的关系也许是每一种文化中生活满足感和情绪幸福感唯一的、也是最重要的来源。(Reis & Gable 2003)在满足社交需求及塑造我们的自我认同之余,沟通还是达成工具性目标最好用的方法。

            沟通是一个交流的过程,其参与者处于不同但又有所重叠的背景下,经由交换信息而建立关系,关系的品质会受到外在的、生理性的和心理性的噪音干扰。几个重要的原则主导了沟通展开的过程。第一,沟通可以是有目的或无目的的行为。第二,沟通是不可复制的。比如上个星期,一个友善的微笑拉近了你和陌生人之间的距离,但这不代表明天在另一个人身上会同样奏效。第三,沟通是不可逆转的。(我们可以暂停,甚至可以试着快进,但是我们永远也不能倒带。)第四,沟通同时具有内容和关系两个向度。

            澄清人们对沟通的迷思,与说明沟通的原则同等重要。第一,沟通得越多不见得沟通得越好。消极的沟通越多,带来的消极结果也只会更多。(The Dark Side of Close Relationships 1998)第二,意思不在字眼里。我们常犯的最大错误就是把沟通等同于把话说出来,但正如老话所说的“词不达意”。(Word don't mean -- people mean)第三,成功的沟通并不表示彼此理解。“沟通的问题……就是自以为达成了沟通,这是幻觉。”(George Bernard Shaw),研究证明,人与人的误解是普遍的。(Keysar & Henley 2002)事实上,熟人之间发生误解的概率比陌生人更高。(Wu & Witt 2008)第四,沟通不会解决所有的问题。

            随着网络在人们生活中的不断普及,社交媒介在沟通中也日益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实际上,研究已经发现面对面交流与虚拟沟通之间的差异正在被削弱。(Rainie & Anderson 2008)电子通信不是面对面交流的替代品,但是它们直接存在着某种相互关系,也就是说,如果你定期与朋友或家人使用社交媒介在网上交流,那么你可能也会更频繁的看望他们。社交媒介也可以提升人际交往的数量和质量,一方面,通过社交媒介来沟通更容易维持关系,因为日渐繁忙的日程和遥远的距离已经使面对面的深入交谈变的更加困难,社交媒介则很好的解决了这个问题。另一方面,即使在面对面沟通非常方便的时刻,有些人还是会认为通过媒介渠道沟通的两人更容易共享私人信息。不可避免的,通过社交媒介来沟通也面临一些挑战:第一,更精简的信息。信息的丰富度会随着媒介发生变化,比如短信沟通、电话沟通和视频沟通,一个文本消息包含的只有词汇,电话传递了声音,却没有视觉上的线索,但面对面的回应中包含着丰富的线索,如面部的表情、语气声调等。另外,媒介信息的精简化很容易形成“超人际”沟通(Joseph Walther),因为没有了非语言的暗示,网上的沟通者对彼此的印象往往理想化,有时甚至是不切实际的,虚拟沟通者也可以谨慎的管理自己的身份。超人际沟通会加速双方关系的发展,但这也导致一部分网友很难转换成面对面的关系。第二,去抑制。沟通者通过社交媒介交流,表达能力会更强,也会更加直接,而且通常采用一种批判的方式。如果沟通者把去抑制发挥到极致,就会发送一些充满愤怒,甚至是恶意的短信或帖子。第三,持久性。暂把沟通中应有的礼貌放到一边,恶意的媒介信息的风险是它的持久性。一封令人后悔的短信、电子邮件或者帖子事实上可以被永久保存,而且它还会以你想象不到的方式被任意的检索和转发,所以我们需要学会先思考后发布。“规矩”这个词在今天听起来似乎有些过时了,但是不得不承认时至今日仍然有许多不能明说的行为准则维持着社会的正常运作。同样,社交网络的特质在于它有一套属于自己的行为规范,即“网络规矩”,比如尊重他人对于全神贯注的需求,注意言论的文明,不要影响局外人等等。

            沟通并非天生的特质,沟通能力是一种人人可以拥有的技巧,它能帮助你在维持现有关系的前提下从他人身上获得你所寻求的信息,它是一种既要留心他人又要考虑自己的获取平衡的行为。沟通能力包括以下特征:(1)没有理想的沟通之道。有效沟通的方法不止一种,通过榜样学习有效沟通方式必然是可行的,但是不能一味的模仿,完全没有自己的价值观和风格。(2)沟通能力依情境而定,应该以程度或范围来划分。(Spitzberg 1997)(3)沟通能力可以后天学习。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生物因素对于沟通风格的影响是注定的。(Teven & McCroskey 2010)但幸运的是生物性并非是塑造我们沟通形态的唯一因素,影响沟通能力更大的是人人在后天可习得的技巧。你的沟通能力可以通过教育和训练获得提升。成功的沟通者通常具有以下特质:第一,拥有多样的行为反应,从各式各样的沟通行为中适时的选择。第二,挑选恰当行为的能力。仅仅知道许多不同的沟通技巧并不能保证成功,懂得在不同的情境中运用最有效的行为也是十分必要的。一般从沟通的情境、目的、对他人的认知这三要素进行判断。第三,表现行为的技巧。“说”和“做”之间存在着很大差异,所以沟通技巧的学习阶段分为四个时期:意识觉醒期、笨拙期、熟练期和整合期。第四,认知复杂度,即人们看待事物时,能够组织其架构的技巧。第五,同理心,指如同对方那样去感受与经验对方的处境。这个能力实在是太重要了,以至于有些学者认为同理心是最重要的沟通能力。(Wiemann & Backlund 1998)第六,自我监控。认知复杂度和同理心能够帮助你更好的了解别人,而自我监控能使你更好的了解自己。虽然过度的自我监控也会产生问题,但大致上来说,能够意识到自我的行为并且深知其影响的人要比不善自我监控的人沟通更加高明,(Hamachek 1987; Daly & Daughton 1995)因为他们能更准确的判定他人的情绪状态,更牢固的记忆与他人相关的信息,个性上比较不害羞,做事更加果决。第七,承诺。承诺是有效的沟通,关心人际关系的人要比不关心的人更善于沟通。这种关心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个是向他人做出承诺,比如愿意花时间陪伴对方而不是敷衍应付,乐意倾听对方说话而不是只顾自己说等等。第二个是信息,他们总是真诚的倾听别人,似乎理解对方谈论的内容,同时还通过行为和言语证明对方的意见是多么重要。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的世界变的越来越多元化,我们的生活与拥有截然不同的个人历史和沟通风格的人交织在一起,跨文化的沟通能力也日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进行跨文化沟通时,首先需要具备合适的动机,愿意和陌生人达成沟通是一个很重要的起步。其次是容忍模糊性,开放心胸。与来自不同背景中的人沟通可能会使你困惑,因为他们的信息在你看来,要么是模棱两可的,要么完全不能理解,这时你必须要有容忍模糊的能力,才有可能接收甚至接受他们的想法。忍受模糊性是一回事,愿意对不同文化开放心胸是另外一回事。当别人不符合我们的文化教养时,我们几乎本能的倾向于认为别人的沟通习惯是“错误”的。比如,你会发现,在世界的某些地区,男女平等的观念不像西方国家那样普遍等等,在类似的情境中,原则性强的沟通者对于既已认为的“正确”信念毫不妥协,而沟通高手则倾向于认为那些人之所以与我们行事不同,只是因为他们遵循的规则已经支配了他们一辈子。最后,你需要掌握一定的知识和技巧,这时候,专注力对于你是很重要的,因为你必须同时留心自己和对方的行为。(Burgoon & Waldron 2000)即使你已经全神贯注,你仍可以使用三个小策略进一步加强自己跨文化沟通的能力。第一是被动观察,留意不同文化中的成员的行为举止,并在实际的沟通中有效运用你洞察到的见解。第二是积极策略,通过阅读相关书籍、看电影、询问专家或隶属该文化的成员、选修有关跨文化沟通的课程等方式掌握相应的知识和技能。第三,自我坦露,自愿将自己的信息透露给想要进行沟通的跨文化对象。(Berger 1979; Carrell 1997)这种方式在上述三种策略中是风险最大的,因为有些文化并不像西方国家那样推崇坦率或自我坦露,尽管如此,当陌生人愿意试着学习和认识自己的文化时,大多数人通常都很乐意提供信息和协助。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沟通的艺术》——看入人里部分(一)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ucau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