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姐悦读第1462天
2022年11月8日
【参加慧佐家育连续第22天】
一、今天宝宝值得夸奖之处或让你感动的一件事:
1.在家上网课一如既往的早起,时间到了就去上课。
2.墨姐遵守约定,立冬的第二个晚上回自己房间睡觉。很快的就安稳的睡着了!
二、今天学习收获/学以致用:
1.学习内容最深的感悟/学以致用:
读懂孩子的行为,就是读懂孩子的起点。
每一个行为的背后都是有他自己想要得到的需求,简单而言,就是行为是为需求而努力的。
你知道孩子为什么爱玩手机吗?那是除了手机之外,他真的找不到可以让他开心的事。让他觉得有意义又可以一直干下去的事。
既然在生活中,父母都觉得玩手机是如此的重要那么的有意义,那我也就这么干了。这是很明显得言传身,教以身作则。
为什么孩子做作业拖拉磨蹭?对,有可能是孩子不懂不会。但还有一种,案例中讲到的就是如果做得太快了,父母就会想方设法给孩子另外加餐。所以每天孩子都会左拖右拉,一定会熬到那个时候才会把作业干完。
每个父母都希望孩子成龙成凤,这是一个很好的愿景。只是每一种花都有他自己开的季节,每种花的培育方法都不一样。孩子也更是如此。
当我们对孩子有了期待,在我们的心中肯定就为孩子的成长设立了条条框框。对于孩子完成的一件事情肯定就有了精准的一个层次要求。如果说没有达到我们事先预知的这个状态,那自然而然我们的负面情绪就会来了。
比如说,昨天在家里听写明明都会的,去到学校在老师的默写下居然有三组写错了。
写这一页作业,明明就只要10分钟,孩子却写的七倒八歪居然用了一个多钟。
类似以上这样的事情。
真的,不要让孩子活在父母的理想国,通常父母越是给孩子画这样的圈圈,孩子只会紧张、害怕、难过的想逃跑。
我们也更不要看孩子做出这些行为,然后我们就做出惯性反应。就是看到就生气、还要加上各种指责,并且拉上其他孩子表现好的来作比较。
我们可以把问题扒开,看一看孩子为什么会这样子?
课程里面是这么解说的
行为是没有对错之分的。
行为是满足需求的一种方式,有意识的,并非自动化反应。
只要满足需求行为是很容易改变的。
2.自己情绪反思:
早上,下夜班回来的先生坐在杂物房的沙发上。没一会儿就把袜子脱在沙发旁边。我提醒到一会把袜子带走。只是在他离开之后,我又回到房间瞄了瞄,袜子还如之初的样躺在那里。
看到就烦,总是这样子。在那一刹那,我想跑到他面前去大声地告诉他,你的袜子还在那里睡觉。
不行,这样子不好。我又在那里想,我要换一种口气说话。对,要用我自开头,用我这开头就少了指责抱怨的味道。
于是我就拎起沙发旁边的袜子和一直在阳台躺了我也不知有几天的那双袜子。走到房间身子半靠在墙上:“我看到你的袜子还在那里睡觉。”一边说一边把袜子拎得高高的。
先生说:“这不有你吗?你帮我洗了吧。”
我严肃中带着笑意地反问先生:“你都说说你有几天没洗底裤了?(帮先生洗底裤是我的底线,袜子是绝对不可能的,虽然偶尔会帮一下)
说了我就走了。哈哈哈….
没过一会儿先生冲好凉,全部洗的好好的拿出去晾了。
三、行为观察训练/能力提升:
事件:晚上墨姐看拼音写汉字,一会又问我,一会又问我。在房间进进出出。
1.之前行为记录
很不能接受,会表现得很严肃,很讨厌,拒绝回答。皱着眉头。
2.用观察记录行为
孩子就是不会不懂呢,他也是想当下立马解决这个难题。
3.前后对比
更容易接纳孩子,心态平和。没有焦虑,更没有消极想象。其实孩子写作业的速度还是相当快的。只要满足了他当下的那一个疑问而已。
四、高品质共读训练/习惯养成:
时间:早上、中午
地点:歺桌
内容:古诗、给圣诞老人的一封信
表现:喜欢
四、育儿小任务:
1、每天陪伴等其它亲子互动情况:(例如:游戏、运动、假日出游等)
玩纸飞机、一起跳舞、推滑、
2、睡前能量文诵读情况
睡前聊了很久妈妈小时候的事情
3、每天对孩子具体行为的认同和赞美的执行情况与成效:
日总结
4、深情拥抱 +“我爱你”:(每天3次有没有做,孩子的表现等)
有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