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书评】记忆是如何形成的

【书评】记忆是如何形成的

作者: 简丹来说 | 来源:发表于2022-06-14 12:43 被阅读0次

每个人都被问过这句话,“你学会了吗?”

老师问:“这个知识点学会了吗?”

领导问:“这个工具/方法学会了吗?”

什么是学会了?

学会了,意味着清楚其中的原理、记住会用,更高点的要求是持续性的行为改变。

学习是大脑的一种整理行为,大脑把单独的经验和信息整理成新的技能和知识。比如,我们在书里看到一个思维模型,如果只是看过一遍,其实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学习,真正的学习是把这个模型研究透并在工作和学习中不断运用,在实践中练习,这样才能掌握,变成自己的知识。

知识是没法直接传递的,学习永远意味着在大脑中建立新的知识连接。这个过程只能是学习者主动完成,如果学习者不主动思考,老师强行灌输也没用。

有学习到的知识当中,有些是相互联系形成信息网络,有些是孤立散乱的点。根。据研究表明,信息之间联接越多,越容易记忆,散乱的信息则很快被遗忘。所以,我们在学习新知识时,要尽可能找到和以往的知识有关联的地方,比如,相似、递进、因果等等,当与旧的知识体系产生联接,这个知识就会很容易形成长时记忆并转化成自己的能力。

古人讲,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对学习来说,复习非常重要。那么如何复习呢?复习是不是简单的重复呢?

其实复习也是有规律的。根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我们学习中记忆的内容遗忘是有规律的,遗忘的进程不是均衡的。在记忆的最初阶段遗忘的速度很快,后来就逐渐减慢,到了相当长的时间之后,几乎就不再遗忘。

通常来说,一个知识学到之后,如果不复习,20分钟后,只剩下58.2%,1天之后剩下33.77%,而一个月之后,就只能记住21%。

根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最佳的复习时间点是:第一个记忆周期是5分钟,第二个记忆周期是30分钟,之后分别在12小时、1天、2天、4天、7天、1天时再复习一次所学的内容,基本上这个知识点就会记住,并固化在大脑的知识体系中。

因此,短期记忆靠第一印象,而长期记忆靠有规律的重复。信息输入大脑后,神经元的周围会长出一根很细的丝,这就是短期记忆。如果经过不断重复,这根丝会慢慢变粗,并稳固下来,形成长期记忆。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的记忆效果是针对我们学到的大多数知识的,在特殊情况下也可能会产生瞬时的长期记忆。比如,人们在兴奋的状态、高光时刻产生的记忆,即使没有复习,很长时间后,以为自己会忘记。但只要有合适的刺激,就会回想起来。

《被记忆改造的我们》一书帮我们解开记忆的秘密,告诉我们记忆是如何动作的,并且介绍了一些提高记忆力的技巧,帮助我们练就超强大脑。

作者鲍里斯·尼古拉·康拉德是德国神经科学家、记忆培训师,就职于荷兰奈梅亨的唐德斯脑、认知和行 研究所,曾获世界记忆力锦标赛多项冠军。

记忆有很多训练方法,比如图像化思考,相比文字,图形更容易记忆,而且图形可以包含的信息量也更大,而且这个方法还可以提高我们的创造力。此外,还有关键词记忆法、位置记忆法,还兴趣的伙伴可以从书中寻找答案。

大脑越用越灵活,需要经常锻炼大脑,可以建立更多的神经联接,也可以让已有的联接更加粗壮、更紧密。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书评】记忆是如何形成的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ulzm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