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
寂寞尽处会是什么风景?这是过往中国人的成功之正道,“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先埋首苦读,其间寂寞独守,等到金榜题名了,跨马游街,好事随风流转。
现在这种成功逻辑也还在。
与此同时,又会有别的逻辑,譬如说,你亮相某档节目,(类似于选秀节目啥的)通过你出彩的表现,你有了名,于是各式的商业活动随之而来,然后你就有了财,在唯钱为上的人眼中,你就成为了成功的范儿。
这里共通不变的逻辑一定是有一个必要的基础,就是你必须要有一些过人的东西拿得出手,否则难以出彩。
所以,从古代的寒窗苦读也好,还是今天的诸如选秀节目的选手也好,他专业的表现是必不可少的。
寂寞尽处会是什么风景?而要拥有专业,不用想都是需要付出,需要很长一段时间清苦的训练,“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高光表现的背后,必然对应着不为人知的东西,苦?累?还是乐?
只有当事人知道。
除了亲近的人会去关心,旁人是不会太过关注,有时候,不给你冷嘲热讽已经是非常好的了。
从默默无闻,至尽人皆知,表面上好像是一个契机,比如说古时一场科举考试,现在的一场比赛等等,但这个过程当中,是很考验一个人的心性的。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说尽开始时候的苦涩。
寂寞尽处会是什么风景?人作为群居动物,是很需要群体的温暖,别人的,尤其是自己亲近的人的认可,是一个人成长中必不可少的动力,当一个人卓然不凡,是容易招致嫉妒羡慕恨,我们都知道,不论是什么样的生物,在其幼稚期是很容易被抹杀掉的,在没有成长起来之前,其自我保护能力是不够的,尤其是心智上,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人的思想几乎就是人的全部,它伴生着你生理成长期,伴生着你获得技能的整个时期,一个人成为匠(熟练工)其实只需要假以时日,唯手熟耳!要由匠跃升成为大师是非得要加入自己独立思想不可,这就意味着你必须要站在前人的智慧之上又有所创造,那就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这就需要勇气去突破、挣脱桎梏,同时要忍受别人的不认可,讽刺打击,甚至更恶劣的考验,这段时间你是孤独的,你也是寂寞的,“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独怆然而涕下。”
当你终于崭露头角,这个时候,那些曾经的反对者,嘲讽者往往会反转角色,转而大力吹捧你,从“棒杀”到“捧杀”,对那些人来说毫无原则可言,你的成与败于他们无关,他们只关心属于自己的利益,但对你自己来说,就意味着全部,如何守住本心,因为从寂寞一下子转化到喧嚣的场景里,是很容易让一个人迷失的。如何破解?诸葛亮给出的方子是:“宁静以致远。”
寂寞尽处会是什么风景?一个人如果心中有梦,有强烈使命感,他的心通常都比较宁静,不会轻易为外物干扰,就像范仲淹说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
当一个人能够安于寂寞,他的心境宁静而平和,这时候,他的内心已经足够强大,强大的万物不侵,他的内心已经足够宽阔,容得下天下难容之物。他就能走得更远,乃至于圣贤,完全超脱俗世。
他成了万众景仰的图腾,他的精神,他的思想,或许在他死后反而更加得到推祟,上升为统治阶级的思想工具,普罗大众除了毕恭毕敬还是毕恭毕敬,连心中腹诽都不太敢。
网友评论