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三的时候,我有一次去学校附近的沃尔玛逛超市。
大家都知道,一般从滚梯口到超市入口,都会有一条购物街。
那天,这条购物街上新开了一家美容院,在整条购物街上“三步一岗五步一哨”地派发免费产品。
路过的时候,拿着眼膜的小伙儿一边递过来一片眼膜,一边热情地对我说:“美女,店里新开业,免费赠送眼膜!”
我顺手就接了。
然后就被叫住了。
小伙儿说:“美女,赠送眼膜要根据你的肤质来,先跟我去店里做个肤质测试吧~”
惊讶吧?没听过眼膜还要测肤质的,于是我又跟着进了店。
接下来就是一系列看上去高大上的仪器测试,做测试的小姐还热情地给我讲,像我这种肤质,最主要的是要注意补水保湿,不然会外油内干,还有平时要注意什么巴拉巴拉。
最后,她痛心疾首地对我说:“美女啊,你这个皮肤问题一定要注意啊!女孩子的脸多重要啊!这样,我们店里正好最近有一个活动,是什么什么美容套餐,我给你免费体验一下吧,效果特别好,回头客可多了~”
最后的结果你应该猜到了,还没进沃尔玛呢,我的钱包就先瘪了一大块。
至于那张免费的眼膜?早就被忘到九霄云外了。
生活当中,像这样的例子太多了:
去理发店只是想花二十块钱剪个头发,最后办了一千多的会员卡;
去商场只是想买一件防晒衣,最后提着T恤休闲裤登山鞋遮阳帽等等等等回了家;
超市里试吃了方便面或者试喝了酸奶,最后都装进了购物车;
……
(顺便一提,上面这些在我身上都发生过)
以前我不知道这是为什么,在早读课上学习了《影响力》这本书,我终于找到了症结所在。那就是——互惠原理。
一、互惠原理是什么
所谓“互惠原理”,指的是当我们从别人那里得到了好处,我们应当尽量回报。
很理所当然对不对?
我们从小就在大人的言传身教中懂得了:不要亏欠别人;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更是耳熟能详的熟语。
根据互惠原理,
如果有人送了你一份生日礼物,你也应当记得在TA生日时送上礼物;
如果有人帮了你一个忙,你应当也帮TA一次;
如果有人邀请你参加了聚会,那么下次你也应该邀请TA……
然而,正是这种听上去非常简单的原理,却往往在不知不觉中影响着我们的行为。
二、互惠原理如何作用
阿尔文·古德纳和其他社会学家在做了深入研究之后报告说,所有的人类社会都认同互惠原理。
也正是由于这一原理被整个社会所遵守和信任,它才会在生活中发挥出巨大的能量。
想想看,如果有人每次都收了别人的礼物却从不回礼,或者总是请别人帮忙自己却从不回报,那么我们一定会认为这是个不劳而获的懒虫、忘恩负义的混蛋。
于是每当别人给了我们好处,我们的内心马上就会亮起“亏欠感”的红灯,觉得自己有回报的义务。
这样一来,这种亏欠心理就会被别有用心的人利用,来谋取好处。
更重要的是,“互惠原理”的威力之巨大,简直超乎我们的想象。
1.互惠原理能压倒好恶
在美国,有一个叫做克利须那协会的东方教派。
这个协会的成员常常在公共场合向路人提出募捐的请求。
然而,募捐小组的成员通常是一群光头佬,穿着不合身的长袍,裹着绑腿,挂着念珠,摇着铃铛,在城市的大街上走来走去,齐声吟唱、行礼,请路人捐款。
一般的美国人都会觉得克利须那协会成员的打扮和行为怪里怪气的,很不喜欢,当然也不会买账了。
于是克利须那协会改变了策略,在募捐中运用了互惠原理。
在募捐之前,他们先向目标对象赠送一份“礼物”——经书、协会主办的杂志或一朵鲜花。常常是一不留神之间,这些礼物就到了目标对象的手里,即使他们并不想要。等互惠原理条件达成之后,他们便提出募捐的请求。
这个策略的结果如何呢?
尽管他们依然是那副令大多数美国人讨厌的形象,但互惠原理帮助他们压倒了人们的厌恶,新策略取得了巨大成功,帮助他们在美国和海外的321处地点拥有了庙宇、商号、住宅和庄园。
生活中我们总会碰到一些不怎么讨人喜欢的人,比如不请自来还喋喋不休的推销员,名字都没听说过的奇怪组织的代表等等。
如果他们直接向我们提出请求,我们当然很有把握拒绝。
但是,如果他们在提出要求之前,先施以小小的恩惠,我们往往就不知不觉地答应他们的请求了。
2.互惠原理适用于强加的恩惠
前面提到的克利须那协会成员,他们所派发的“礼物”,常常并不是路人乐于接受的,而是他们硬塞到手里,或不知不觉间被别到衣服上的。
但是,互惠原理就是有这么大的能量:尽管这份恩惠并不是你自愿接受的,它依然会发挥作用。
在生活中,你是不是遇到过热情洋溢追着你试吃试用、不把东西塞进你手里决不罢休的推销员?
他们常常对你说:就是做活动,买不买没关系的。反正不要钱,拿着呗!
最后,你就会从“被迫接受样品”,发展到“买下自己并不那么想要的商品”。
所以,商家提供免费样品,并不只是为了“让消费者了解他们的商品”,更是为了让样品激发出他们的亏欠感。
超市试吃3.互惠原理能以小换大
克利须那协会的成员用廉价的鲜花换取的募捐,往往高于那朵鲜花的价值;
试吃之后买下的商品,其价值当然也会高于样品很多。
这是由于我们不喜欢亏欠别人的感觉,我们的潜意识往往会对“还人情”非常迫切,促使我们用比接受的恩惠大得多的代价去消除这种包袱。
三、让步原理
除了以上这些手段,还有一种隐藏更深的互惠原理的利用,就是“让步”。
利用让步手段的人往往先提出一个非常过分的请求,当你拒绝之后,再“后撤”一大步,提出他真正的目的,这时候人们答应的概率就高多了。
前一阵子我去附近一个美容院去拔火罐,被美容师推荐了一种排毒的仪器,并且给我试用了一次。
开玩笑,像我这种已经被别的美容院“坑”过一次的人,怎么可能再上当!
我坚决的拒绝了她!
然后美容师开始跟我说正好有活动,多么多么划算。
最后,她见我依然不为所动,抛出了大招:
“你要是觉得48次太多了,只留一半的次数也行。以后你如果还想加,也还按活动价给你补。另外再给你送两次XX项目。”
——看,多么为我着想的小姐姐啊,做了这么大的让步!我怎么好意思继续拒绝啊?!
于是我的钱包君又一次大出血了。
(都憋说话,让我先哭一会儿)
四、如何避免互惠原理的陷阱
1.避免最初的恩惠
大部分时候,我们无法拒绝别人的请求,都是因为亏欠感的前提——恩惠已经发生。如果能从源头就截断它,那么互惠原理也就没办法发挥它的威力了。
比如:
-
现在面对任何赠品,我都会一概拒绝;
-
除非一开始就想买,否则我不会试吃那些样品。
-
由于我平时走路就比较快,一旦碰到热情纠缠的推销员,我一概用“我赶时间”来拒绝。反正从走路速度上看,我确实挺着急的…
-
至于那些药店经常举办的赠送鸡蛋或挂面的健康讲座…想办法拦住家里的老人吧…
帮他们找到一些爱好和消遣,不管是画画唱戏打牌徒步,让他们忙起来吧!
2.提醒自己“这只是营销手段”
如果最开始的恩惠你已经不小心接受了,那么不妨看看对方究竟想做什么。
如果对方确实是在利用互惠原理,那么我们就要时时提醒自己:
TA给你的好处并不是出于善意。这不是一份礼物,只是一种营销手段。
一旦“恩惠”转变为“营销手段”,亏欠感的前提也就不复存在了,同样互惠原理就无法发挥作用了。
“让步”也是一样,要提醒自己“我本来就没想要,TA并不是为我着想。”
最后,送大家一个彩蛋。
作为一个活了二十多年不停被推销的“最受欢迎消费者”,我要向大家隆重介绍一位在精神上支撑着我的人物
——日本著名声优:羽多野涉
下面是他的成就:
羽多野涉在声优见面会上的披露200万日元的被子啊!折合人民币11万多啊!
看完之后瞬间安慰了有木有!
还记得当初第一次看的时候我无比庆幸:
幸!亏!我!穷!
不知道《影响力》有没有出日文版。
羽多野过生日的时候,这本书大概是最好的礼物了…
他需要的不是虚幻的魔神,而是《影响力》。
早读会|《影响力》之“互惠”究竟惠了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